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平 李益長
(寧德師范學院寧德352100)
檔案元素在民族村寨特色文化建構中的應用研究
施秀平 李益長
(寧德師范學院寧德352100)
檔案元素即檔案信息產品,內容豐富多樣。民族檔案元素的有效利用將大大提升村寨特色文化的建構成效。通過案例村寨的實證分析,認為檔案元素的應用可以充分展示村寨文化特色,增強村寨民眾的文化意識,對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現(xiàn)代性建構具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檔案元素村寨特色文化
G273
A
2017-06-06
檔案元素指的是檔案信息元素,如圖片、音像資料、文字材料等多種形式,以及將這些內容進行編輯而形成的成果,簡單地說就是檔案信息產品[1]38。民族村寨檔案元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到村寨文化館、鄉(xiāng)村記憶基地、鄉(xiāng)村記憶長廊、民族文化大禮堂,小到村規(guī)民俗、家譜匾額、科儀唱本,這些富有民族記憶的文化積淀構成了村寨最亮麗的景觀,其開發(fā)利用直接關系到民族村寨文化建設的成效。近年來,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背景下,“檔案元素”成為打造民族村寨的特色展示窗口,并且在服務村寨文明建設、文化旅游以及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充分運用檔案元素參與民族村寨特色文化建構,有助于開發(fā)利用蘊含著民族村寨歷史、民族特色的檔案信息,并通過多樣化的文化宣傳平臺,獲得文化建構的最佳途徑,并借此喚醒村寨民眾的民族文化自信與振作。
福建省寧德市(俗稱閩東)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區(qū),約有畬族人口19.2萬,占全國畬族人口的26.6%[2]162。近年,為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展示特色村寨的文化底蘊和民族歷史記憶,閩東畬族圍繞特色村寨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借助檔案元素將村寨歷史、先進人物、民俗風情等內容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出來,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傳播“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村寨特色文化,使村寨檔案資料成為傳承村寨文化、弘揚鄉(xiāng)風文明的新型媒介,有力地推進了民族村寨特色文化的現(xiàn)代性建構,開創(chuàng)了村寨特色品牌,為開展美麗鄉(xiāng)村檔案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徑。
1.檔案元素與形式多樣的村寨文化展示。
(1)赤溪畬族村“文化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閩東福鼎赤溪畬族村大力開展扶貧工作,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為了村寨扶貧開發(fā)的需要,十分重視相關文化建設,其中檔案元素的利用有力地助推了村寨文化發(fā)展。現(xiàn)在,赤溪村幾乎每一堵民居的墻體上都粘貼有宣傳畫或扶貧宣傳廣告,這些檔案元素傳遞著扶貧的正能量,將國家的惠民政策、擺脫貧困的新理念、計劃生育和法律常識,以富有民族風情特色的圖畫、諺語、歌謠、對聯(lián)等多種形式,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村民的視野中,深受當地百姓喜愛。為了彰顯扶貧開發(fā)特色,凸顯村寨文化特色,抵制不良風氣,還采取噴繪的形式在主要路口建造了多面宣傳欄,這些宣傳欄被村民稱為“文化墻”。這些絢麗多彩的“文化墻”營造了村寨扶貧文化氛圍,助推著村寨的文化發(fā)展。
(2)半月里畬村文化“大觀園”。霞浦半月里畬村是白露坑轄下的一個自然村,先后獲得“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試點村”等稱號,擁有國家、省市級非遺7項,整個村寨歷史遺存極其豐富,每一處人文景觀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檔案,堪稱閩東畬族文化大觀園。這些文化遺存被制作成視頻、照片、文字材料,經由網絡、微博、微信等平臺傳播成為建構村寨文化重要的檔案信息產品,人們透過這些檔案元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半月里村的文化信息,不但使舉人府、龍溪宮等大型建筑,而且使這里的每一座民居、每一道村巷、每一堵古寨墻,甚至是斑駁的石頭、樸拙的字畫、活人身上的“龍髻”、“發(fā)簪”,無一不折射著畬族村寨文化的智慧和魅力。這樣,通過檔案信息產品,人們不必親臨村寨就可以在網絡虛擬空間見到村里的“畬族民俗博物館”,飽覽館內約1600件文物展品,包括畬服、瓷器、古籍、木雕、畬歌唱本、小說歌手抄本等,而民族村寨通過圖文編輯不但展示了村落的發(fā)展歷史,還能通過主題渲染,讓每一種檔案元素傳遞出民族文化的驕傲與自信。
