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文敏 鄭蘭飛 胡可 黃堅 錢尤
[摘要] 目的 探討卡培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治療乳腺癌腦轉移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確診的乳腺癌腦轉移患者60例,采用卡培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進行化療,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6個周期。結果 治療第2、4、6個周期后,60例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40.0%、48.3%、4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周期后,卡培他濱化療期間主要毒副作用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瀉、脫發(fā)、手足綜合征、口腔黏膜損傷等。根據(jù)KPS行為狀態(tài)評分標準判定,治療后KPS評分≥10 分40例,占66.7%;KPS評分增加或減少≤10分11例,占18.30%; KPS 評分減少>10分9例,占15.0%。 結論 卡培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治療乳腺癌腦轉移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少,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卡培他濱;多西他賽;乳腺癌;腦轉移;化療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1-0084-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25%~50%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10年內(nèi)發(fā)展為轉移性乳腺癌,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及肝、腦、肺、腦膜等部位遠處轉移,生存時間短[1-2]。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存質(zhì)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是治療的關鍵,且聯(lián)合化療是復發(fā)轉移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其治療目的是在提高生存質(zhì)量的同時盡可能的延長生命、緩解癥狀。
卡培他濱是一種在腫瘤內(nèi)激活的氟尿嘧啶前體藥物,抗腫瘤活性高,毒副作用小,是腫瘤選擇性靶向化療藥物的代表之一[3]。多西他賽為紫杉醇類抗腫瘤藥,研究證實,其通過抑制和干擾癌細胞的有絲分裂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培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治療乳腺癌腦轉移的療效,從而為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確診的乳腺癌腦轉移患者60例,原發(fā)腫瘤均經(jīng)病理學診斷,分期采用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乳腺癌TNM分期第6版。所有患者骨髓儲備及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基本正常,預計生存期均>3個月,年齡范圍38~62歲,平均(32.53±18.64)歲。30例為絕經(jīng)前患者。病理類型:48例為浸潤性導管癌,2例為浸潤性小葉癌,10例病理類型不詳。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劇烈頭痛,現(xiàn)惡心、嘔吐、行為改變以及精神活動異常等癥狀。其中12例腦轉移無癥狀。腦轉移時KPS評分≥70分48例,<70分9例,不詳3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采用卡培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進行化療,首日給予75 mg/m2多西他賽(江蘇奧賽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YBH00872012),每日1次,第1~14天給予2000 mg/m2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每日2次口服,21 d為1個周期。 每2個周期進行療效評價,共治療6個周期?;煏r常規(guī)予以止吐等輔助用藥,不良反應按常規(guī)處理。
1.3 評價指標
1.3.1 臨床療效評價 完全緩解(CR):所有病灶消失,未出現(xiàn)新的病灶,臨床癥狀消失。部分緩解(PR):所有病灶最長徑總和減少30%,臨床癥狀緩解。無變化(SD):所有病灶最長徑總和減少,但未達到部分緩解,或增大但未達到進展,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或無變化。進展(PD):所有病灶最長徑增大20%,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臨床癥狀加重??傆行?CR+CR[5]。
1.3.2 毒副作用 根據(jù)WHO抗癌藥物毒副作用分度標準分為0~Ⅳ度[6]。
1.3.3 生活質(zhì)量評定 根據(jù)KPS行為狀態(tài)評分標準判定,改善:治療后KPS評分≥10分;穩(wěn)定:KPS評分增加或減少≤10分;下降:KPS評分減少>10分[7]。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評價
本組60例患者均完成2個以上周期的治療,均可以進行療效評價,共治療6個周期。其中治療第2、4、6個周期后,60例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40.0%、48.3%、4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毒副作用
治療6個周期后,對患者治療期間的毒副作用進行觀察和記錄。結果顯示,卡培他濱化療期間主要毒副作用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瀉、脫發(fā)、手足綜合征、口腔黏膜損傷等。其中36例患者出現(xiàn)手足綜合征,為Ⅰ~Ⅱ度,表現(xiàn)為手掌足踱皮膚紅腫,伴或不伴觸痛。25例發(fā)生腹瀉,予蒙脫石散、鹽酸小檗堿處理后好轉。治療期間3例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經(jīng)護肝治療后好轉。所有患者均未無過敏反應發(fā)生。見表2。
2.3 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
根據(jù)KPS行為狀態(tài)評分標準判定,治療后KPS 評分≥10分40例,占66.7%;KPS評分增加或減少≤10分11例,占18.30%;KPS評分減少>10分9例,占15.0%。
3 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資料統(tǒng)計,發(fā)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僅次于子宮癌,其發(fā)病常與遺傳有關,40~60歲之間絕經(jīng)期前后的婦女發(fā)病率較高是通常發(fā)生在乳房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見,僅約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8-12]。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的發(fā)病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謂高危因素是指與乳腺癌發(fā)病有關的各種危險因素,而大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均具有的危險因素就稱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是提高療效的關鍵[13]。
