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泉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江蘇海門 226100)
圖像在物理知識中是重要的表述語言,相對于文字語言的復雜、符號語言的抽象而言,圖像具有形象的特征。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圖像來幫學生建立解題思路,進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思路。
物理圖線與橫坐標軸間所圍的面積常常有其物理意義,如F-t圖像,圖線與時間軸間所圍面積表示沖量大??;F-s圖像,圖線與位移軸間所圍的面積表示功的大小等。具體可以分為下面三種情形來分析。
情形一:最基本的如v-t圖像,圖線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1]。我們可以根據(jù)面積的大小來確定位移的大小。
例1 從車站開出的汽車做加速運動,當走到12秒時發(fā)現(xiàn)還有乘客沒上車,于是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到最后停止,總共歷時20秒,行進50m,求汽車的最高速度。
圖1
注:若此題用運動學規(guī)律解需列若干個方程,解法就比較麻煩而且易于出錯。
情形二:在v-t圖像中,我們還可以根據(jù)面積的大小來確定沖量的大小,也可以利用它們間接確定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例如下一道試題:
例2 水平推力F1和F2分別作用于水平面上的同一物體,一段時間后撤去,使物體都從靜止開始運動后停下,如果物體在兩種情況下的總位移相等,且F1大于F2,那么( )
A.F1的沖量大 B.F2的沖量大
C.F1與 F2的沖量相等 D.F1與 F2的沖量大小無法比較
解析:本題如用公式解析法求解十分煩瑣,但作速度-時間圖像,根據(jù)圖解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相等,比較兩種情況下物體運動的時間,再應(yīng)用動量定理求解,就比較簡便。由于F1>F2,所以F1作用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在速度圖像上對應(yīng)的斜率較大,圖像較陡,如圖2,分別撤掉F1和F2以后,物體所受阻力相同,圖像平行或重合,當重合時,兩種情況下,整個運動時間內(nèi),速度圖像所圍的面積不相等,即總位移不相等,與題意不符。只有如圖中情形,所圍面積才會相等,即總位移相等。由圖可知,物體的運動時間t2>t1,因此兩種情況下阻力的沖量ft2>ft1;對運動的全過程運用動量定理得IF-ft=0-0,從而可知,F(xiàn)2的沖量大,故選答案B。
圖2
情形三:我們還可以根據(jù)v-t圖像中的面積的大小,來進一步確定功的大小。例如下一題:
例3 如圖3(a),光滑圓軌道豎直放置不動,A、B是水平直徑上的兩個端點,小球以足夠大的相同速率v0從A點出發(fā),分別沿ACB和ADB運動到B點,試比較兩種情況的用時長短。
解析:小球從A點出發(fā),分別沿ACB和ADB運動到B點,因為小球機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到達B點時,速率相等,且路程也相等,分別作兩種情況小球的速度圖像,如圖3(b),若保證兩情況路程相等,即“面積”相等,可得tC>tD。
圖3
在物理學里,不同的物理圖像,其斜率的物理意義不相同,如s-t圖像中的斜率表示速率v,v-t圖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U-I圖像中斜率表示電阻R[2]。斜率的大小的變化能表示物理量的增減情況,斜率tanα,當α是銳角時表明物理量為正值,當α是鈍角時是負值。
例4 如圖4(a),表示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沿箭頭所示的方向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過程,則該氣體壓強變化是( )
A.從狀態(tài)b到狀態(tài)c,壓強不變
B.從狀態(tài)d到狀態(tài)a,壓強增大
C.從狀態(tài)c到狀態(tài)d,壓強減小
D.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b,壓強增大
圖4
由于導體的電阻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在U-I圖像中也會有所體現(xiàn)。由于電阻R在U-I圖像中并不是直接體現(xiàn)的,因此在判斷的時候需要根據(jù)U-I的圖像去深入判斷[3]。比如說下面一題:
例5 一個標有“220V,100W”的白熾燈泡,加上的電壓U由零逐漸增大到220V,在這一過程中,電壓U和電流I的關(guān)系可用圖像表示,題中的四個圖線中肯定不符合實際的是( )
解析:從U-I圖像可知,圖像的斜率ΔU/ΔI表示白熾燈泡鎢絲電阻的瞬時值,因?qū)嶋H上金屬鎢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燈絲的電阻值也應(yīng)隨U或I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圖像的斜率也應(yīng)隨U或I的增大而增大。圖5A中斜率不變,圖5C中斜率逐漸減小,圖5D中斜率先增大后減小,則ACD都不符合實際。
圖5
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可以發(fā)現(xiàn),只要靈活巧妙地運用圖像,不但可以形象地表現(xiàn)物理規(guī)律,直觀地敘述物理過程,鮮明地表述各物理量間的依賴關(guān)系,而且還可以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
[1]孫華斌.巧借v-t圖像,攻克高中物理難題[J].高中數(shù)理化,2015,(06):66-67.
[2]秦杰.例談圖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功能[J].理科考試研究,2016,(07):55.
[3]方國民.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象探究和解決物理問題的學科素養(yǎng)——恒定電流中的圖象問題歸類解析[J].湖南中學物理,2016,(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