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鐵道警察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53)
唐代宗與神策軍之興起
劉海波
(鐵道警察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53)
安史之亂后,唐朝走向衰落,河朔藩鎮(zhèn)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京師長安更是面對吐蕃進攻的威脅。神策軍因扈從代宗之功,從地方邊軍一躍成為中央禁軍。在唐代宗的努力推動下,神策軍吸收、收編其他方鎮(zhèn)精銳兵將,在大歷年間基本形成從長安到京畿地區(qū)的布防格局,并逐漸成為中央禁軍與地方野戰(zhàn)軍混合的特殊隊伍,亦成為維持京師穩(wěn)定、捍衛(wèi)中央皇權(quán)的絕對軍事力量。
梁啟超;福澤諭吉;文明
安史之亂后,唐中央權(quán)威式微,地方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君權(quán)不振。在平叛安史之亂過程中,唐肅宗、代宗并不完全信任在外征戰(zhàn)的有功將領。譬如相州之戰(zhàn),九節(jié)度使共率幾十萬大軍圍相州(今河南安陽),卻不設統(tǒng)帥,彼此間相互掣肘,并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jiān)理軍事。乾元二年(759)唐軍久圍相州而不下,等到史思明馳援而來,唐軍潰退。衛(wèi)伯玉所率神策軍退至陜州,與魚朝恩同保陜州。此后,神策軍歷經(jīng)幾次調(diào)整,逐漸完成了從西北邊軍到地方軍鎮(zhèn)的轉(zhuǎn)變,而其統(tǒng)領者也從衛(wèi)伯玉、郭英乂變?yōu)榛鹿亵~朝恩。魚朝恩不僅統(tǒng)領神策軍而且陜州節(jié)度使的軍隊亦歸其統(tǒng)率。[1]14-15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吐蕃入寇京師,魚朝恩率神策軍迎唐代宗幸陜,后護衛(wèi)唐代宗回京,之后更是成為實力最強的中央禁軍,魚朝恩作為神策軍的統(tǒng)帥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唐代宗為維護皇權(quán)而在神策軍興起與發(fā)展中的作用,本文擬對此做進一步探討。
安史之亂對整個唐朝統(tǒng)治秩序的沖擊是巨大的,安祿山在河朔起兵,幾乎傾覆唐室。叛亂歷時八年才被平定,唐廷中央權(quán)威被削弱,地方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之勢,唐朝的強大與統(tǒng)一不復存在。然而,在西北邊疆強大的吐蕃政權(quán)步步緊逼,逐漸占領河西、隴右之地,其兵鋒直指京師長安。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軍攻入長安,登基不足兩年的唐代宗倉皇出逃,唐朝又面臨著傾覆的危險。太常博士柳伉的上疏描述了唐代宗逃離長安前后所面臨的窘境。
《新唐書》卷207《程元振傳》載:
廣德初,吐蕃、黨項內(nèi)侵,詔集天下兵,無一士奔命者。虜扣便橋,帝倉黃出居陜,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於是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上疏曰:“犬戎以數(shù)萬眾犯關度隴,歷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京師,謀臣不奮一言,武士不力一戰(zhàn),提卒叫呼,劫宮闈,焚陵寢,此將帥叛陛下也。自朝義之滅,陛下以為智力所能,故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群臣在廷無一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日,無只輪入關者,此四方叛陛下也。內(nèi)外離叛,雖一魚朝恩以陜郡戮力,陛下獨能以此守社稷乎?陛下以今日勢為安耶?危耶?若以為危,豈得高枕不為天下計?臣聞良醫(yī)療疾,當病飲藥,藥不當疾,猶無益也。陛下視今日病何繇至此乎?天下之心,乃恨陛下遠賢良,任宦豎,離間將相而幾于亡。必欲存宗廟社稷,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nèi)使隸諸州,獨留朝恩備左右,陛下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后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屏嬪妃,任將相。若曰‘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乎,宜即募士西與朝廷會;若以朕惡未悛耶,則帝王大器,敢妨圣賢,其聽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請赤臣族以謝?!笔杪?,帝顧公議不與,乃下詔盡削元振官爵,放歸田里。[2]5861-5862
