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佐湘 蔣燕娜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男就婦家成禮”
——敦煌本《下女夫詞》婚俗探析
丁佐湘 蔣燕娜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唐代敦煌地區(qū)出現(xiàn)了“男就婦家成禮”的婚姻風俗,與傳統(tǒng)婚禮將新娘接到男方成禮迥然相異?!断屡蛟~》是此時敦煌地區(qū)“男就婦家成禮”的一大典型載體,其抄本數(shù)量眾多,故可以推測此種風俗在當時的敦煌地區(qū)甚為流行,文章探討了這種婚俗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敦煌;《下女夫詞》;“男就婦家成禮”;婚俗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婚姻禮儀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最后一項“親迎”禮多于男方舉行?!抖Y記·昏義》即有:“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婿執(zhí)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于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的記載,強調男子受父母之命前往女方迎親,繼而將女子迎回男家成禮?!抖Y記·郊特性》曰:“男子來迎,男先于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足見男尊女卑之義。但敦煌出土的《下女夫詞》抄本明確地描繪了男子在女子家中成禮的畫面,與中原傳統(tǒng)的親迎觀念迥異,并且《下女夫詞》抄本數(shù)量眾多,可見“男就女家成禮”的習俗在敦煌地區(qū)流傳之廣。
趙睿才先生在《敦煌寫本<下女夫詞>的民俗解讀》一文中提出,《下女夫詞》“主要反映的是晚唐時期的敦煌民俗”,認為這是“一切婚禮都在女家舉行的有趣的婚俗,可以說這是最具敦煌特色的”。誠然,文獻中關于敦煌婚俗的各類記載當數(shù)“男就婦家成禮”最為特殊,有別于傳統(tǒng)的“女就男家”的親迎之禮,值得一探。
(一)周朝時期的贅婿婚。周代的婚禮制度乃是華夏婚禮的原型,此后漢族的婚禮皆以此為雛形發(fā)展演變。通常親迎禮的成禮環(huán)節(jié)是在男方完成的,周制婚禮便是如此,但也有在女家完成的現(xiàn)象。根據(jù)男娶女嫁或男到女家可以分為兩種:聘娶婚和贅婚,“男就婦家成禮”一般來說發(fā)生于贅婚婚禮之中,即男子于女家成婚,并從妻居,《戰(zhàn)國策·秦五》中說的“太公望,齊之逐夫”指的就是姜子牙曾為夫入婦家的贅婿,但旁人視姜子牙的態(tài)度并未有半分輕蔑,依然欽佩其治天下之大智,《說苑》中就夸其“治天下有余智”,贅婿沒有影響到姜子牙的地位,可見當時人們對贅婿身份持平常之心。
(二)封建時期的“男就婦家成禮”。封建社會的“男就婦家成禮”仍同周制,存在于贅婿婚中,不同的是贅婿地位日漸低下,是為最末一選擇?!百槨弊直疽狻暗盅?、典質”?!墩f文·貝部》:“贅,以物質錢。從敖貝。敖者猶放,謂貝當復取之?!倍斡癫米ⅲ骸叭艚袢酥盅阂??!薄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老者不養(yǎng),死者不葬,贅妻鬻子,以給上求,猶弗能澹?!逼渲小百樒掊髯印奔促u妻兒子女之意,較之《說文》中“以物質錢”的釋義,將人與物等同功用,足見被易之人身份地位的低下。法律上對贅婿也持歧視態(tài)度:《漢書·晁錯傳》有“先發(fā)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后以嘗有市籍者”,講的就是秦朝時律法規(guī)定將這些人發(fā)配到邊疆去戍邊,首先是小吏,其次罪犯,其次贅婿、商人乃至曾經(jīng)經(jīng)過商之人。此外,就贅婿本人而言,也頗苦于贅婚婚姻,在《敦煌變文集新書·齖·書一卷》中有“沒處安身,乃為入舍女婿……只是使我,取柴燒火,獨舂獨磨,一賞不過……可惜英雄大夫兒,如今被使不如奴”之抱怨與慨嘆。
