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豐縣實驗小學第一分校 邵晴晴
用教育智慧啟迪孩子的心靈
江蘇省豐縣實驗小學第一分校 邵晴晴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教育智慧,葉讕先生在論述智慧教師的特征時認為:“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chuàng)造,愿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葉先生說出了教師的一種積極影響,而這種積極影響需要教師運用自身的教育智慧點燃孩子的智慧火花,潤澤孩子的心靈。
教育智慧,我認為是教師的一種內在品質,表現(xiàn)為教師要具有教育情懷和教學素養(yǎng),即關愛兒童、尊重兒童、關注孩子的個性,用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啟迪孩子的心靈。教師具有教育智慧,會讓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更好的了解學生、把握學科特點以及靈活機智的應對課堂教學,那么,教師如何運用教育智慧啟迪孩子的心靈呢?
首先,教師要做個有德行的老師,愛孩子,點燃孩子的智慧。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 教師的教育就如同春雨,滋潤每一名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著名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師就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于老師在《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中寫道,對待孩子要“尊重、理解、寬容”,他時刻記在心間,事實上,他說,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愛每一位學生幾乎很難,但是學生都渴望老師的關注,老師的一個贊賞的動作都會令他們欣喜半天,所以就如同書中于老師引用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特克爾所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接受。
其次,愛孩子,更要先懂孩子。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寫道“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個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時刻有這樣的信念,面對不同個性的孩子,我們的教育也要經(jīng)常的變化,有時令人高興,有時又令人氣惱。我剛畢業(yè)曾經(jīng)教過一個班,當時年輕氣盛,沒有任何教育經(jīng)驗,碰到生氣的事或突發(fā)的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于是會在班內發(fā)火,而學生一開始理解老師,但總是發(fā)火,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敬畏老師,甚至看見老師都會唯唯諾諾,課堂上更是不敢發(fā)言,后來我跟一位班干部聊天,才得知,他們不喜歡發(fā)脾氣的我,他們更喜歡幽默風趣的數(shù)學老師。后來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控制自己的脾氣,耐下性子,與學生玩耍、聊天,去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去分析他們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去關愛他們,慢慢的,與學生的關系竟然異常的好,孩子們很喜歡我的語文課。之所以熱愛不隨意發(fā)火、不悲觀失望的教師,是因為他們就是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他們不想每天被老師的情緒而影響著自己。
所以,在我們老師遇到某某同學作業(yè)未寫完,某某同學上課搗亂這種事情時要善于克制自己,多去問為什么,走進孩子的內心,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多去尊重、理解他們,再去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們,就像于老師對待遲到的學生,不去責怪,反而關懷,學生自然而然的不好意思再遲到了,我想這樣的教育情懷便是一種智慧,啟迪孩子的心靈!
首先,說到教學素養(yǎng),我們不得不提起那些教育名家。名家的課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的課堂。曾經(jīng)觀賞張祖慶老師的繪本教學《神奇飛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繪本的主人公莫里斯開始的人生是灰暗的,一次颶風過后,莫里斯失去了一切,飛翔的女孩送給了他一本會飛的書,這本書帶著莫里斯來到了知識的殿堂,從此與書為伴,人生也充實而光亮起來,直至滿頭白發(fā),拄杖而歸,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莫里斯又變回了年輕的自己。在這堂課中,你會發(fā)現(xiàn)張老師具備極高的教育思維,教學設計更是體現(xiàn)了他高深的教學素養(yǎng)??v觀張老師的課堂,他一開始就是與學生共賞一本書,從走進圖畫書關注到文字,從文字到想象,從想象再回到文字中,從文字到朗讀,從朗讀到感悟包括小組討論,再到啟發(fā)孩子發(fā)表觀點,學生的思維一次又一次被點燃,每個孩子的表達都不一樣,真是一次智慧的啟迪,最終,讓孩子發(fā)現(xiàn)故事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東西——讀書的意義。生命太無常,而精神是永恒的。書更是人類精神的食糧。張老師選擇此書作為教學內容,我認為也有頗深的教學智慧:激勵學生廣泛閱讀。
其次,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還在于巧妙的運用教育機智。張祖慶老師的《神奇飛車》課件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正在老師帶領孩子們欣賞神奇飛書的時候,突然停電了,舞臺上一片漆黑,再精美的課件都發(fā)揮不了作用,頓時失去用武之地。遇到這種情況,很多老師可能會滿心失望,可能會不知所措,也可能會臨時結束課堂??蓮埨蠋熃z毫沒有驚慌,繼續(xù)精彩的課堂,因為舞臺教暗,張老師讓孩子們離開課桌,面對我們臺下的老師席地而坐,他也盤腿坐在孩子們面前,與孩子們探討問題,這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課堂。孩子們也紛紛也個個勇敢的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臺下掌聲不斷!我想,老師們鼓掌,不僅因為課堂精彩,更為擁有如此高的教育智慧的老師而喝彩。直到后來來電時,張老師依然尊重孩子們的想法,繼續(xù)留在原地??吹竭@里,我便想起《孔子游春》這篇課文,在綠草如茵的河畔,弟子們圍在老師身邊,有的蹲著,有的坐著。老師撥動琴弦,弟子們跟著唱起歌來。歌聲融進溫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誼。我想,張老師和孩子們的這節(jié)課,師生之間的尊重、熱愛,智慧的傳遞也分分鐘的展現(xiàn)在課堂中,令人欽佩!