(3)云門畬族村文化展示館。云門畬族村由于地處周寧縣咸村鎮(zhèn)偏僻的高山上,畬族傳統(tǒng)文化保存相對完好。近年來,村寨開始大力挖掘民族文化,所設計的畬族山寨門、畬族風情展示牌、文化展示館、鳳凰圖騰、生態(tài)景觀宣傳畫等吸收現(xiàn)代檔案元素,極富村寨文化特色,凸顯了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畬族文化展示館的建成更是凝聚村寨文化的精髓,除了實物展示之外,展館圖文并茂地講述了畬族起源、祖先傳說及該村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以圖文形式系列展示了畬村人民生產勞動、祭祀、節(jié)俗等活動,通過圖文信息靜態(tài)展示民族的歷史記憶。該展館設計精致,充滿現(xiàn)代元素,與館外的彩旗、擂鼓臺、觀景亭、麟鳳閣等遙相呼應,使整個村寨飄散著一股濃濃的畬家現(xiàn)代氣息。
2.檔案元素對接村寨特色文化的保護與建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閩東畬村許多實物檔案被制作成檔案信息產品,使得這些檔案元素成為民族文化保留與傳播的主要載體,在民族村寨文化建構中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在檔案元素對接村寨特色文化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共識。
(1)利用關鍵元素彰顯村寨文化特色。就以上案例村寨對檔案元素的利用來看,有著某些共性。因為檔案承載著村寨的歷史記憶,特色村寨文化的保護與開發(fā)離不開檔案的有效利用。在特色文化建構中,能反映村寨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的有形載體主要是檔案,而靜態(tài)的實物檔案只有制作成為信息產品才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但由于不同村寨的歷史和現(xiàn)實不同,各村在建構村落文化時所能利用到的檔案元素也不盡相同。因此,發(fā)掘關鍵的檔案元素是檔案工作助力村寨特色文化保護與建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閩東畬村發(fā)展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不可忽視的關鍵點。如赤溪畬族村緊緊圍繞“中國扶貧第一村”這一關鍵元素,利用石刻、民居墻面、文化墻、宣傳欄展示村寨扶貧歷史,傳揚扶貧文化和扶貧精神,為村寨的文化發(fā)展注入了時代動力,讓村寨檔案元素發(fā)揮更有效的宣傳教育功能,促進了民族村寨特色文化的建構和發(fā)展[3]5。
(2)挖掘核心元素,傳承村寨特色文化。檔案核心元素在村寨歷史文化挖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不但能促進村寨民眾自覺傳承民族文化,還有助于弘揚核心價值觀,增強村寨文化的區(qū)域影響力,進而提升村寨歷史文化遺產的知名度,有利于村寨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因為每個檔案核心元素“都是一個生命的活體,是民族文化的箱底兒”,傳承這些核心文化元素就是“留住民族文化的根”[4]59。如半月里村成千上萬本小說歌的挖掘和復制印刷、畬族婚俗的“男拜女不拜”的影音資料等,代表了半月里村最富特色的文化核心要素,其挖掘整理以及國家級非遺的申報成功,大大提升了半月里村的文化地位和人們傳承保護村寨特色文化的自信力。再加上龍溪宮、舉人府、畬家祖訓、家規(guī)家風匾額等文化遺存被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搬上影視節(jié)目,極其富有特色地還原了畬族文化歷史本真,使半月里成為名副其實的“閩東畬族第一村”。
(3)強化特色元素,激活村民文化意識。檔案的構成豐富多樣,一張契約、一個酒杯、一幅圖片、一根木杖都是檔案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積淀,這些本來普通的檔案又會變得極為珍貴,也更有將之制作成檔案信息產品的必要性。對于檔案元素來說,有特色往往就更有價值,村民也會對之更加珍愛。就閩東畬村而言,本著“一村一策、一村一色”的工作要求,各村寨開始重點挖掘歷史文化的特色元素,如云門畬村的“鳳凰到此”字幅和壁畫、溪塔村的南方葡萄溝廣告宣傳畫、上水畬村的畬家“花斗笠”宣傳片、上金貝村的“烏米飯”地理商標、半月里的小說歌影音資料和“畬家三寶”的復制品、半嶺畬村的“觀音亭”碑文圖片、云門畬村的牌樓圖案等等,這些檔案的特色元素一旦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獲得強化和彰顯,勢必成為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設的“金鑰匙”。而且,由于檔案的特色元素很容易刺激人們的集體無意識并引發(fā)情感共鳴,自然而然地也便激活了村民的文化意識。
1.用寬廣的視角審視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的優(yōu)勢。檔案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形成民族文化自信的本源,利用檔案元素創(chuàng)新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近年來,檔案開始走向“平民化”,借助檔案元素,村寨民眾從中獲取大量信息,反之,離開了檔案信息產品,“知識的獲取、儲存以及傳遞”都將受到極大影響[5]86。以往,檔案的管理只重視檔案的實體保管,而忽略了蘊含在有形檔案間的信息與知識。所以,應以寬廣的視角,重新審視如何發(fā)揮檔案元素在文化建構中的作用和優(yōu)勢。