吐蕃入寇,兵鋒直指京師,此種危難情況下,將帥、朝臣、百姓、四方皆“叛”代宗,透露出唐代宗即位后皇權(quán)式微的窘境。唐代宗即位后寵信宦官程元振,程元振得勢后權(quán)震天下,此后更是誣殺名將來瑱,貶宰臣裴冕,以致天下離心。吐蕃入寇,程元振封鎖消息,直到吐蕃兵鋒直逼邠州,此時唐代宗方得知此事,但為時已晚。
《資治通鑒》卷223記載了唐代宗出逃時的情景,
上方治兵,而吐蕃已度便橋,倉促不知所為。丙子,出幸陜州,官吏藏竄,六軍逃散。[3]7151
《舊唐書》卷11《代宗紀》載廣德元年(763)十月,
丙子,駕幸陜州。上出苑門,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叛,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丑,次華州,官吏藏竄,無復儲擬。會魚朝恩領神策軍自陜來迎駕,乃幸朝恩軍。[4]273
“倉促不知所為”透露著唐代宗內(nèi)心此時的恐慌,也說明唐代宗初登大位中央未有可用之兵的窘境。在出逃陜州的途中,“官吏藏竄,六軍逃散”,中央禁軍征召離散,其作為皇權(quán)權(quán)威的絕對保證卻不堪大任。在長安陷落之后,天下更無勤王之兵,亦見唐代宗的孤立無援。唐代宗寵信宦官程元振,疏遠功將,造成與文臣武將之間比較緊張的君臣關系。安祿山造反開啟了唐朝地方反叛中央的禍端,這引起了君主對掌兵大將的不信任。君主既要靠這些將領平定叛亂,又要防范手握重兵的將領再起禍端。自唐肅宗北上奉天(今陜西乾縣),宦官李輔國便在其身邊出謀劃策。相州之戰(zhàn)不設統(tǒng)帥,卻以宦官魚朝恩監(jiān)理軍事,唐肅宗已經(jīng)把宦官作為維護皇權(quán)的工具了。唐代宗因宦官李輔國之擁戴而登大寶之位,這進一步增加了唐代宗對宦官的倚重與信任,更是對李輔國“感恩戴德”,之后加李輔國為中書令,成就了唐朝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李輔國失勢后,宦官程元振取而代之。程元振與唐代宗合謀除掉李輔國,博得唐代宗更大的信任。
柳伉在上疏中所言將帥、朝臣、百姓、四方皆“叛”代宗,絕非唐代宗“遠賢良,任宦豎,離間將相而幾于亡”所概言。發(fā)生這種嚴重后果的原因在于君臣之間的相互矛盾,其中君權(quán)式微是主要因素。在中國古代社會,君主擁有對國家、臣民統(tǒng)治的絕對權(quán)威,尤其是有維護君權(quán)不衰的有效軍事力量,同時君臣之間又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制衡關系。然而安史之亂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統(tǒng)治秩序,君權(quán)被削弱,更喪失了保障君權(quán)的軍事力量,所以君主信任宦官,以期利用宦官來制衡朝臣,這是在君權(quán)衰弱之時君主的必然選擇。柳伉所言唐代宗“遠賢良,任宦豎”,我們并不能簡單的說唐代宗疏離賢良功勛,而是由其“在君位、保君權(quán)”的想法所決定的。
魚朝恩備受唐肅宗信任,相州之戰(zhàn)令魚朝恩監(jiān)軍事便可見之。相州之戰(zhàn),唐幾十萬大軍不立統(tǒng)帥,卻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足見唐肅宗對魚朝恩之信任與器重。相對于郭子儀等功勛將領,唐肅宗更加信任宦官,希望能以內(nèi)制外。相州之戰(zhàn)唐軍敗退后,衛(wèi)伯玉率領神策軍駐防陜州,魚朝恩仍為監(jiān)軍。乾元二年(759)十月,衛(wèi)伯玉以破叛軍李歸仁部之功轉(zhuǎn)遷為神策軍節(jié)度使。后因統(tǒng)帥神策軍的衛(wèi)伯玉、陜州節(jié)度使郭英乂相繼入京,神策軍便由監(jiān)軍魚朝恩統(tǒng)率,原陜州節(jié)度使的軍隊也歸其統(tǒng)屬。陜州是長安、洛陽兩京之間的軍事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魚朝恩率軍鎮(zhèn)陜,成為長安東面的屏障,更是維護皇權(quán)的有生力量。
