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細紅,朱曉鋼,劉建民,劉志強,翟紹征
瑜伽運動對早期帕金森病人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響
管細紅,朱曉鋼,劉建民,劉志強,翟紹征
[目的]探討瑜伽運動對早期帕金森病人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響。[方法]將100例Hoehn-Yahr分期1期、2期的帕金森病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瑜伽訓練)和對照組(無干預措施)各50例。對照組接受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接受24周的瑜伽運動。采用修訂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單問題條目法、閉目單腳站立測定和“起立-行走”計時測試(TUGT)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jié)果]干預24周后干預組MFES評分(7.63分±1.36分)高于對照組(4.84分±1.32分),害怕跌倒發(fā)生率(22.00%)低于對照組(46.00%),閉目單腳站立時間(22.13 s±12.35 s)長于對照組(12.26 s±6.83 s),TUGT時間(5.85 s±1.34 s)短于對照組(7.36 s±1.42 s),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瑜伽運動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對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狀況有積極的效果。
瑜伽運動;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害怕跌倒;自我效能
害怕跌倒(Fear of Falling,F(xiàn)OF)是指進行活動時為了避免跌倒出現(xiàn)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1]。跌倒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常發(fā)生的不良事件之一,近70%的PD病人至少每年會跌倒1次[2]。PD病人由于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作用,故而避免必要的活動,結(jié)果給病人生理、心理帶來障礙,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及自理能力。PD病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是
中樞神經(jīng)和周圍神經(jīng)控制能力引起的平衡功能和肌肉力量下降及步態(tài)不穩(wěn)[3]。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健身術(shù),是一種集冥想、放松、想象、有控制的呼吸、肢體伸展和體力運動于一體的健身項目[4]。美國國家補充與替代醫(yī)學中心在2002年對18歲以上成年人所做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瑜伽已經(jīng)成為第5位被經(jīng)常使用的補充與替代醫(yī)學治療的方法[5]。長期練習瑜伽不但可以放松身心、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zhì)量,還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關(guān)節(jié)活動度和平衡功能[6]。本研究對南昌市PD病人進行為期24周的瑜伽練習。旨在探討瑜伽對PD病人平衡功能和跌倒效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擇2014年8月—2016年1月南昌市東湖區(qū)、西湖區(qū)、青云譜區(qū)等社區(qū)以及宜春市社區(qū)符合標準的100例PD病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干預組(瑜伽訓練)和對照組(無干預措施)各50人。PD病人的納入標準:①符合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制訂的PD診斷標準[7];②根據(jù)Hoehn-Yahr分期[8],選擇Hoehn-Yahr分期1期~2期的病人;③年齡≥60歲的病人;④病人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認知障礙,可接受動作指令;⑤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病、嚴重心、肝、脾、腎等器質(zhì)性病變病人;②各種原因?qū)е碌睦^發(fā)性PD和帕金森疊加綜合征;③存在瑜伽禁忌證的病人,如血液凝固疾病、骨質(zhì)疏松癥、脊髓滑脫癥、椎間盤突出、眼壓過高、高度近視眼、癲癇、大腦皮層受損者;④正在接受其他運動或康復療法的病人。剔除標準:中途因各種原因不能堅持瑜伽練習,要求退出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和干預組均未接受藥物治療,兩組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指導。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24周的瑜伽練習,由專業(yè)瑜伽老師進行指導。每周3次,每次1 h,第1周~第2周為學習階段,第3周~第24周為練習階段。瑜伽練習內(nèi)容包括調(diào)息(5 min)、體位熱身(10 min)、體位訓練(40 min)和冥想(5 min)4部分。要求PD病人鍛煉時達到靶心率,并維持10 min左右。對老年病人的靶心率要求是0.9~1.0×[170-實際年齡(歲)]。
1.2.2 研究工具
1.2.2.1 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 采用赫燕萍等[9]翻譯的修訂版跌倒效能量表,用于測定老年人進行穿衣、沐浴、走動等日?;顒訒r不發(fā)生跌倒的自信程度。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77,具有良好的信度和較高的效度。MFES有14個條目,每個條目0分~10分,總測試時間僅需要5 min~10 min。各條目分數(shù)累計后的平均分作為最后得分。0分~4分跌倒效能低下;5分~9分效能中等,10分信心十足。
1.2.2.2 單條目問題法[10]通過詢問病人“你害怕/擔心跌倒嗎?”來判斷PD病人是否存在FOF?;卮?“略微害怕”“有些害怕”“非常害怕”,則表明存在FOF;回答“不害怕”,則不存在FOF。
1.2.2.3 閉目單腿站立[11]受試者雙手叉腰、閉目、一腳站立,另一腳屈膝成90°。受試者先閉目,一只腳離開地面,此時開始計時,直至抬起的腳落地或站立腳晃動為止,用計時器記錄時間。
1.2.2.4 “起立-行走”計時實驗(timed up and going test,TUGT)[12]讓病人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坐高46 cm,扶手高21 cm),身體緊靠椅背,雙手放在扶手上,座椅前3 m遠的地面上貼一條彩色粗線。待測試者發(fā)出“開始”指令后,病人從座椅上站起,站穩(wěn)后盡可能快地向前至彩色粗線后轉(zhuǎn)身,迅速走回椅子前,再轉(zhuǎn)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測試者記錄這一過程所用時間。在測試過程中不給予任何軀體幫助,正式測試前允許病人練習1次或2次,正式測試共3次,取平均值,每次中間休息1 min~2 min。
1.2.3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會審核通過。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調(diào)查員選取研究對象,取得同意后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分別于干預前及瑜伽練習24周后對選取的PD病人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diào)查,并進行平衡功能的測量。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 兩組病人干預前均沒有進行過瑜伽練習,干預24周,中途無一例退出。兩組病人在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PD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FOF發(fā)生率和MFES得分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FOF的PD病人為26例(52.00%),干預組為24例(48.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P>0.05);24周后對照組FOF的PD病人為23例(46.00%),干預組為11例(22.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2,P<0.05)。干預前后兩組病人MFES得分比較見表2。