另外,封建時期的“男就婦家成禮”不僅出現(xiàn)在贅婿婚中,還存在于“勞役婚”中,男子婚前或婚后,以勞動力為抵押,為妻家服一定時間的家務,以此作為娶妻的條件。在此種婚姻形式中,男子仍然屬于娶妻,但需在婦家成禮并服役一定的時間,選擇在婦家成禮極有可能是由于經(jīng)濟原因,選擇勞役婚的男子多家貧,女子多條件相對優(yōu)越,故而在女家成禮?!皠谝刍椤痹谖簳x南北朝始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中較為常見,如《三國志》裴松注有“為妻家仆役二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處財物,一出妻家”,《舊唐書》中有:“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親迎其婦。役日已滿,女家分其財物,夫婦同車而載,鼓舞共歸?!?/p>
可見“男就女家成禮”的婚俗是早就存在的,在中原地區(qū)主要是贅婿婚,贅婿地位低下;奴隸社會及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內,則不屬于贅婿婚,只是在女家成禮,男子地位與女子相當,尤其魏晉南北朝以來少數(shù)民族的婚俗,同敦煌《下女夫詞》中所展現(xiàn)的“男就婦家成禮”極其相近,而傳統(tǒng)的贅婿婚可能為這種婚俗提供了模型。
(一)敦煌版《下女夫詞》的定性?!断屡蛟~》17個寫本中有很多是學童習字時的抄寫,也有比較完整準確的抄本,還有類似通用型儀禮手冊性質的抄本,甚至專門來抄寫和保存《下女夫詞》的寫本,說明了《下女夫詞》在唐代敦煌地區(qū)流傳甚廣,涉及的受眾數(shù)量多且包括身份各異。關于《下女夫詞》的定性問題,學術大家各持己見,趙守儼先生認為是吉利話匯編而成的韻語;高國藩先生認為這是新郎、新娘在結婚儀式上的“對歌”;譚蟬雪先生則認為是禮贊詞;李正宇先生認為這是男女儐相在婚禮上的對答之詞,甚至可能是某位沙州刺史迎親時禮賓人員編輯的親迎禮辭手冊,供儐相臨時應對之用。
在“下女夫”的釋義問題上,張鴻勛先生認為“下”有戲弄調侃之意,“下女夫”即“戲弄新女婿”之意;高國藩先生則認為“下女夫”即“下女之夫”,指敦煌普通女子的丈夫。
根據(jù)上述學者的推測,再結合敦煌《下女夫詞》的抄本和其內容來判斷,《下女夫詞》應當是唐朝時敦煌權貴婚禮上的男女儐相對答詞,用以戲弄新女婿,調節(jié)婚禮氛圍。又因其數(shù)量較多,受眾較廣,足以作為敦煌地區(qū)“男就婦家成禮”的典范和力證。
(二)敦煌“男就婦家成禮”的特點。較之于封建社會以來的其他婚儀,《下女夫詞》中所體現(xiàn)的敦煌地區(qū)“男就婦家成禮”獨具特色,首先它并不屬于贅婿婚,其次多適用于富貴之家,且活潑風趣、高雅有序、平等互重。
1.高門相對。《下女夫詞》中女答首句:“門門相對,戶戶相當,通問刺史,是何袛當?”要求門當戶對。兒答第6句言:“選得刺史,故至高門”,第7句言:“刺史無才,得至高門”即言門當戶對之門戶要求為“高門”。男答第6句“本是長安君子,赤縣名家”,女答第4句言“既是高門君子,貴勝英流”都說明男子的出身也不低,郎才女貌,旗鼓相當。另在請新郎下馬一段,男方自言“刺史乘金鐙,手執(zhí)白玉鞭”,要求“地上不鋪錦”,否則“下則實不肯”清晰地描述了婚禮用度非普通百姓所有,同樣是高門豪婚。
