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衛(wèi)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閱讀策略教授的缺失,立足學生真實的閱讀需求,從閱讀進程前、中、后三個階段,分別提出了:閱讀前,需啟動先備知識、做出預測,讓閱讀蘇醒過來;閱讀中,要善于提取信息,做出推論,讓閱讀活躍起來;閱讀后,要積極回應文本,提升自我認識,讓閱讀沉淀下來。本文閱讀策略的教授方法,對一線老師的課堂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策略閱讀能力
在當今資訊快速流通的社會,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來適應飛速變化的生活環(huán)境。閱讀能力強的人,在舊知的儲備、新知的攝取,以及新舊知識的有效聯(lián)結為我所用等方面都占有先機。可以這么說,閱讀能力的強弱已成為影響個人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語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
閱讀策略在低年級閱讀課堂的迷失
在某區(qū)五年教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中,一連上了六節(jié)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六個老師的設計大同小異,大致是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入課文。角度稍有不同,有的從看題質疑入手,有的從觀察春天的圖片入手,有的從春天的歌曲欣賞入手。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學課文。此環(huán)節(jié)的自學要求是高度一致,均用PPT打出以下兩方面內(nèi)容:(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記憶字形;(2)把課文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完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第三環(huán)節(jié):檢查自學情況?;蛘婊蚍纸M出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然后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
第四環(huán)節(jié):理解課文“找春天”部分。先自由讀一讀課文“找春天”部分,再圈一圈從哪里找到春天,春天是怎么樣的,最后練習感情朗讀。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習。學寫生字或仿說句子。
這基本是我們現(xiàn)今低年級閱讀課堂的縮影:教學過程程式化,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最為關鍵的是,閱讀目標模糊化——仍然指向“課文內(nèi)容梳理”,忽略閱讀策略的發(fā)展。這樣的閱讀教學,離學生真實的閱讀有很大的距離,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必將不再期待和向往。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質疑:“語文課堂里,孩子面臨的是文字死尸,他們還會愛語文嗎?”
在真實的閱讀環(huán)境里,即便是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往往會用到以下一些閱讀策略:
閱讀前:了解文本的主題是什么,對這個主題,已有哪些認知;瀏覽文本,提出問題;對文本內(nèi)容做出預測。
閱讀中:根據(jù)文字描述,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不明白的詞句,利用上下文線索推想意思;遇到難理解的地方,再讀一遍;自我提問題,繼續(xù)往下讀,找答案;預測、修正和確認。
閱讀后:寫下自己的反應,并和別人分享,或者和他人討論;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心理學研究表明,9歲之前是閱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此之前是“學習閱讀”,9歲之后則是“通過閱讀來學習”。如果在9歲之前還沒有培養(yǎng)出閱讀興趣,學習和運用相應的閱讀策略,今后將出現(xiàn)“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xiàn)象,也必將影響到其他學科能力的發(fā)展。
對照當下低年級的閱讀課堂,再對照學生真實的閱讀需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閱讀課堂還有太多的閱讀任務沒有完成。
在低年級課堂中發(fā)展閱讀策略
在低年級課堂中,關照閱讀進程前、中、后三個時段,分別側重發(fā)展不同的閱讀策略。
一、閱讀前——讓閱讀蘇醒過來