繼唐肅宗而登大位的唐代宗對魚朝恩亦是十分器重。寶應二年(763)六月,魚朝恩以觀軍容使身份自陜州入朝。此時,安史之亂終于平復,群臣請?zhí)拼谏献鹛栐粚殤ノ奈浠实郏⒂诋斈昶咴赂脑獜V德,大赦天下,朝廷內(nèi)外文武官員皆獲賜爵加階,對平復安史之亂的功臣雍王李適、回紇可汗、郭子儀、仆固懷恩、李光弼等大加封賞,歸降的安史叛將李寶臣、田承嗣等亦在封賞之列?!秲宰鹛柹馕摹分袑︳~朝恩、程元振的封賞亦透露出唐代宗對宦官的態(tài)度,文中言“魚朝恩寄崇師律,程元振勛高佐命”[5]540,此即是唐代宗對魚朝恩在朝外、程元振在朝內(nèi)作用的肯定,體現(xiàn)了唐代宗對其高度信任。廣德元年(763)郭英乂入朝為尚書右仆之后,魚朝恩便成為神策軍及陜州節(jié)度使所轄軍隊的實際控制者。
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寇京師,代宗驚慌出逃,《資治通鑒》娟223載:“丙子,出幸陜州,官吏藏竄,六軍逃散”。[3]7151在此危急情況下,做出“出幸陜州”的決斷并非偶然,陜州不僅有唐代宗所亟需的精銳之師,更重要的是這支有生力量掌握在唐代宗所信任的宦官魚朝恩手中。
《新唐書》卷50《兵志》載:
廣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陜,朝恩舉在陜兵與神策軍迎扈,悉號‘神策軍’。天子幸其營。及京師平,朝恩遂以軍歸禁中,自將之,然尚未與北軍齒也。[2]1332
魚朝恩帥陜兵及神策軍“迎扈”暗示唐代宗出逃方向似乎早有設計?!杜f唐書》卷11《代宗紀》載廣德元年(763)十月:
丙子,駕幸陜州。上出苑門,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叛,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丑,次華州,官吏藏竄,無復儲擬。會魚朝恩領神策軍自陜來迎駕,乃幸朝恩軍。[4]273
魚朝恩率神策軍迎唐代宗于陜州,對唐代宗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霖,更是保住了唐代宗岌岌可危的皇位。唐代宗更加器重、信任這個手握兵權(quán)的宦官。廣德元年(763)十二月,唐代宗在神策軍的護衛(wèi)下回到長安,以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禁兵。魚朝恩所率神策軍便成為唐代宗仰仗的軍事力量。然而唐代宗回京后,天下并未太平。廣德二年(764),因吐蕃入寇,長安逃卒及鄉(xiāng)曲少年入南山子午等谷,頻出抄掠,朝廷派兵擊之。二月,仆固懷恩殺朔方將領渾釋之而收其軍。八月,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軍入犯,命郭子儀率軍鎮(zhèn)守奉天以御敵。十月,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兵逼奉天,郭子儀退之。十一月,于闐王勝不欲歸國,封武都王?!杜f唐書》卷184《魚朝恩傳》記載,此時“四方未寧,萬務事殷,上方注意勛臣,朝恩專典神策軍,出入禁中,賞賜無算?!盵4]4763這道出了唐代宗信任、重用魚朝恩的重要原因。
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等兵入寇。吐蕃兵至奉天,唐代宗命郭子儀等屯于涇陽等處。十月,吐蕃與回紇軍圍涇陽。郭子儀等率軍在京師外圍抵抗之時,在長安魚朝恩率神策軍屯苑中,擴充為左右兩廂,這成為唐代宗可以依靠的唯一軍事力量,其遂成為名正言順的天子禁軍。面對吐蕃再次入寇京師的危險,魚朝恩上言請括京城私馬,唐代宗允許魚朝恩所請,實為增強禁軍實力以抗吐蕃、回紇大軍,然卻造成“士庶大駭,有逾垣鑿竇出城者,吏不能禁”[4]280的不良后果。
從廣德元年到永泰元年(763—765),短短兩年時間吐蕃兩次入寇,尤其是吐蕃攻入長安,使唐代宗倉促不知所為,扈從唐代宗出逃的北衙禁軍四處逃散。正如柳伉在上疏中言:“內(nèi)外離叛,雖一魚朝恩以陜郡戮力,陛下獨能以此守社稷乎?”[2]5862對唐代宗來說,建立一支完全終于自己的可靠軍事力量是十分緊迫的。所以自唐代宗在陜,部分地方將領便開始隸屬禁軍扈從。例如邢君牙部,其本為平盧兵馬使,后從田神功戰(zhàn)伐有功。后受田神功令領防秋兵入鎮(zhèn)好懶。廣德元年(763),吐蕃入寇,代宗幸陜,君牙隸屬禁軍扈從。邢君牙帥兵歸于禁軍當為增強禁軍實力的考慮。
