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利民
多年前的一件事情讓我記憶猶新:母親的一個親戚因為孩子太多,家庭條件艱苦,就把最小的一個送給了當?shù)氐囊粋€有錢人家。但時運不濟,孩子長到八九歲時,這個有錢人家家道衰落,把孩子送了回來,但讓人不解的是:被送回來的孩子從來不喊親生父母爸爸媽媽,而是直呼其名,像叫一個陌生人一樣。這令這位親戚心痛不已。
我每次聽到母親聊起這件事時,心中總會出現(xiàn)復雜的情緒。當時不懂,也沒敢細問,只是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像那位親戚那樣做,現(xiàn)在長大了,才慢慢體會到那個孩子的感受,對于他來說,雖然理智上知道這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但怎么也找不到感覺。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其疼愛有加,像案例中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了,但是卻出現(xiàn)了另一種現(xiàn)象:生了孩子不養(yǎng)。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把孩子送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看著,一天見不著一面,理由是:孩子我為你們生了,你們不要再找我的事了。還有更奇葩的:你們要的孩子我生出來了,不再關我事了!于是,小小的生命就在這種氛圍中成長。
這其實和上述案例中的本質一樣,只是方式不同,案例中是孩子離開父母,這種是父母離開孩子。
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動機是:家長以為把孩子生了,就理所應當?shù)爻闪税职謰寢?。頗有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霸氣,其實這只是家長以為的,真實的情況遠非如此。
隨著小生命的降臨,家長成為爸爸媽媽,除了給這個小生命吃的喝的等等,還需給予他精心陪伴,給予愛與關心,這樣他才能夠健康長大。
生物學里有一個名詞叫“印隨”,意思是小動物認為出生時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其實人也是這樣的,孩子雖然出生了,卻從沒見過父母,父母就像故事或傳說中的人物,見不著但又沒有消失,直到有一天出現(xiàn),說我是你的爸爸、你的媽媽,你是我的孩子。在周圍人篤定的眼神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尷尬外,更多的是內心那種復雜的滋味,有緊張,有矛盾,有疑惑,也有混亂。
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血緣關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這并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通過不斷互動培養(yǎng),逐漸讓對方覺得你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
但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總覺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有時候他們?yōu)榱俗约旱淖杂珊涂旎?,不愿盡父母的責任,因為他們總想著,反正孩子是他們生的,他們是孩子的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認了;或是在物質的方面多付出一些,孩子的心就自然回來了。但現(xiàn)實往往和這些家長認為的背道而馳,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一套邏輯,那就是親人也是有“出場”順序的,就像小動物一樣,如果你占了這個“位置”,那么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親近的人。如果這個“位置”被別人占了,很抱歉,結局就會是:位置已滿,請勿進入。
我們經(jīng)常聽到過來人說:再苦也要自己帶孩子,哪怕再忙,也最好不要讓別人帶。這是肺腑之言。“在其位,謀其政”對于做父母同樣說得通,如果我們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想成為孩子認可的父母,那么請在這個位置上,不要缺位,不然結果就會是:你不在,我不在,別人會在。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教學研究室,鄭州,450000)
編輯 / 劉 芳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