一個有經(jīng)驗的閱讀者,在進行正式閱讀前,往往會進行一些前置性活動,讓接下來的閱讀能順利進行。
1.啟動先備知識
通過各種形式,啟動先備知識,讓新知識可以順利聯(lián)結已有的知識背景,促進文本的理解。比如啟動與文章內(nèi)容有關的知識,與文章組織結構有關的知識,與人認知世界有關的知識,等。
啟動低年級學生的先備知識,忌用文字敘述或理性論述,宜通過游戲、活動等,讓學生在感知和體驗中,自然而然地喚醒舊有知識。
在學習二年級下冊選學課文《駱駝和羊》一課時,就可設計“想一想,連一連”的游戲:
中間方格里有六件事情,做哪些事情的時候,高比矮好,做哪些事情的時候,矮比高好。請學生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連一連。這樣的活動設計,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先備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閱讀時更加清楚地認識文本里“駱駝”和“羊”的優(yōu)點,以及他們的局限。初步感悟到,看問題要辯證,不能以一個標準去衡量,也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
2.預測
閱讀前的“預測”,說直白點,就是讓學生“猜一猜”。面向教材中單個文本的教學,怎么猜才能有效地提升閱讀能力,這是關鍵。
一般來說,預測點可以是文本的題目、課文中的插圖或者某一個能引發(fā)不同思考路線的段落等。讓學生從這些點入手,預測文本的大致內(nèi)容,發(fā)展有意義的推論,幫助學生對要閱讀的文本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
像《我要的是葫蘆》等課文,插圖對比明顯,就可采用利用圖像預測法。學生通過觀察,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原先綠油油的葫蘆葉都黃了,原先可愛的小葫蘆都掉了呢?進而預測,“你覺得這篇課文大概會講一個什么故事?”學生的預測,有著自己的思維線索:(1)葫蘆生病了,可是種葫蘆的偷懶,沒有好好施肥、捉蟲;(2)這個人不會種葫蘆,他不知道怎么照顧小葫蘆;(3)他是個書呆子,只會讀書,不會種葫蘆……帶著這樣的思考進入課堂,學生就會對學習充滿期待。
當然,前置性活動還可以采用“提問題”“聯(lián)結生活”等閱讀策略。只要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并為文本的學習做適宜的鋪墊,都是可行的。
二、閱讀中——讓閱讀活躍起來
低年級的教材文本,雖然比較淺顯、短小,但文本內(nèi)容里具有深入閱讀的各種線索,為學生提供理解整體意義的可能性。學生不但可以認識文本中特定的文字、詞語、句型,也可以在情節(jié)中找到深入探究的線索,利用多種閱讀策略,理清邏輯脈絡,發(fā)現(xiàn)隱藏在字里行間的“真相”。
1.提取信息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引發(fā)深入思考,是理解文本的關鍵。低年級閱讀教學,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提取的信息,主要有這四類:
(1)文本中的重點或關鍵
低年級的學生提取信息,首先要找出一些影響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線索,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其次,找出說明文本內(nèi)容中心的關鍵句,可以是中心句、邏輯字之后的句子、轉折詞銜接的句子等。如《葡萄溝》一課,就可以直接提取中心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葡萄溝好在哪里?深入細讀,尋找支持的理由。
這類信息的提取,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主要是講什么的,在閱讀時,形成整體印象。
(2)感受深切,能引發(fā)共鳴的詞句
這些詞句往往可以觸發(fā)學生的感受,產(chǎn)生新的想法,成為深入心智對談的重要媒介。如《動手做做看》一課中,伊琳娜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結論和科學家郎志萬說得不一樣時,非常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郎志萬,作為一個科學家,怎么可以提那樣的問題,來哄騙小朋友。這種被大人哄騙的經(jīng)歷,很多孩子都有過,只是懼于權威,未敢表現(xiàn)。但,伊琳娜的這一聲責問,定然能喚起他們的共鳴。教學中,提取這樣的信息,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一個科學家,到底能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哄騙”小朋友。學生的思維角度、思考的深度都會和傳統(tǒng)的內(nèi)容分析為主的課堂截然不同。再如《三個兒子》一文中,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3)生句、生詞或不了解的詞句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先備知識不足,無法理解文本中出現(xiàn)較為艱深的句段、生澀的詞語,無法串聯(lián)上下文流暢思考的段落等,都是正常的。但,這類詞句往往會成為阻礙學生理解文本的絆腳石。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這樣的信息,及時提取,厘清疑惑。如此,學生的閱讀,才有融會貫通的可能。