但在其他“男就婦家成禮”的婚姻中,并不強調雙方皆高門這一要求。以贅婿婚為例,自古成為贅婿者,多半因家貧,無以娶妻,或以勞力相抵,或居婦家以養(yǎng)婦家父母,從門戶看,男方要低于女方,甚至男方家境貧寒。在《漢書·賈誼傳》中有載:“秦人有子,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奔囱郧貢r之民因家貧,著實無奈方才入贅婦家,在婦家成禮,為夫家省下了一筆開支。二者相較,差異立現(xiàn),《下女夫詞》中所體現(xiàn)的“男就婦家成禮”對于門戶的要求實際為“高門相對”。
2.活潑平等?!跋屡颉钡摹跋隆弊指鶕?jù)張鴻勛先生的推斷,為戲弄之意。請下馬一段,新娘儐相為新郎敬上一杯酒,自言為“蒲桃酒”,實則為“藥酒”,倘若新郎喝下便代表著承認自己體弱,須藥酒壯陽,為眾人笑話。新娘故設此難,戲弄新郎,活潑有愛。新郎反應亦是機敏,當即言“舍后一園韭,刈卻還如舊”,以韭菜作比,顯示自己滿溢男兒陽剛之氣。此處“酒”與“韭”諧音,韭菜亦有壯陽之功效,周代時韭菜為祭品,漢代時韭菜為仙藥,《漢武內傳》:“西王母曰:‘仙次藥有八阮赤韭’?!薄墩f文》“菁韭,華韭,菜一種,久而生也?!迸礁矣谡{笑新郎,在封建社會中,顯得大膽大方,活潑可愛,男方機智地應對使得對話輕松風趣,調動了婚禮的氛圍,雙方賓客都融入這熱鬧中。緊接著在請下床一段新郎要求新娘親自前往延請,算是有意逗弄新娘,雙方的相互逗弄,不僅調節(jié)了婚禮氛圍,并且體現(xiàn)出彼此平等相待的態(tài)度。整個《下女夫詞》中都未出現(xiàn)明顯貶低新郎或新娘的場景,反而無比融洽愉悅。
其他的“男就婦家成禮”中多貶低新郎,并帶有歧視色彩,如上所述。與“下女夫”相對應的,在“就夫家成禮”中也存在著“弄新婦”之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提及“近代婚禮,當迎婦,……娶婦之家弄新婦”[1]。同“女就夫家成禮”相比,通常前往夫家成禮的新娘頗為拘謹,不如敦煌“男就婦家成禮”那般活潑自在。牛志平先生在《唐代婚喪》中說:“弄新婦新娘被迎至夫家后,羞羞答答,以扇遮面。堂內花燭音樂并起,賓客親友列坐而觀婦容,不僅可以任意品頭論足,還要對新婦來番戲弄?!盵3](P56)而在“新娘進門以前,公婆等人便要從便門出去。等新娘進了門,然后繞道進正門,為的是踐踏新人的足跡?!盵3](P54)一來為了沾新人的喜氣,二來據(jù)說有壓服新娘之意,未免以后難立威??梢娫凇熬头蚣页啥Y”的過程中,新婦處于低位,有心理壓迫自然也達不到敦煌“男就婦家成禮”中那般新婚夫妻幾乎是平等互重。
3.高雅有序。根據(jù)李正宇先生的推測,《下女夫詞》極有可能是專為敦煌某些刺史所寫用于有序應對之詞,從《下女夫詞》的內容看,確有可能。《大唐開元禮》中也有此類秩序井然的記載,其中劃分為卷一百二十三嘉禮三品以上婚,卷一百二十四嘉禮四品五品婚,卷一百二十五嘉禮六品以下婚三種,皆是針對為官之士,其婚禮過程亦是井然有序,每一階段都有贊者在一旁引導。如“贊者布席”“贊者薦脯”[2](P580)等描述隨處可見。因此,可以推斷《下女夫詞》所載可能是適用于敦煌地區(qū)的官僚之家。其中所用對答語句多為詩,對仗工整,流程清晰。在請下馬段以前,幾乎都是采用四言,個別除外。從用語看,文學修養(yǎng)頗高,自請下馬往后又多用五、七言,偏向于詩的語言,雅致而有韻律。如女答第20句“錦帳已鋪了,繡褥未曾收,刺史但之下,雙雙宿紫樓?!卞\帳對繡褥,“收”與“樓”押韻,頗類詩。從流程看,《下女夫詞》所寫之程式依次進行,有條不紊。從兒答第1句至兒答第17句,都是在女方家門前,新郎坐于馬上進行的;從女答16句到女答20句為請新郎下馬;兒答22、23句為請新郎下床;緊接著吟詠大門詩等皆按先后順序進行。