吐蕃、回紇大軍退去后,神策軍便迎來了一次發(fā)展高峰。唐代宗需要網(wǎng)羅軍將以維護皇權(quán),神策軍既為代宗所看重,魚朝恩作為其統(tǒng)軍人物自然受到優(yōu)待。唐代宗永泰二年(766),魚朝恩的官職與爵位得到提升,其權(quán)勢亦不斷上升?!杜f唐書》卷184《魚朝恩傳》載:“朝恩恣橫,求取無厭,凡有奏請,以必允為度,幸臣未有其比”。[4]4764魚朝恩飛揚跋扈所賴的就是其控制的神策軍,更是唐代宗對他的信任。
神策軍是魚朝恩的親信部隊,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在唐代宗看來,魚朝恩及其所率神策軍都應是絕對忠誠于天子的。神策軍護衛(wèi)唐代宗回京后,其實力得到不斷擴充,其核心問題是神策軍實力的擴充是否僅僅是因為魚朝恩從私心出發(fā),以圖利用神策軍挾制天子?[1]16我們不排除魚朝恩懷有私心,但是神策軍勢力的擴張卻離不開唐代宗的支持。唐代宗允許神策軍勢力快速擴張的最根本原因還是他需要一支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這樣才能維持皇權(quán)統(tǒng)治與國家太平。
唐代宗倚重神策軍,故神策軍將領得以任其他地區(qū)的節(jié)度使,或者出鎮(zhèn)地方。這一方面是魚朝恩擴充實力的表現(xiàn),但更是基于皇權(quán)的支持,比如說廣德元年(763)以魚朝恩部將皇甫溫為陜州刺史、周智光為華州刺史,這都是關中要地。然而唐代宗大歷元年(766),華州節(jié)度使周智光“劫剝行侶,旋欲謀反”。同年十二月,同華節(jié)度使周智光專殺陜州監(jiān)軍張志斌,前虢州刺史龐充據(jù)華州謀叛。大歷二年(767)正月,唐代宗密詔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郭子儀治兵討周智光,后周智光被帳下將領斬殺。此后,唐代宗詔潼關置神策兵三千。華州為關中要地,卻發(fā)生節(jié)度使叛亂之事,促使唐代宗進一步擴編神策軍并完善駐防體系。
神策軍成為中央禁軍后,在唐代宗永泰、大歷初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編。例如,郝廷玉部歸于神策軍更能說明唐代宗要打造一支可靠軍事力量的想法。郝廷玉本為李光弼部將,熟操練士兵之法?!肮忮鲛埃谟脼樯癫邔④?。永泰初,仆固懷恩誘吐蕃、回紇入犯京畿,分命諸將屯于要害,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橋西窯底?!盵4]4068郝廷玉本為李光弼部將,然李光弼等與宦官并非同路,李光弼薨后,唐代宗命郝廷玉為神策軍將領,此中未見魚朝恩之作為。永泰元年(765)吐蕃再寇京師,以郝廷玉率軍屯于渭橋要害之處,足見唐代宗在其中之主導支配地位。
陽惠元部,陽惠元本為平盧節(jié)度使任下,“后與田神功、李忠臣等相繼泛海至青、齊間,忠勇多權(quán)略,稱為名將。又以兵隸神策,充神策京西兵馬使,鎮(zhèn)奉天?!盵4]3914陽惠元之“忠”自然是效忠于唐代宗,絕非是魚朝恩。唐代宗命其隸屬神策軍體系,鎮(zhèn)守奉天。
侯仲莊,原為李光弼部下,因功累加冠軍將軍。后為仆固懷恩都將,懷恩反,仲莊訓兵自守。懷恩兵敗,“郭子儀代之,引為腹心。封上谷郡王,為神策京西將?!盵2]4595侯仲莊既為郭子儀心腹,按常理自然不會倒向魚朝恩。然其英勇善戰(zhàn),頗有戰(zhàn)功,將其納入神策軍體系,名義上受魚朝恩統(tǒng)轄,實為唐代宗將其從地方軍隊剝離出來,納入中央禁軍體系。
尚可孤部。尚可孤本為安史降將,累授左、右威衛(wèi)當將軍同正,充神策大將。魚朝恩愛其勇,“甚委遇之,俾為養(yǎng)子,奏姓魚氏,名智德,以禁軍三千鎮(zhèn)于扶風縣,后移武功??晒略诜鲲L、武功凡十余年,士伍整肅,軍邑安之”。[4]3911尚可孤亦是因功而充神策大將,深受魚朝恩所喜愛。但是魚朝恩被鏟除后,作為其養(yǎng)子的尚可孤卻依舊可以率領禁軍屯于京師要地,足見其對唐代宗之忠,而非對魚朝恩之忠。
唐代宗將地方忠勇之將納入神策軍體系,并駐扎于京師要害之地,其目的就是為防御外敵入寇,對內(nèi)以維護皇權(quán)。尤其是原郭子儀、李光弼等部之能將納入神策軍,更體現(xiàn)著代宗試圖以神策軍為核心構(gòu)建一個新的京師防御體系。神策軍實力擴張可以形成軍事上內(nèi)重外輕的局面,有利于維護皇權(quán)的穩(wěn)固。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之下,神策軍成為禁軍,之后其勢力又延伸到京師周邊地區(qū),使之成為一支由駐扎在京師的禁軍和長期在京畿地區(qū)的野戰(zhàn)部隊的混合體。[6]96-98各地軍帥遙隸與神策軍,成為各地的神策軍行營,這不僅僅體現(xiàn)的是神策軍的包容性,而是唐代宗打造一個新的京師防御體系的必然要求。在此過程中,魚朝恩在神策軍勢力從京師輻射到地方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功勞頗大,但是唐代宗卻發(fā)揮著絕對作用,神策軍成為禁軍與野戰(zhàn)部隊的特殊體是得到了唐代宗的推動。