如《揠苗助長》中的“揠”,就屬于低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稗搿焙汀鞍巍笔怯袇^(qū)別,“揠苗”是把禾苗往高里拔,還會留少量的根須在泥土里,“揠苗”的結果,是讓禾苗看上去“長高了一截”。而“拔苗”,則是把禾苗連根拔起。學生生活中的“拔草”“拔青菜”也是如此。種田人再傻,也不會做“拔苗”的事。這兩字,在字義上是有區(qū)別的,加以分辨,學生才會明白后面的“長高了一大截”以及“禾苗都枯死了”,才會真正理解寓言的寓意所在。
(4)不認同的部分
文本中出現(xiàn)的,與自己先前預測有出入的部分,對文本的表述有疑惑的,或是對作者的觀點有不認同的。這樣的信息,低年級的學生不一定能主動提取出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提取。長期堅持,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才會在語文課堂里生根發(fā)芽。
在《坐井觀天》一文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先提取“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對天的認知是“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墒?,當小鳥說它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時,青蛙對天的認知瞬間產(chǎn)生改變,有了“一百多里”的概念,和“那么遠”的感知。在矛盾沖突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表述上不嚴謹,初步建立“書是人編的,書里也會出現(xiàn)錯誤”的觀念,不迷信書本,不迷信老師。
2.推論
帶領學生根據(jù)第一階段提出的信息進行推論,也就是將信息轉化為討論議題,引導學生從提問中啟動思考與想象,并聯(lián)結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背景,對文本作出合理的推測與聯(lián)想。這樣,就能由外而內(nèi),從情節(jié)進入思維探究與感受共鳴,實現(xiàn)閱讀從走馬觀花發(fā)展為心智活動。
(1)設計從信息進行推論的問題
面對提取的信息,我們可以有多種處理的方式。有的只是就表論表,把信息梳理一遍,學生仍然游走在文字的表面,對閱讀力的提升意義不大。有的,則透過推論的提問設計,讓學生從表象瀏覽往前再進一層,從情節(jié)記憶走向文本主旨的理解。
正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所言:“老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時,最重要的是具備提問的能力,因為老師問怎樣的問題就決定學生怎樣的思考?!币簿褪钦f,教師提問要打破獲取表象信息的局限,引領學生往發(fā)展推論的進程思考。
現(xiàn)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父親和鳥》一課的問題設計,來具體說明獲取信息的提問和從信息推論的提問,兩者之間的不同。
類別問題分析
獲取信息的提問
父親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鳥?
為什么黎明時的鳥最容易被打中??問的是文本直接寫出的情節(jié);
單一標準答案的封閉問題。
從信息推論的提問
鳥兒唱歌時,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候。這時,父親會在心里想些什么?
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文本中沒有直接寫出答案;
必須從上下文情節(jié)線索與學生的知識背景來推敲,才能發(fā)現(xiàn)字面看不到的文意或內(nèi)涵。
可見,都是“提問題”閱讀策略,但指向不同的閱讀能力,問題的設計是不一樣的。
(2)教給推論的方法
即便提出了從信息開始推論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還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推論,教師需要交給學生推論的方法,讓他們在課堂中學習運用。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推論閱讀策略。
低年級的推論,大致有四大步驟,結合《駱駝和羊》的教學,做具體說明。
①重新閱讀
指導學生根據(jù)問題重新閱讀文本,一邊讀,一邊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在收集的過程可以用給相關語句畫線,給詞語畫圈,或者用熒光筆標注等方式,幫助信息歸類。
本課推論的主問題是:駱駝認為長得高好,羊認為長得矮好,你的觀點是什么?
