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
傳統(tǒng)的歷史復習課主要采用教師梳(講)、學生背(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教學枯燥乏味,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復習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時,筆者以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為中心人物串起整個教學內容,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用漫畫落實基礎
根據學生喜愛漫畫的特點,回憶、梳理基礎知識階段,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獨立梳理本冊內容的關鍵詞,再讓學生小組合作梳理羅斯福在內政外交上的貢獻,最后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知識競賽設計了選擇、填空和互動思考等題型,主要通過漫畫的形式呈現。如:用《羅斯福當醫(yī)生》(圖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新政的目的是恢復美國的經濟,調整資本主義制度;用《胡佛的失意,羅斯福的得意》(圖2)得出經濟危機的特征;用《美國人民重新過上美好生活》(圖3)進一步認識新政的意義,等等。
除漫畫外,教師還選用了部分相關的歷史圖片,如珍珠港事件后羅斯福在國會上的演講、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與蔣介石的會面等。這些圖片不僅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有故事、有趣味,而且讓學生認識到,羅斯福領導下的美國的參戰(zhàn),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逐漸走向勝利的關鍵。
二、用細節(jié)突破難點
本冊復習內容主要有三個難點:一是進一步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目的和措施,認識羅斯福創(chuàng)造性地彌補、調整、完善了資本主義制度;二是進一步了解二戰(zhàn)的進程,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艱巨性和勝利的原因;三是進一步了解雅爾塔和聯合國,知道杜魯門主義,了解美蘇冷戰(zhàn)對峙局面的形成原因,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的威脅。突破這些難點時,教師分別精心選擇了與羅斯福相關的細節(jié)、材料。
如:突破第一個難點時,教師選用了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tǒng)時,胡佛送給新政府的話——“我們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無能為力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1929年經濟危機的三大特征;選用了1933年羅斯福就職演說的話——“國會和個人一樣,也會犯錯誤,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過去的錯誤,國家需要我們行動起來,馬上行動起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羅斯福改革的魄力。此外,教師還選用了“武鋼10萬職工下崗,6萬職工分流”的新聞,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解決失業(yè)問題。
突破第二個難點時,教師從眾多材料中精心選擇了四則:一,盧溝橋事變后,為了公開表達對日本侵略行為的憤慨并對其施加壓力,羅斯福于1937年10月5日在芝加哥發(fā)表了著名的“隔離演說”,公開宣傳“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齊心協(xié)力,反對那些正在造成國際無政府主義狀態(tài)和不穩(wěn)定局勢的破壞條約的行為”。二,1938年,羅斯福敦促增加20%的海軍建設費,并通過了擴充海軍法。1941年夏(珍珠港事件前),美對日施行石油和鋼鐵禁運政策,解禁條件是日本從中國大陸撤軍。三,1941年1月,羅斯福提請國會“授權并撥給充分的款項,去制造更多的軍火和多種軍用物資,以供移交現在同侵略國家進行實際戰(zhàn)斗的國家”。當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四,出示“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對世界援助表”。
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分析,學生不僅更加全面地認識了二戰(zhàn)的進程和勝利原因,而且從羅斯福引導美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貢獻中,感受到了正義的力量。
突破第三個難點時,教師選用了在羅斯福的力挺下,中國終于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這則材料。這樣做收到了兩個好處:一是通過羅斯福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意義的評價,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他公平、公正的人格;二是進一步理解了聯合國創(chuàng)辦的宗旨。
三、用聯想升華情感
本冊教材還包括冷戰(zhàn)政策、兩極格局等內容,而這些事都發(fā)生在羅斯福逝世之后。怎樣把這部分歷史與中心人物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二戰(zhàn)勝利之不易和世界局勢重趨緊張的原因呢?
經過認真思考,教師選用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二戰(zhàn)后期及冷戰(zhàn)時期的圖片,讓學生假想羅斯福的身后事。如:羅斯福構想的聯合國基本原則——《鑄劍為犁》,今天的美國做到了嗎?如果他繼續(xù)在位,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嗎?如果他繼續(xù)執(zhí)政,會有冷戰(zhàn)思維、侵朝戰(zhàn)爭、核競賽嗎?一系列追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戰(zhàn)后美國借機爭霸世界、挑起冷戰(zhàn)的性質的認識,而且讓他們在杜魯門執(zhí)政與羅斯福執(zhí)政理念的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了羅斯福治國的理性和人格的偉大。
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讀史明智、升華認識。教師先出示羅斯福和希特勒的照片;接著播放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圍攻德國,希特勒自盡的視頻;然后投影展示二戰(zhàn)期間全球傷亡的猶太人和死難人數等數據,以及羅斯福的追求——“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政府),學生通過對比,深刻地認識到了羅斯福、希特勒在世界觀及人性上的巨大差異;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齊聲朗誦《有的人》選段,在動情的朗誦聲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了升華。
(作者單位:宜昌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