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慶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二團醫(yī)院內科,新疆 圖木舒克 843301)
·內科護理·
心理護理干預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的影響觀察
代慶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二團醫(yī)院內科,新疆 圖木舒克 843301)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07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51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255例。對比兩組血壓和心理狀態(tài)。結果護理前后兩組SBP和DBP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BP和DBP均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首發(fā)高血壓患者血壓,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
首發(fā)高血壓;心理護理干預;常規(guī)護理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慢性病,其并發(fā)癥多,病程長,終生服藥易引起患者情緒變化[1]。研究表明,給予藥物控制的同時輔以有效的心理護理,不僅能有效提高高血壓藥物治療效果,而且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2]。本研究對我院就診的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選取2007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51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25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30例,女性125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1.64±6.48)歲;對照組男性132例,女性123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1.75±6.54)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2)小學以上文化程度;(3)無其他體并發(fā)癥;(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嚴重高血壓合并癥者;(2)存在其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3)繼發(fā)性高血壓。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入院時護理人員采用SDS評分量表和SAS評分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對策;(2)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高血壓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和了解疾病;(3)合理應用護理學知識,對嚴重抑郁、焦慮患者重點關注,詳細告知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加強溝通和交流,指導患者掌握心理減壓正確方法,保持心理狀態(tài)輕松和平穩(wěn),邀請心理狀態(tài)理想和有較強溝通能力的患者現身說法,提高患者自信心,使其保持平穩(wěn)的心理狀態(tài);(4)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保持飲食均衡,告知患者健康飲食的意義和作用[3]。
血壓: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SBP[(152.69±18.86)mmHg]和DBP[(88.36±8.94)mmHg]與對照組SBP[(152.70±18.64)mmHg]和DBP[(88.08±8.05)mmH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兩組SBP和DBP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但觀察組SBP[(126.22±11.54)mmHg]和DBP[(81.83±6.67)mmHg]與對照組SBP[(128.21±10.57)mmHg]和DBP[(82.21±7.06)mmH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觀察組SAS評分(54.23±11.51)分和SDS評分(54.98±10.91)分]與對照組SAS評分(54.90±10.61)分和SDS評分(55.36±9.57)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SAS評分[(46.60±8.05)分]和SDS評分(43.36±8.5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SAS評分(51.40±8.07)分和SDS評分(50.57±8.46)分(P<0.05)。
高血壓的臨床發(fā)生率較高,其是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壓的遷延不愈易引起患者焦慮、焦躁、恐懼、自卑等心理問題,其可直接影響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4]。藥物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已取代了單純的降壓藥物治療。心理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SBP和DBP均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適當的護理干預均對維持患者血壓平穩(wěn)具有較好效果。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可使下丘腦神經功能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紊亂[5]。因此,心理護理干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首發(fā)高血壓患者血壓,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
[1] 周劍君,陳松芳.心理護理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降壓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12):96-98.
[2] 陳玉顏.心理護理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96-98.
[3] 劉如如,黨少農.膳食營養(yǎng)與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12,33(1)1:64-68.
[4] 王 璐.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認知性情緒調節(jié)、生活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的關系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5] 劉 靖.心理護理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8):1335-1337.
R544.1
B
ISSN.2096-2479.2017.48.7.02
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