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摘 要 目前,隨著高考制度的深入改革,高校中貧困大學生的數(shù)字在逐年增加。貧困大學生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一支群體,高校要在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給予關注和重視。加強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注高校貧困大學生身心和心理健康,將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 高校 貧困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further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number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Poor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a group which needs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oor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or students, help them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focus on po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po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目前,全國在高校就讀的貧困大學生總人數(shù)占所我國整體高校在讀大學生總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根據目前高校貧困大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可以看出,高校目前普遍重視如何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如何幫助貧困生增加生活方面的經濟資助,而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十分重視。重經濟補貼不重思想教育的現(xiàn)象,對貧困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身心發(fā)展并不十分有利。因此,近些年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層出不窮,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1 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狀況
1.1 自尊心強,自卑心理嚴重
由于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收入困難,生活水平低,在學校常常為了生活費和學費苦惱和發(fā)愁,特別是好不容易來到城市上大學的貧困大學生,發(fā)現(xiàn)城市的生活遠比自己家庭的生活好,周邊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比自己的經濟條件好,不自覺的將自己和家庭與周邊的同學和環(huán)境進行對比,無形之中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所以,他們會對涉及家庭或自己的問題特別敏感,情感十分脆弱,情緒容易波動,覺得自身沒有優(yōu)勢,凡事不如別人。強烈的自卑心理同時也讓貧困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尊心,對于周圍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總有一種被可憐和被施舍的心理,對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故意置之不理,假裝堅強和清高,甚至將老師與同學們的關心看成是一種“羞辱”,甚至不愿和廣大同學交往,躲避輔導員和老師,缺乏與周邊人們的溝通和交流。①
1.2 好逸惡勞,吃苦精神不足
中學階段國家和政府對中學時期的困難學生很少有學費和生活費的經濟資助,很多高中生因家庭貧困,大多會利用假期去勤工助學,靠自己辛勤勞動賺得錢以此來貼補不足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在高校,國家對貧困大學生有很多的獎勵機制和學費綠色通道,在校貧困大學生只要學校申請國家獎助學金,都競相去爭取獎勵名額,有的貧困大學生為了爭取到貧困生補助名額不擇手段,編造家庭貧困事跡、脅迫輔導員老師、詆毀其他同學,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很多貧困大學生錯誤的認為,利用課余和假期去辛苦勤工助學的貧困同學倒不貧窮,他們認為真正沒有兼職,沒有外來收入的貧困生才是真的貧困。②因此,部分高校貧困大學生拒絕利用課余和假期時期勤工儉學,而坐等國家給予的貧困補助,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喪失了吃苦耐勞的好品格。
1.3 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誠信和責任感
國家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了幫助家庭情況困難的在校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而制定的一項具有政府行為的貧困助學手段,為在校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提供了便利快捷的經濟借款服務。目前,很多高校卻遭遇國家助學貸款收不回來的境地。由于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部分貧困大學生思想上缺乏正確科學的信貸觀念,法律意識淡薄,在國家助學貸款和國家獎助學金資助面前,不擇手段,違背誠信原則,甚至出現(xiàn)違背法律的行為。再者,高校還存在對貧困大學生重經濟補貼,不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沒有具體和特殊化,整體德育教育工作沒有真正落在實處,部分貧困大學生缺乏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誠信意識和責任感及其缺乏。
1.4 理想信念日趨迷茫
剛開始進入高校入學的大學生普遍都是信心滿滿,對大學生活和未來充滿憧憬。特別是新入校的貧困大學生,刻苦努力考上大學,背負著改變自己和家庭幾代人命運的使命,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對未來的自己目標更加明確。但事實上,很多大學生認為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存在許多差距,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由于家庭的經濟困難和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心理產生了很大差距,思想產生巨大壓力,很多貧困大學生為了保證在大學學習的學費和維持日常的生活費,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助學,思想負擔日益加重,身心疲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不免產生負面心理。面對現(xiàn)實,很多貧困大學生認為現(xiàn)實與理想相差太遙遠,逐漸對未來失去信心,生活在焦慮和迷茫之中,理想和信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逐漸消退。
2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重視貧困大學生的經濟資助,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經濟資助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貧困大學生獎學金獎勵、貧困大學生助學金獎勵和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等。國家對在校貧困大學生這些經濟資助的做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經濟上幫助在校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貧困大學生本身就屬于一種特殊的群體,而目前高校往往只重視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經濟資助,而忽視在校貧困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使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化,貧困大學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和特長愛好沒有得到重視與尊重,使他們在思想上的根源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不利于貧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身心健康發(fā)展。
2.2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無法滿足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不能顧及和滿足貧困大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貧困大學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由于家庭的貧困讓他們形成了很強的自尊心,不愿意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正視自己家庭窘迫,往往封閉自己,自卑心理嚴重,不善交往,甚至對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不予接受,精神上長期處于逆反、焦躁、缺乏安全感的狀態(tài),這種不良的心理問題長期存在,容易引發(fā)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對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高校要結合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專門制定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滿足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達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的目的。③
3做好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3.1 構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高校不但要重視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有針對性的構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加強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特征,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行之有效,有針對性的教育的方法,使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有效,落在實處。高校根據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新生入學時進行全面心理測試,根據測試情況建立問題學生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跟蹤表,使各班掌握好問題學生和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的一手資料,及時有效避免和遏制心理不良傾向的產生和惡化。同時,要在各班級,各宿舍設立心理班委,加強對心理委員的專業(yè)培訓,在生活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匯報班級和學校。④
3.2 幫助貧困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
高校要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多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自信,要客觀、理性、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和分析問題,疏通心理障礙,掃除心理誤區(qū)。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形成良好理論和道德素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班級要多開展一些針對貧困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活動,各系團總支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課堂講座、專題片播放、社會實踐等形式,給大學生講事實,講道理,將正確的人生觀融入到活動之中,從而起到教育警示的目的。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樹立堅強的意志和遠大的理想信念,才能樂觀的面對和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挫折。
3.3 提高貧困大學生法律意識,加強誠信教育
高校要重視加強全校貧困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教育他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利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通過正確的法律觀念引導貧困大學生增強自律意識,堅決抵制外界帶來的不良的經濟誘惑。同時,還要加強貧困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對于誠信教育,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把中國自古以來傳統(tǒng)文化中的“誠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結合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教育培養(yǎng),教育貧困大學生要誠實守信,言口必一。要帶領貧困大學生認真深入學習國家獎、貸款的相關政策,遵守個人信貸規(guī)定,告誡貧困大學生要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對于他們步入社會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極為有利。⑤
3.4 為貧困大學生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高校要努力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多開展積極向上的互助互幫團結友愛的社團文化活動,通過開展多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更多的貧困大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和社會給予的關懷和溫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們的幫助與尊重,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一個互助友愛,平等友善,人人關注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各班級通過生活上的相互幫助,學習上的相互鼓勵,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從細節(jié)方面去關心和重視每一位貧困大學生。平時,學校要多開展系列講座,向新入學的和即將畢業(yè)的貧困大學生宣傳國家的相關資助政策,通過講解一些“獎、貸、助、補、減、免”的資助體系細節(jié),告訴大學生國家高度重視貧困大學生的就學就業(yè),在資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和人力,保證已經錄取和已在校的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注釋
① 黃向真,陳祖標.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3(1):129-132.
② 孔德生等.貧困大學生個性特征分析與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6):5-8.
③ 林勝平.高校貧困生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初探[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7(3):16-17.
④ 邱勤.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5).
⑤ 潘勇.重視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思想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