從知識管理的視角來看,應將管理的重點落實到檔案元素或信息產品的內容上,使檔案元素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厚,并充分發(fā)揮檔案元素傳播知識的功能優(yōu)勢,使民族文化的傳播獲得新途徑。從檔案共享與利用的視角看,檔案元素可以開放性地走向社會大眾,為廣大民眾服務。檔案的共享和利用程度決定了其社會價值,只有它被公眾共享和利用,發(fā)揮了其價值,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社會的重視,才能充分發(fā)揮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的優(yōu)勢。從傳播學視角來看,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受眾的需求出發(fā),根據不同村民的需求,采取信息接收的不同方式,拓寬檔案信息傳播渠道,改變檔案服務的被動性,按照村民的文化層次提供不同深度的檔案元素,并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傳播方案,以便實現(xiàn)最佳的接收效果。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審視,檔案工作是一項公共服務,具有大眾化、均等化的特點,檔案元素能為村寨弱勢群體或不同階層的民眾提供公平的幫助或均等的服務,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和諧社會的作用,進而促進村寨文化更好地發(fā)展。
2.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開辟檔案元素構建村寨文化的嶄新路徑。在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現(xiàn)今民族特色村寨檔案管理并沒有出現(xiàn)全面以數字技術為先導的發(fā)展動向,互聯(lián)網建設滯后,“數字博物館”的功能無法得到發(fā)揮,檔案元素的網絡傳播相對有限,模式單一,創(chuàng)新不足??梢?,當前民族特色村寨檔案元素的傳遞方式比較落后,根本無法滿足村寨文化現(xiàn)代性建構的需求,必須創(chuàng)新其參與構建村寨文化的路徑,引導建構主體更深入了解村寨檔案元素的蘊意,才能找尋到最佳策略。
比如,作為“畬家三寶”之一的畬族祖圖,通常被封藏在村寨德高望重的長者手中,平時秘不示人。如若能利用現(xiàn)代技術,通過虛擬和仿真技術復制祖圖,將檔案構建成融視聽效果于一體的虛擬環(huán)境,人們便能隨時與虛擬環(huán)境中的“珍貴檔案”進行“體驗式”交流,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從而開辟村寨文化構建的新路徑。
再如,利用新型的移動終端可有效利用檔案元素構建村寨文化。主要通過微信、二維碼和移動終端等形式,為人們提供文檔、照片、錄音、視頻等形式多樣的村寨文化檔案信息,利用現(xiàn)代技術凸顯檔案元素的審美特性,擴大民族村寨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影響力。一些移動終端還可以實現(xiàn)角色扮演、游戲等形式,使人們通過虛擬空間感受村寨文化或村寨景觀的魅力,實現(xiàn)利用檔案元素打造“美麗鄉(xiāng)村”的目標。
3.用獨特的內涵促進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的作用。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東畬族留存于村寨的許多檔案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若加以深入挖掘,將它們制成檔案信息產品,對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和發(fā)展民族村寨文化勢必起到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只有深入挖掘檔案元素的文化內涵,檔案才能真正“走入公眾的視野、進入公眾的心里、融入公眾的行為,從而體現(xiàn)檔案文化的價值”[6]44,才能發(fā)揮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構中的積極作用。如猴盾畬村的“禁乞碑”對族人勤勞致富精神的呼喚、半月里村龍溪宮供奉的媽祖神像所傳遞的海上茶商的夢想、富達村的“藍公府”所浸透的傳承千年的慈善情懷,以及“盤瓠祖圖”所折射的忠勇精神、“族譜”和“宗祠”所傳達的聚合族人的文化力量等,只有將這些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檔案進行編輯,形成信息產品,才能起到充分教育民眾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些檔案元素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圖書或報刊、展館、文化節(jié)、電視節(jié)目等媒介,創(chuàng)新性地開發(fā)出村寨群眾喜聞樂見的新產品,便能進一步增強檔案元素的文化魅力,引領村寨群眾自覺參與民族特色文化的創(chuàng)建活動。如閩東竹洲山畬族村是“閩東革命的搖籃”,革命歷史檔案、紅色文化資源隨處可見,如不加以挖掘,閩東畬族人民“忠勇”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的現(xiàn)代性傳承的意義便可能被世人忽視。所以,在建構特色文化過程中,應努力挖掘檔案的歷史記憶,為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史實資料,并配合旅游、文化珍品展覽等,一方面擴大村寨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促進村寨文化建設,滿足村寨群眾的精神追求。