4.向往中原。從《下女夫詞》的內容可知,新娘本家應當在敦煌本地,新郎則是從長安“遠涉沙磧”而來,按常理是新郎更為掛念長安故居的,但在文本中卻是新娘特意提及“人須知宗,水須知源”,提醒新郎莫要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原,如此看來似乎是新娘更在乎新郎中原子民的身份。敦煌地處邊陲,是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漢武帝時,霍去病率軍重創(chuàng)匈奴使河西走廊重歸中原版圖。為鞏固統(tǒng)治,漢武帝又派了軍隊來此戍守,并向敦煌移民,把中原地區(qū)的人民和生活生產技術帶到此地,幫助發(fā)展當?shù)剞r業(yè)和經(jīng)濟。唐朝“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吐蕃趁機攻占河西走廊,約貞元二年(786年)最后一個據(jù)點吐蕃被占領,從此開始了60余年的吐蕃統(tǒng)治。吐蕃統(tǒng)治者強行逼迫敦煌人民接受吐蕃的生活、生產方式與習俗,漢族百姓受到少數(shù)民族的欺凌和壓迫,到848年才回歸中原統(tǒng)治。歷經(jīng)這般欺辱的敦煌人民對中原有著深深地眷戀和懷念,希望中原統(tǒng)治者能夠解救他們于水火之中,因而又對中原統(tǒng)治者懷有感激之情。這般情感是中原地區(qū)的人民所沒有的。
(一)同根而生。我國古代封建制度下,婚姻基本遵循“以夫為尊”的原則,唐代總體也不例外。但與此同時整個唐朝都存在著“男就婦家成禮”的現(xiàn)象,百姓并不以此為奇。《太平廣記》中就多有提及,如卷65《姚氏三子》:“曰:‘吾有三女,殊姿淑德,可以配三君子?!影葜x。夫人因留不去,為三子各創(chuàng)一院。指顧之間,畫堂延閣,造次而具。翌日,有輜軿契至焉,賓從粲麗,逾于戚里,車服炫晃,流光照地,香滿山谷。三女自車而下,皆年十六八。夫人引三女升堂,又延三子就座?!狈蛉藶橐κ系囊蛔佣鹘ㄒ辉海萆岣畸?,“是夕合巹”,當晚姚氏三子就在女方母親所備之屋舍中成禮。另,《鄭德懋》《崔書生》等皆有相關記載。足以證明唐朝時期男就婦家成禮的普遍性,婦家親屬對待新婿并沒有歧視貶低之意,因此種婚姻形勢下女方多家境殷實、家底豐厚,故而男子到婦家之后在物質上受到優(yōu)待,且因女方處于主動低位,要求男子為婿,對男子的態(tài)度平等尊重。與S.1725號唐代書儀中“近代之人多不親迎入室,即是遂就婦家成禮,累積寒暑,不向夫家”的記載相吻合,所以說唐朝時敦煌版《下女夫詞》所呈現(xiàn)的“男就婦家成禮”是唐朝統(tǒng)一風氣下的產物,與中原地區(qū)無異。
(二)北朝遺風。唐王朝建立在魏晉南北朝二百多年民族融合之上,婚姻禮俗勢必留有前朝遺風。
1.北朝遺風。一是受到北方少數(shù)民族影響。《三國志》裴注:“婿隨妻歸,見妻家無尊卑,旦起皆拜,而不自拜其父母?!蔽簳x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婚姻中,男子隨妻子而居,于婦家成禮,有人說這是母權社會的殘余,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二是受北朝中原地區(qū)婚俗影響。《酉陽雜俎》中言:“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余人,或十數(shù)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盵1](P7)
2.門第觀念。門第觀念形成于東漢,興盛于魏晉南北朝?!锻ㄖ尽な献迓浴分杏休d:“自隋、唐而上,……家之婚姻,必由譜系。”“九品中正制”下沒有家族背景的寒門學子輕易不能夠走上仕途,而有家庭背景的士族子弟就要容易很多。這種制度之下,非以才學論人才而是以家世,因此在婚姻一事上,世人也以家世相論,嫁入高門或娶高門女子都會為男女雙方帶來更多的好處,更大的利益。在《下女夫詞》中女方儐相一再問詢男子的出身門第即是出于門第觀念的考量,女方所表現(xiàn)的大方主動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敦煌許多“男就婦家成禮”的婚姻中,女方家世要略高于男方,故高門之女的地位相對較高。此外,高門女子因家世之故,所受之教育較一般女子要多,男子不會輕視女子,且男子多學識修養(yǎng)較高,亦能贏得女方的尊重。相互尊重的氛圍之下,女子就會表現(xiàn)的更為活潑,敢于掌握主動權。雙方的門第出身也為婚禮的高雅和有序性提供了保障。
