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燕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頸椎骨折護理中綜合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評估與分析
魏 燕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評估綜合護理服務在頸椎骨折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且符合標準的頸椎骨折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9例,Ⅰ組接受一般性護理,Ⅱ組接受綜合護理服務,對比評估兩組的護理方案應用效果。結果與Ⅰ組相比,Ⅱ組護理后的疼痛評分顯著降低,Fugl-Meyer、EORTCQLQ-C30量表評分顯著提高。兩組術后均有出現并發(fā)癥,但Ⅱ組的總發(fā)生率相比Ⅰ組低。結論對頸椎骨折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服務干預,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疼痛、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且利于患者運動功能及生命質量的改善,值得推薦。
綜合護理服務;頸椎骨折;臨床護理;應用價值
頸椎骨折(Cervicalfracture)是一種較嚴重的創(chuàng)傷,患者除了具有頸部活動受限、頸肌痙攣、頸部疼痛及廣泛性壓痛等癥狀表現外,還可能伴有脊髓損傷,且極易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如呼吸困難、尿路感染及墜積性肺炎等。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頸椎骨折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術后長時間臥床易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壓瘡等[1]。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搜集與分析,旨在探討綜合護理服務在頸椎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且符合標準的頸椎骨折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資料均完整,且具有手術指征。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各29例。其中,Ⅰ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5~61歲,平均(42.3±5.8)歲;Ⅱ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26~63歲,平均(43.0±6.1)歲。兩組間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Ⅰ組接受一般性護理,按常規(guī)手術標準,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協助患者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Ⅱ組在一般護理下接受綜合護理服務,包括:
(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術前主動與患者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的焦躁、緊張情緒進行疏導。鼓勵、安慰患者,以增進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手術治愈的信心。②呼吸道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道狀況,教會患者正確咳嗽及排痰,協助患者翻身、叩背,對出現呼吸困難癥狀者,需即刻告知醫(yī)師并給予氣管切開處理。③其他護理。術前實施氣管食管推移練習,以盡量避免術中由于氣管或食管牽拉而導致反射性干咳等問題;對顱骨有脫位表現者,及時給予牽引糾正等。
(2)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術后取去枕平臥位,并將沙袋置于頸椎處,以固定頸部;同時囑患者術后≤24 h盡量少活動頸部。②留置導管護理。注意對引流管的引流狀況進行觀察和記錄,確保引流管已妥善固定,且未出現彎曲、折疊等情況;術后2 d內給予拔管。③切口護理。囑患者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潔與干燥,以免引起感染;若有分泌物或局部腫脹,需即刻告知醫(yī)師,并分析原因、協助處理。④生活護理。囑患者注意休息,確保睡眠充足,根據其個人飲食習慣與營養(yǎng)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盡量少食多餐,清淡飲食,通過生活調理促進術后機體的康復。⑤其他措施。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況,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練習等康復訓練,再逐步進行四肢伸屈練習及屈膝等練習。
統計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同時分別采取長海痛尺評分、改良式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及生命質量量表(EORTCQLQ-C30)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2]。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Ⅰ組的疼痛評分為(76.8±5.8)分,Fugl-Meyer評分為(57.8±4.2)分,EORTCQLQ-C30量表評分為(65.1±5.2)分,Ⅱ組對應數據分別為(66.2±5.2)分、(68.8±5.2)分和(78.3±6.7)分??梢娕cⅠ組相比,Ⅱ組護理后的疼痛評分顯著降低,Fugl-Meyer、EORTCQLQ-C30量表評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術后均有出現并發(fā)癥,Ⅱ組僅1例出現感染,發(fā)生率為3.45%,Ⅰ組有6例,包括術后感染4例,DVT2例,總發(fā)生率為20.69%,可見Ⅱ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相比Ⅰ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頸椎骨折病情復雜,病死、病殘率較高,且有較高的可能性導致終生殘疾[3]。頸部前入路手術對頸椎骨折的治療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隨機對照證據的支持,但手術對圍術期的護理工作有較高的要求。相關研究表明,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數,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恢復[4]。張慧麗等[5]人從心理護理、體位護理、呼吸道護理及鼻飼護理等方面對頸椎骨折患者進行干預,發(fā)現系統的護理干預能夠大大降低反流、誤吸的發(fā)生風險。
本組臨床試驗中,我們主要圍繞術前、術后對Ⅱ組患者進行服務和指導,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呼吸道護理、體位護理、切口護理及留置導管護理等各個方面,結果顯示,Ⅱ組經此護理干預后的疼痛評分顯著降低,而Fugl-Meyer、EORTCQLQ-C30量表評分顯著提高,提示綜合護理服務在減輕頸椎骨折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均有可行作用,并且Ⅱ組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僅1例出現感染,經對癥處理后逐步恢復,整體護理優(yōu)勢較Ⅰ組明顯,與譚小欣[6]研究觀點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頸椎骨折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服務干預,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疼痛、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且利于患者運動功能及生命質量的改善,值得推薦。
[1] 王瑾玫.綜合護理干預在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8):11-12.
[2] 陳 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椎骨折的影響分析[J].醫(yī)療裝備,2015,28(14):169-170.
[3] 李 娜.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頸前入路手術治療老年頸椎骨折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759-5760.
[4] 王文霞.護理干預對頸椎骨折致截癱患者術后生活能力的影響[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30(8):124-125.
[5] 張慧麗.系統護理干預對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患者誤吸和反流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2):61-63.
[6] 譚小欣.護理干預在下頸椎骨折脫位前路復位減壓植骨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20):76-77.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8.64.02
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