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江縣白山鄉(xiāng)中心學校 李淑艷
小學階段是孩子個性和品德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孩子性格和品質(zhì)十分重要。做為父母和教師要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和氣待人;要教育孩子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以善良、尊重和理解來對待別人。學會寬容別人這一優(yōu)良品質(zhì),對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寬容是生命中的基礎(chǔ),擁有寬容的孩子,更能和其他孩子友好的相處,更容易在孩子們之間獲得友情,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從而會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收獲快樂和幸福,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寬容呢?我簡單談談個人的看法。
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大家必須具備的道德水準,寬容,它包含著理解、尊重,有了理解、尊重,就會有諒解,有同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就少一分誤解,多一分融合。寬容,是我們更多地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講講寬容的好處,如寬容能使人性情溫和,能化解許多無謂的矛盾。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愛戴,因為他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guān)系,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并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有好地與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同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寬容。在教育孩子中,還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有關(guān)寬容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到寬容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寬容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要檢查自己行為”。父母讓孩子學會寬容,首先自己應該有寬容的品質(zhì)。如果父母本身沒有學會寬容,不接受他人意見,總是獨斷專行,不給他人改過的機會,或者為一點小事爭執(zhí)不休,孩子就不能學會寬容。其次是老師,若老師能夠?qū)捜荨⒋蠖?,遇事果斷不計較,與鄰里同事融洽相處,學生就會學著去做,也能照樣子處理好自己與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變得和善,寬容。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心,首先父母和老師要有一個寬容的態(tài)度,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妥善處理,與鄰居,孩子之間能夠好好的相處,遇事替他人著想。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怎么樣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呢?在生活中有的家長態(tài)度比較兇,比較蠻橫,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埋怨親人朋友的不對,與同事和鄰居相處的也不融洽。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逐漸也會學之,慢慢的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人。因此作為孩子的表率,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家長和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寬容的人。
孩子之所以不能寬容的對待他人,是因為他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正確的引導他體驗他人不被寬容的情感,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與同學朋友在一起,應該學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己之心寬人”,遇事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多給人一份寬容和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不小心傷害到了別人,而別人不原諒自己,以后也不和自己玩了,那自己的感受如何呢?通過類似的情況換位思考,使孩子們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體驗他人的感受,站在父母的角度體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站在老師的位置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理解同學的可愛。要讓孩子學會有體諒之心,有寬容之心,有忍耐之心,從而寬容的對待同伴。家長和教師亦是如此。如果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是遇到一些不夠?qū)捜莸娜撕褪聲r,做為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學會傾聽,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讓孩子表述完,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時,家長和老師的心里也很不舒服,這樣便會贏得孩子的信任,之后再與孩子一起分析此事情,家長和教師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是他,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幫助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有了換位思考的體驗,自然就會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了。家長和教師還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引導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讓孩子從思想上得到認識,真正的學會理解他人。理解是不需要時間的,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去理解別人,才能更深度的看到別人。為對方著想,是為人處事最樸素最穩(wěn)妥的方法。
許多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想自己怎么樣、怎么樣,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其實,一個不理解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余地。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犯錯誤而需要別人理解的時候,所以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設(shè)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寬容和理解比自己強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笑話比自己差的同伴,更不要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真正做到向“強”的同伴學習,幫助“差”的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在交往中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要教育孩子遇事先不要急著責怪對方,怨恨別人,多想想自己的問題,多反省自己,就會理解他人。要時刻提醒學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人生的道路上,缺點和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和同學,他人交往中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對于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沒有必要去計較。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矛盾才不會產(chǎn)生,多諒解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的理解,也就是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在學校,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當然,寬容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對同學,對朋友的退讓,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xié)。教育孩子遇事要多想想自己錯在哪里,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別人,讓孩子在自省中學會寬容。
總之,教會孩子寬容,會讓孩子的人品更加高尚,可以讓孩子能輕松面對很多事情,使孩子的身體和心里都會更健康,讓我們立即行動吧,為培養(yǎng)孩子寬容大度的好品質(zhì)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