請學生重新閱讀文本,畫出兩者在“吃高處樹葉”“鉆低矮的門洞”兩件事中的不同表現(xiàn),并圈出讓駱駝認為長得高好、羊認為長得矮好的關鍵詞語。
②整理信息
經(jīng)過重讀文本,相關信息從文本中檢索出來了,但還是呈散落形態(tài),不利于學生全面運用信息進行思考,此時,對信息進行整理就很有必要了。
學生從駱駝和羊兩個維度,畫出了不同表現(xiàn)的句子,圈出了詞語,并結合圖像化、動作演示等,對駱駝和羊做這兩件事時的難易有了體驗和感悟。此時,出示句式,幫助學生整理信息。
羊在吃伸出墻外的樹葉時,非常辛苦,他()起前腿,()在墻上,脖子()得老長,還是吃不著。
駱駝在鉆墻上的洞時,也非常辛苦,他()下前腿,()下頭,往門里(),怎么也鉆不進去。
③出聲思維
面對整理歸類好的信息,學生要有自己的判斷。低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思考,是很有效的一種方式。剛開始,學生不知道怎么說,教師可以示范。通過示范,明確如何利用信息幫助思考,得出結論。
學生體驗和感悟到駱駝和羊做不同的事情,是不同的狀態(tài)和心理。做這件事,因長得高(矮)而獲益,可能做那件事,會因長得高(矮)而受損。那長得高和長得矮到底孰優(yōu)孰劣呢?在整理信息后,讓學生走進“現(xiàn)場”,用“如果當時你在邊上看到這個情景,你會對小羊說什么?”和“如果這時候你也在身邊,看到這個情景,你又會怎么對駱駝說?”兩個問題,以勸說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
④修正結論
這里的修正結論,是指學生在出聲思考后,對原來預測的結論和問題原始思考的結論景象修正,讓問題答案的答案更完善、更全面,更有理可依。
本課初始,學生對長得高好,還是長得矮好,往往不能辯證看待,經(jīng)過自己走進文本,提取信息,提出問題,進行推論后,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得出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好處,就看他們?nèi)プ鍪裁词虑榱恕?/p>
三、閱讀后——讓閱讀沉淀下來
文本內(nèi)容讀懂了,內(nèi)涵也初步理解了。是否意味著閱讀活動的終結呢?如果停止于此,文本仍然是一個獨立于學生生命的外在的事物,只有引導學生把文本主旨和學生生活、學生內(nèi)心相聯(lián)結,文本才能真正留在他們的心里。對于真正的閱讀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回應文本,提升自我認識,讓閱讀沉淀下來。
在低年級課堂上,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在引導學生把文本主旨與自己的知識背景進行聯(lián)結,或者與生活實際和自我內(nèi)心進行聯(lián)結,形成一個較為清楚的屬于自己的觀點,而不必討論過深。
提供一些教學中可用的引導方向:
仍以《駱駝和羊》為例,說明文本閱讀后,如何再引導學生聯(lián)結生活和自我。
通過學習,學生明白了高、矮各有其優(yōu)勢和不足。那,為什么駱駝認為高比矮好,羊認為矮比高好,他們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會說,駱駝和羊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并都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別人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駱駝和羊這樣,只看自己的優(yōu)點,并用自己的優(yōu)點去衡量別人的人或者事呢?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實際。當學生把具體的事例說出來后,引導他們思考面對這樣的人和事,現(xiàn)在又會怎么想,怎么做。把文本的旨意內(nèi)化成自我的觀點。
結語
因此,通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基本的閱讀策略,增進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就可以提升閱讀能力,享受閱讀的樂趣。閱讀將不再是一項呆板的技能,而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和趣味的智力活動,并將對學生今后的閱讀貢獻不可估量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鏡中.提升閱讀力的教與學[M].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
[2]鄭圓鈴,許芳菊.有效教學[M].臺北,天下雜志股份有限公司,2013
[3]干國祥.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4]瑞琦·路德曼.飛向閱讀的王國[M].臺北,阿布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2012
[5]趙鏡中,范姜翠玉.教室中多面向的閱讀教學[M].臺北,臺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2012
[6]孫紹振.批判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7]林美琴.教出國中生的閱讀力[M].臺北,天衛(wèi)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