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華
【摘要】教師是人類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不但要繼承、創(chuàng)造、傳播人類社會文明,而且要擔當起接班人的重任,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所以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就顯得十分重要并且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
【關(guān)鍵詞】教師 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學生心理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54-02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fā)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教師,人類難以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tài)、渾渾噩噩的境地。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yǎng)、教育下一代人的艱巨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yè)的無私和偉大。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重視師德修養(yǎng),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睆慕倘d,我品嘗了甜酸苦辣,各種的味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愛自己的事業(yè)是師德的精華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教育事業(yè)。只有熱愛才能安心,安了心才會用心和專心,才會提高自己執(zhí)著追求事業(yè)的責任心,進而盡心盡力地做教書育人的工作,為了給學生解答一個疑難將盡其所能去做。教師的職業(yè)價值在于奉獻和付出,在于通過教書育人的實踐去體現(xiàn)對事業(yè)的忠誠,對社會和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只有敬業(yè),只有樂教,才能在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中做到“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二、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愛生、奉獻”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精髓,這精髓是永恒的。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都無一例外地要求為人師者必須具有對學生、對教育事業(yè)的一種甘愿付出的情懷。作為我們這一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師德之魂,我們選擇了自己的職業(yè),就標志著我們選擇了“愛生、奉獻”,我們對學生理解,尊重并賦予愛心。因為我們的職業(yè)是一個觸及兒童心靈的職業(yè),我們勞動的付出是在這個基礎上見成效的,不論是豐收學業(yè)還是完善人格,“愛生、奉獻”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正如蘇聯(lián)的捷爾任斯基說過的:“誰不愛孩子,誰就無法教育好他。”
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nèi)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guān)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guān)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贊可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zhì),就是要熱愛兒童?!庇逃伊_素指出:“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笨梢姛釔蹖W生是師德的核心。
三、教好書是師德的關(guān)鍵
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是一種開發(fā)學生智力,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活動。前提是教師教好書,為此,教師要努力學習,勤奮鉆研,掌握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育規(guī)律,才能提高教書育人的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學校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師處在教學的第一線,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主力,教師在努力教好書、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還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導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走正確的成才之路,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
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并認為教師什么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欲是發(fā)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和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里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yōu)良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yōu)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升華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育具有以人格培養(yǎng)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特點。正如我們通常所說的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和潛移默化的。加強師德建設對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學生、形成良好校風是至關(guān)重要的,是其它培養(yǎng)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教師通過自身思想素質(zhì)的錘煉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在學生中起著表率或榜樣作用,猶如春風細雨般地滲透到學生的靈魂深處,潛移默化地、積極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收到“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教師的行業(yè),不是表面看的那么光鮮亮麗,其中包含著老師許多艱辛的磨練,才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們教師。
曾有人這樣給教育下定義:教育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微的念頭帶來自信。這不正是師德升華的體現(xiàn)嗎?的確,如果教師能夠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各項工作一定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guī)范的總和。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比嗣窠處煋撝囵B(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師的道德素養(yǎng)也需要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