(三)科舉影響。唐朝科舉制度,打破了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下氏族子弟才能入仕途的限制,眾多寒門弟子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發(fā)榜之日成為了高門擇婿之日,甚至出現(xiàn)了榜下?lián)裥龅默F(xiàn)象,眾多寒門子弟從家鄉(xiāng)上京趕考,發(fā)榜后未及還鄉(xiāng)就已被高門看中。此時的寒門弟子仍然沒有經(jīng)濟實力迎娶官家小姐,辦一場體面的婚禮,女方因經(jīng)濟實力雄厚,并不在意自己承擔婚禮費用,也省去了遠嫁他鄉(xiāng)的麻煩。
另一方面,科舉制度下,入仕途的有學之士多前往他鄉(xiāng)任職,加之交通不便利,無法將新娘迎回老家舉行婚禮,因此就任職地娶妻,在婦家成禮。
(四)民風開放。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極為開放的朝代,因其繁榮的經(jīng)濟和穩(wěn)定的統(tǒng)治,兼受胡風影響,故能兼收并蓄、民風開放,在婚姻一事上也較各朝開放自由。唐時青年男女在婚姻選擇上是有一定的自由的,如宰相張嘉貞令郭元振選牽五位女兒手中之絲,以此來選妻。又如李林甫開橫窗于廳事壁間,令六位女兒挑選有意之婿,都是男女有擇偶自由的代典例,此為一。二是離婚再嫁相對自由,據(jù)《新唐書》卷83《諸帝公主傳》中有27位公主再嫁,其中有三位公主甚至三嫁,足見唐人對婚嫁之事的開放態(tài)度。三是女性地位較高,在經(jīng)濟條件比較優(yōu)渥的情況下,女性在婚姻中有一定的話語權。
[1][唐]段成式,撰.方南生,點校.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唐]中敕,撰.大唐開元禮[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牛志平.唐代婚喪[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4]董家遵.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
[5]潘重規(guī).敦煌變文集新書[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
[6][漢]許慎,撰.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7]張嫣娟.唐代婚姻制度的踐行與婦女社會地位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8]王揚群.唐傳奇中的門第觀念研究[D].安徽大學,2012.
[9]李正宇.下女夫詞研究[J].敦煌研究,1987(2).
[10]江珊珊.略論妻子在唐代科舉與婚姻中的角色[J].西安社會科學,2010(6).
[11]趙睿才.敦煌寫本《下女夫詞》的民俗解讀[J].名作欣賞,2005(11).
[12]宋雪春.敦煌本下女夫詞的寫本考察及相關問題[J].敦煌學輯刊,2012(4).
[13]楊學勇.從妻居婚儀及相關問題研究——以敦煌文獻為中心[J],重慶社會科學,2007(8).
[14]譚蟬雪.敦煌婚嫁詩詞[J].社科縱橫,1994(4).
[責任編輯 王占峰]
I207.23
A
2095-0438(2017)06-0082-04
2017-03-09
丁佐湘(1964-),男,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學;蔣燕娜(1991-),女,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