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智慧是人們獲取、運用、創(chuàng)造知識以及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謀略與思維方式。它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也是理性、悟性、情感與意志的高度融合。有的智慧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有的智慧卻體現(xiàn)在人的行為方式與處世態(tài)度上,可以意會不可言傳。在學生知識的獲取,行為思維訓練過程中讓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嘴表達中激發(fā)與培養(yǎng)他們的潛能。實踐顯示:只有知識能夠開啟人的心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知識才能轉(zhuǎn)變成智慧與美德。那么,如何才能讓知識轉(zhuǎn)變成智慧與美德呢?
賦予知識以情感
教師要想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情感,教師要善于將自己的知識情感傳遞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的強烈情感,鼓勵學生探求科學的奧秘。教師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轉(zhuǎn)變自我。
講真話,抒真情 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必須是“真”的,知識要真,情感也要真。知識的“真”講的是:教師不要以自己的權(quán)威來壓制學生,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這樣才會有靈感的火花。情感的“真”講的是: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不能攜帶對知識的偏見與誤解,更不能以自己對知識的見解來限制學生對知識的多元感悟。尊重真理,在講授的時候要多傾聽學生的想法,在對話中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提升學生。
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參與才能認同。教師要想打動學生,首先就要讓學生接納你這個人?!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學會用兒童的語言與學生進行知識與心靈的交流。要將自己的情感與學生融合在一起。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朋友,是地位平等的人。
語言生動,幽默風趣 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呢?教師淵博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真愛、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這些是吸引學生興趣的關(guān)鍵因素。即使老師講出的道理是真理,如果他不能以一種友好的方式講給學生,學生也會拒絕。教師簡潔、深刻、生動的語言,往往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靈。
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情境教學具有巨大作用,它是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學生活動為途徑。語文教學更應在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從一個最佳的角度與課文進行直接對話。例如,我在教學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時,設置一段導語:讀安徒生的童話,你會嘆息“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感動“海的女兒”善良的秉性,嘆息“拇指姑娘”的遭遇和離奇……今天我們班的故事大王,將引領我們走進多彩的童話世界。這段導語配以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和滿含深情地朗誦,引領同學們進入課文。有了課前對學生的情感渲染營造了一種美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jié)課在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融與共鳴中順利進行。
把師生對話作為一種生命的享受 老師喚起學生內(nèi)心感受就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就為構(gòu)建“民主和諧”的真誠對話做了鋪墊。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自由呼吸。學生和教師以文本為中介,精神敞亮的對話,達成各方思維碰撞、心靈交融。在對話中,教師接納學生的個性表達,不同的聲音才能奏出和諧樂章。
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提升學生的價值觀 在課堂上開展朗誦競賽,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安排停頓,處理重讀,調(diào)控速度,把握語氣語調(diào),讀出了慷慨悲壯、凜然正氣,把感情處理得恰到好處。他們與詩人進行心靈的對話,感動自己也感染了別人。課堂上的“爭鳴”是對話的亮點,把課堂順水推舟給學生,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各種見解在碰撞中產(chǎn)生道道火花,課堂氣氛熱烈而和諧,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從激烈的碰撞中打開一個解決問題的缺口,學生在交流、辯論中逐步得到一種人文精神的浸染。課堂情境的有效設置,使學生不再心存畏懼與依賴,教學是師生在享受著生命的對話。真正做到了互相尊敬、互相合作、互相激發(fā)、互相辯駁、共同創(chuàng)造,師生、生生思想交鋒,師生真情交融、個性飛揚。
搭建學生發(fā)展平臺
把講臺給學生,課前學生談感受 堅持課前5分鐘讓學生先說,課外挑好文章片段,自己根據(jù)考點設計問題,在課前向同學講評,每天一名。學生激情朗讀,同學們各抒己見,在情趣盎然中開始新課文的學習。大大提高了同學們閱讀課外美文的積極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及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
把講臺給學生,學生自己演課文 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一味講就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因而多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講臺給學生,關(guān)注學生思維過程 培養(yǎng)學生的“出聲思維”,側(cè)重引導學生的思路和方法。講授現(xiàn)代文閱讀時進行的引導是:這個問題涉及的考點是什么?我們可以采用怎樣的方法去思考解答?對學生的疑惑之處,也多采用“可以從這一方面進行思考,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方法”等方式對學生的思路方法進行調(diào)整與引導。真正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進而得益于課外。給學生讓出講臺,是要以教師精妙的導為基礎,以教師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xiàn)為前提,以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關(guān)鍵,以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能力為目的?!笆趯W生以漁”“交給學生會打兔子的獵槍和技巧”,讓學生們自主地探求新知,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作者系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130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