分
2.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TUGT時間比較(見表3)
s
2.4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閉目單腿站立時間比較(見表4)
s
3.1 瑜伽運動可提高PD病人的平衡能力 經(jīng)過24周的瑜伽運動,干預后干預組PD病人的TUGT時間明顯下降,閉目單腿站立時間顯著延長,說明瑜伽運動不僅能夠延緩PD病人平衡能力下降的趨勢,還能改善和提高其動靜態(tài)平衡機能,這與崇玉萍等[13]的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瑜伽運動強調(diào)以動態(tài)為主、講究在運動靜止過程中對身體刺激的部位做有意識的控制,尋求身心交融的感覺,通過動靜快慢節(jié)奏的交替,能有效改善PD病人肌肉本體感覺的靈敏性、前庭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大腦皮層的綜合分析能力,進而提高身體對姿勢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功能[14]。
瑜伽體位法主要源自對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獨特姿勢的模仿,練習者在姿勢練習以及各種體位轉(zhuǎn)換時,全身肌肉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得到加強,從而提高平衡能力[15]。瑜伽鶴式、半月式、樹式等都是單腿站立姿勢,接觸地面面積小,需要保持一定時間,這有利于增強下肢力量、提高下肢協(xié)同肌和拮抗肌的協(xié)調(diào)工作能力,長期練習可以提高身體控制姿勢和抗干擾的能力。膝踝足練式、摩天式、手臂伸展式等伸展性的體位練習,可以充分鍛煉豎脊肌、臀大肌和腹直肌等肌肉的肌力,增加身體向前后左右的伸展距離,擴大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膝、踝關(guān)節(jié)的靈活性,提高平衡能力。
3.2 瑜伽運動可增加PD病人的跌倒效能,降低FOF的程度 經(jīng)過24周的瑜伽運動,干預組病人的MFES提高、FOF發(fā)生率降低,這與Schmid等[16]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隨著PD病人病情的逐漸加重和年齡的增長,病人出現(xiàn)平衡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減退,導致其在行走、姿勢體位方向改變、翻越障礙等情況下容易發(fā)生跌倒。
平衡力是FOF的獨立保護性因素,PD病人平衡功能越好,則其越不容易發(fā)生FOF。而平衡功能受損容易導致PD病人發(fā)生跌倒,會增加其對周圍環(huán)境和自身活動安全的警覺性,引起緊張、擔心、躲避甚至恐懼情緒,形成FOF心理。瑜伽運動可以增強下肢肌力、提高協(xié)調(diào)和平衡能力,則FOF程度自然會降低。此外,瑜伽通過呼吸、意念和姿勢的調(diào)整,由伸、拉、扭、曲的動作,以及動作的止息時間和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間隙時間組成,達到刺激腺體、按摩內(nèi)臟、松弛神經(jīng)、強化身體的作用,同時具有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17]。瑜伽作為一種放松技巧,不僅可以松弛肌肉,還能消除病人緊張焦慮的情緒,降低FOF的心理。
[1] Tinetti ME,Powell L.Fear of falling and low self-efficacy:a case of dependence in eldly person[J].J Gerontol,1993,48:35-38.
[2] 陳婷婷,董曉梅,王聲湧.老年人跌倒后心理障礙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10):1098-1102.
[3] 錢佳佳,王磊,曹震宇.核心力量聯(lián)合平衡訓練對老年人動態(tài)平衡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5):479-482.
[4] 王國妃,王曙紅,姜萍嵐,等.瑜伽運動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期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37-941.
[5] 朱亞珍.瑜伽練習對改善焦慮癥患者負性心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C):61-63.
[6] 陳士強.瑜伽的生理心理功效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8):740-745.
[7]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帕金森病的診斷[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39(6):408-409.
[8] 繆鴻石.康復醫(y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0:1893-1903.
[9] 赫燕萍,劉雪琴.修訂版跌倒效能量表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的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19-21.
[10] Tinetti ME,Powell L.Fear of falling and low self-efficacy:a case of dependence in eldly person[J].J Gerontol,1993,48:35-38.
[11] 鄒維,陳秀宇,李卓.太極拳對老年人群體適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3110-3112.
[12] 管強,韓紅杰,靳令經(jīng),等.腦卒中患者跌倒恐懼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39-41.
[13] 崇玉萍,陳香仙,楊行強.瑜伽干預對社區(qū)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4287-4289.
[14] 陳龍.健身功法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2(2):99-101.
[15] 任春園,查萍.瑜伽練習前后高校女生動、靜態(tài)的平衡功能變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7,26(3):352-354.
[16] Schmid AA,Van Puymbroeck M,Altenburger PA,etal.Poststroke balance improves with yoga:a pilot study[J].Stroke,2012,43(9):2402-2407.
[17] 劉淑霞,王君華.流瑜伽干預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2):918-920.
(本文編輯孫玉梅)
Influence of Yoga on balancing ability and fear of fall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Guan Xihong,Zhu Xiaogang,Liu Jianmin,etal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Jiangxi 330006 China)
管細紅,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330006,江西省人民醫(yī)院;朱曉鋼、劉建民、劉志強單位,330006,江西省人民醫(yī)院;翟紹征單位:330024,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0.040
1009-6493(2017)10-1274-03
2016-03-17;
2017-03-03)
引用信息 管細紅,朱曉鋼,劉建民,等.瑜伽運動對早期帕金森病人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10):1274-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