李永榮
【摘要】英語語感對英語學習和英語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更好地學會使用英語,盡快提高英語水平。
【關鍵詞】英語語感;語言實踐;積累;英語思維;學法指導
說到學英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語感。研究表明“語感好的人,學英語肯定學得很好”,這話不無道理。何為語感?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jīng)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jīng)驗和體會。
語感對英語學習非常重要,它既來源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樂的人要有良好的樂感一樣,要學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有些人在運用英語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中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
學生之間各不相同,不同的個體由于語言感知能力或語言實踐量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有些人能從別人的語音、語調、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中明白要表達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義,而有些人不能,這就說明了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當然,語感會隨著語言實踐的積累而產(chǎn)生。如果教師能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那么學生的語感肯定會早日形成并得到優(yōu)化,英語水平也能提高更快。那么,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呢?
一、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我們?nèi)ヂ爠e的教師的公開課時,一開始聽到她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感覺很好,但馬上又聽到她把所講的英語又翻譯一遍,這時候感覺很別扭,這樣的做法就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應盡量使用全英語教學,如果學生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重復,讓他們聽得更清楚,更容易悟出意思,這樣堅持下去,才能讓學生融入說英語的氛圍,學生就會習慣性地用英語思維聽,說,思考,回答。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形成英語思維的習慣,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用英語提問學生,也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平時要求學生多朗讀課文,課堂上進行朗讀比賽,挑選一些課文段落讓他們背,還布置用英語寫一些課文概要、讀后感,或是給出剛學的8~10個詞語,讓他們用這些詞語寫成一篇短文,并適時地布置寫作文,背作文。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學會了英語句子表達習慣,形成了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
二、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量
我認為學習英語,不僅有聽說讀寫之分,還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泛”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規(guī)律,增強學生對未知語言規(guī)律的感性認識,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和知識的掌握奠定基礎,通過“泛”讀,既能提高語言的復現(xiàn)率,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又能為他們體驗、領悟語言創(chuàng)造機會。幼兒學會母語的事實就能充分說明“泛”的重要作用。當然,在“泛”的語言實踐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可就是要通過“泛”與“精”相結合,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錯誤,逐漸改正錯誤,以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但是,“泛”不等于“濫”,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Ш蛶椭寣W生“泛”的實踐盡量在他們的能力與水平范圍之內(nèi)。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練習,尤其是多布置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實踐語言運用。教師應鼓勵學生課后多看英文書刊、小說,在閱讀中獲得樂趣,促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欲望,堅持用英文寫日記,給家人或朋友寫信,平時和同學盡量用英語交流,多參加英語主題的活動。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
在過去,大量讀背古文是人們學習漢語的常用習慣,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現(xiàn)代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這些都說明了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在課堂上記下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同時,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要讓學生邊學邊用,不斷積累,課后隨時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jīng)常翻閱和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朗讀也是一個積累語言知識的好方法,為何?就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我所教的學校屬于農(nóng)村中學,英語在小學階段不受重視,導致學生基礎不夠扎實,以致上了初中、高中,英語成績不是很好,加上沒有語言環(huán)境,所以說英語的機會很少。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蟹e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才能厚積薄發(fā)。所以說,朗讀是農(nóng)村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法寶之一,只有多讀英語,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朗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興趣,才能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四、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學習英語除了學生自己要經(jīng)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教師應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huán)境,如校園的標語可用英漢語言書寫,學??赊k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英語俱樂部等,還可以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如聯(lián)系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號是相關英語單詞的首位字母教單詞,如鈣的英語單詞是calcium,它的縮寫形式是C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縮寫字母代表的意思,如VIP、CEO等。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自然地導入語境,然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替換練習,多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話題,讓他們覺得此事就發(fā)生在身邊,熟悉的東西讓他們更有信心地去表達出來。
在眾多的語境創(chuàng)造方法中,多媒體最能帶學生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去,它生動有趣直接,形、聲、情并茂,使學生仿佛身臨其中。但是,多媒體的使用不能替代師生課堂上真實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互動。因此,教師要注意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如黑板、卡片、掛圖、實物等,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使得實踐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更貼近生活,更好地體現(xiàn)英語真實性和交際性的特征。
五、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別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必定會產(chǎn)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我們常說的“中國式英語”是指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chǎn)生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價值觀等。
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滲透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引導學生多讀文章去了解國家,還介紹英美國家的節(jié)假日怎么過,如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平時的課前、課后,我經(jīng)常給學生播放英文歌或者英文視頻,每個學期還專門抽時間讓學生集體看英文影片,讓學生從影片中了解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習慣、行為規(guī)范,并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等??僧吘拐n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多閱讀關于英美國家的相關資料,看英語新聞、英文電影或電視劇。有些學生反映原來英語這么好玩有趣,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因而對英語更加感興趣了。
六、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葉圣陶先生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币舱f明了同樣的道理。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教師始終要明白,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中心,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己解決疑難問題。由于學生水平不一,因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指導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習效率有積極作用。一旦學習方法有效,學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信心倍增。為了多了解學生,教師平時要多與學生談心,溝通,了解他們的喜好與學習習慣,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英語學習。
總之,語感是一種難以名狀但又實實在在存在的非常有用的對語言的感覺。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搞好英語課本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英語語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
【參考文獻】
[1]孫洙.唐詩三百首序[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
[2]葉圣陶.葉圣陶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