再次,教師的教育智慧還在于“順應、陪伴、喚醒”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以孩子為本。暑假聽過查曉紅老師的一次講座,兩個多小時的課堂,她娓娓而談,舉止優(yōu)雅,知性的氣質盡散在她的課堂中,我想她本人的氣質定是源自于她酷愛讀書的好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渾身散發(fā)的書卷氣息吸引了我們臺下的每一位老師。
在她的講座中,她強調順應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喚醒孩子的生命意識,啟迪孩子的智慧。這里的三個關鍵詞“順應、陪伴、喚醒”,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以孩子為本,尊重、關愛,以老師的博大情懷去教學,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定是積極向上、幸福成長的孩子。她愛讀書,愛做研究,把她的教學理念融匯于她的課題研究中,并取得了很成功的實踐。從她一開始做關注孩子的寫作課題研究,再到《關注孩子的生命成長的日記研究》,每一處都細致入微。她做成長日記,不單單是寫,還有畫兒,畫與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能激發(fā)孩子的寫作興趣。看到她的學生那一幅幅可愛的繪畫作品,那流暢的話語文字,真是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很震撼,做的如此細致入微,真讓我佩服!看到他的學生作品時,我想起前段時間帶著兒子讀的繪本《蚯蚓的日記》,每一篇日記都是蚯蚓每天的成長趣味故事,搭配著繪畫及文字,句子雖簡短,但很貼合小朋友的心理特點。我想,我們以后也可以在教學中多鼓勵孩子去繪畫,搭配文字去表達所畫所想,最后的作品就是他們的成長所留下的足跡,這些日記便是他們成長繪本故事集,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查老師能巧妙的引導孩子通過繪畫,從而愛上寫作,給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文學、藝術種子,啟迪了孩子的智慧,真的值得我們借鑒。
讀書使人明智,讀書能讓人告別愚鈍。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肯定能帶動一群愛讀書的學生,于漪老師說:“真正的教師他有真東西,而且能把真東西教給學生?!彼脑捓锞桶覀兘處煵粌H要多讀,更要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并能流暢的表達出來,教給孩子,做一名“真”教師。
于永正老師的課之所以上的那么好,離不開他說話方式的簡潔、樸素、明快、流暢、幽默,而這樣的說話方式正是源自于他愛讀書的習慣,他的語言才那么吸引了學生,也感染了學生,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肯定能帶動一群愛讀書的學生。他重視學生的閱讀,當老師講的很動情的時候,經(jīng)典名著或段落便會融入學生的心靈。師生之間便會產(chǎn)生共鳴,師生對文學作品漫談、人物特點的揣摩,對人物語言、動作的表演,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贏得了學生的喜歡與信任,這便是書的力量,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文學、藝術種子。
我們可能很難做到全科育人,但我們可以多學習多讀書,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讀書多,獲取的知識多,知道的事情多,懂得的道理多,那么課自然也上的有意思,我們的視覺寬了,孩子的視野才會更寬。這樣的老師又怎么不能喚醒孩子的意識,啟迪他們的心靈,使他們聰慧可愛呢?這便是教育智慧。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上優(yōu)美的圖畫,那么他便是美好的作品,而我們不小心在上面涂上了污點,那他便是一個沒有用處的紙團。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讓我們用教育智慧啟迪孩子們的幼小心靈,引領他們更好的成長,用充滿智慧的彩筆勾畫出孩子美好的未來!
教育智慧 教育情懷 教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