4.用智慧的管理打破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設中的界限。閩東的許多民族村寨都搜集有大量檔案資料,這些檔案承載著獨具特色的村寨文化記憶,其對外的展示與傳播都將大力助推“美麗鄉(xiāng)村”或“特色村寨”的文化建設,同時還會增強村民保護檔案的意識。由于“許多村民都認識到檔案事關自己的切身利益,檔案保管好了,自己的利益就有保障了”[7]23,所以,無論是修族譜、建祠堂,還是征集文物,村民都積極參與,增添了村寨的和諧因素。利用這一內在積極因素,加強村寨檔案管理便有了內生動力,借助檔案的編研和管理,建構村寨文化也便有了新的可能。如赤溪畬族村推行檔案規(guī)范制度和“智慧管理”,做到“事事有記錄,人人有檔案”,主要包括“能人檔案”、“好人好事檔案”、“贍養(yǎng)檔案”等,并借助檔案的動態(tài)管理教育村寨民眾,改善了村風民風;云門畬族村為規(guī)范檔案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將村寨的公共文物、個人或家族的珍貴文物轉移或租借到文物展示館內保管,個人和家族的文物由所有者自愿捐獻給文物館,一些其他村寨的文物(如祖圖、族譜、祖杖、小說歌等)進行復制展出等,打破了檔案元素在村寨文化建設中的界限,大大提高了村寨文化建構的效益。
為更好地保護和建構村寨文化,還應引進專業(yè)人員和先進技術手段建構村落檔案文化。如建立“民族特色村寨古建筑數據庫”,將民族村寨的祠堂、民居、古道、古橋等進行建檔和編研,把畬族的“茅寮”、“竹竿寮”、“走馬寮”、“土寮”、“瓦厝”、“孩兒撐傘”、“千腳落地”、“廊橋”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歷史記憶,通過多種檔案信息傳輸渠道傳承下去,打破檔案元素的時空界限,增強民族村寨特色文化的記憶內涵和吸引力。
傳統(tǒng)的實物檔案由于其靜態(tài)性和信息傳播的單一性等特征,在當前的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建構中不易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在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檔案元素”成為打造民族村寨的特色展示窗口,在服務村寨文明建設、文化旅游以及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借助當前的信息資源優(yōu)勢,將實物檔案轉換為檔案信息產品,并挖掘檔案文化的核心要素,增強村寨檔案的人文底蘊,才能讓民族特色村寨的檔案元素流淌著文化血脈,促進民族村寨文化的現(xiàn)代性建構。
[1] 趙雪妮.企業(yè)網站中檔案元素利用狀況分析[J].云南檔案,2012(3).
[2] 伊漪.增權理論在民族村寨生態(tài)資源扶貧開發(fā)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6(3).
[3] 黃少鶴.文化墻“激活”農村文化“精神末梢”[J].農家顧問,2013(9).
[4] 楊峰.保護好民族文化的“箱底”[J].今日國土,2006(10).
[5] 陳國權.人的知識來源模型以及獲取和傳遞知識過程的管理[J].中國管理科學,2003(11).
[6] 宋依麗.社會責任與檔案文化建設[J].中國檔案,2011(11).
[7] 周峰林,張大華.延續(xù)古村落的文化血脈:磐安縣檔案元素對接特色文化村保護利用[J].中國檔案,2012(6).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Archives Elements in Ethnic Village Culture Construction
Shi Xiuping,Li Yichang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352100,China)
Archives element,that is,archives information products,are rich in content.The effective use of national archives elements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 villages.Through some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village case,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val elements can fully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culture,enhanc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village people,and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thnic village culture.
archives elements;village;characteristic culture
國家社科項目“閩東畬族古村落文化傳承及現(xiàn)代性建構研究”(16XMZ049);福建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海西發(fā)展背景下閩東畬族村落文化現(xiàn)代性建構研究”(立項號JAS150647)。
施秀平,寧德師范學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檔案學、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