安史之亂導致皇權(quán)式微,缺乏一只實力強勁的中央禁軍作為皇權(quán)的維護者以及京師的保衛(wèi)者。吐蕃在廣德元年(763)、永泰元年(765)的兩次入寇,更凸顯了皇權(quán)衰弱的窘境。故神策軍扈從唐代宗回京后,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央禁軍。在唐代宗的推動下,神策軍吸收、收編其他方鎮(zhèn)精銳兵將,在大歷年間基本形成從長安到京畿地區(qū)的布防格局,其整體規(guī)模亦不斷擴大,[7]186成為中央政府依靠的絕對軍事力量。宦官魚朝恩作為神策軍的統(tǒng)帥,對神策軍的擴張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只是作為皇權(quán)的依附者,唐代宗才是將神策軍打造成禁軍與野戰(zhàn)軍混合部隊的決定者。
[1]李瑋.唐代神策軍的興衰——以宦官勢力消長為中心[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4][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清]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齊勇鋒.說神策軍[J].陜西師大學報,1983(2).
[7]朱德軍.唐代關中神策軍規(guī)模、供給與唐帝國的衰微[J].寧夏社會科學,2016(5).
Emperor Dai Zong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the Shence Army
LIU Hai-bo
(Railway Police 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53,China)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Tang Dynasty gradually declined. The local military governments in Heshuo area did not obey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cree gradually. Changan was facing the threat of attack from Tibet.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protecting Emperor Dai Zong, the Shence Army became a central guard troop from a local border army. Under the efforts of Dai Zong, the Shence Army incorporated the elite soldiers from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and roughly formed the deployment pattern from Changan to the capital area in Dali period, and became a special troop combining central guards and local field army. It also became a strong military force to maintain the capital’s stability and defend the central imperial power.
Emperor Dai Zong of Tang Dynasty; the Shence Army; Yu Chaoen
K242
A
2095-3763(2017)-0078-05
10.16729/j.cnki.jhnun.2017.01.013
2016-07-13
劉海波(1987- ),男,山東濰坊人,鐵道警察學院馬克思主義教研部講師,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隋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