乳腺癌腦轉移多出現(xiàn)在疾病的后期階段,病情進展快,預后不良[14-16]。因此,轉移性乳腺癌是晚期乳腺癌治療的一個難點,但乳腺癌的肺轉移、肝轉移等治療后生存率均較長,轉移性乳腺癌治療后生存率較長,因此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不要輕易放棄。
轉移性乳腺癌多數(shù)不能治愈,多數(shù)患者必須接受化療,治療目的是姑息性的,可通過控制腫瘤達到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甚至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理想的選擇應是治療有效、相對低毒、便于長期使用的藥物,如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17-18]。
卡培他濱為一種新型氟尿嘧啶衍生物,在腫瘤細胞內(nèi)被轉化為具有抗腫瘤活性的5-氟尿嘧啶,研究發(fā)現(xiàn),其與多種化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19-20]。但應用卡培他濱治療可以避免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起到選擇性細胞毒作用。多西他賽為紫杉醇類抗腫瘤藥,研究證實,其通過抑制和干擾癌細胞的有絲分裂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4]。有研究報道,多西他賽在細胞內(nèi)濃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且在細胞內(nèi)滯留時間長[21,22]。
本研究將二者聯(lián)用,結果顯示,多西他賽聯(lián)合卡培他濱臨床表現(xiàn)出抗腫瘤的協(xié)同作用,治療第6個周期后,60例患者的總有效率達43.3%,治療6個周期后,雖然手足綜合征、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但均可耐受。根據(jù)KPS行為狀態(tài)評分標準判定,治療后KPS評分≥10分40例,占66.7%,與黃紅艷等[23]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說明卡培他濱聯(lián)合化療治療乳腺癌腦轉移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少,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一棟. 卡培他濱在三陰性乳腺癌術后復發(fā)轉移維持治療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5(1):69-70.
[2] 江澤飛,徐兵河,邵志敏,等. 復發(fā)轉移乳腺癌化療基本原則[J]. 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2):73-75.
[3] 彭小波,王梅,王薇,等. 卡培他濱維持治療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 實用癌癥雜志,2014,29(9):1124-1125.
[4] Fan Y,Xu BH,Yuan P,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vinorelbine and capecitab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retreated with anthracyclines and taxanes[J]. Chemotherapy,2010,56(4):340-347.
[5] 肖華伍,歐陽取長. 含卡培他濱方案治療復發(fā)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9(3):221-223.
[6] 林瀟,胡倩,姚和瑞. 轉移性乳腺癌的化療策略[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9(6):966-971.
[7] 徐兵河. 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原則與策略[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6):6-8.
[8] 王英哲,司文,令狐銳霞,等. 卡培他濱聯(lián)合吉西他濱或長春瑞濱治療復發(fā)轉移性乳腺癌的療效觀察[J]. 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1):1085-1086.
[9] Jemal A,Center MM,De Santis C,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nd trends[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0,19(8):1893-1907.
[10] Van Walsum GA,De Ridder JA,Verhoef C,et 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J]. Eur J Surg Oncol,2012, 38(10):910-917.
[11] 李艷,王丕琳,宋茂民,等. 乳腺癌腦轉移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癌癥雜志,2009,19(4):313-317.
[12] Vern-Gross TZ,Lawrence JA,Case LD,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 affects patterns of failure of brain metastases after treatment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J]. J Neurooncol,2012,110(3):381-388.
[13] Chiba A,Shimizu S,Yoshida A,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lapatinib plus capecitabine therapy in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Gan To Kagaku Ryoho,2012, 39(11):1675-1679.
[14] 高會全,馬學真,董桂芝,等. 卡培他濱聯(lián)合放療治療乳腺癌腦轉移療效分析[J]. 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2013,3(2):29-32.
[15] 高會全,馬學真,朱超,等. 卡培他濱治療進展期三陰性乳腺癌療效分析[J]. 腫瘤防治研究,2014,41(4):383-386.
[16] 李劍英,季從飛,陳佳,等. 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 中國癌癥雜志,2014,24(5):381-396.
[17] 馬一棟. 卡培他濱在三陰性乳腺癌術后復發(fā)轉移維持治療的臨床觀察[J]. 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 15(1):69-70.
[18] Leonard R,Hennessy BT,Blum JL,et al. Dose-adjusting capecitabine minimizes adverse effects while maintaining efficacy: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apecitabine for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Clin Breast Cancer,2011,11(6):349-356.
[19] 陸林,徐秀理,盧虎生,等. 多西他賽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耐藥性晚期乳腺癌療效觀察[J]. 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10(7) :857-858.
[20] 魯光平,潘驥群,周雪峰,等. 卡培他濱單藥維持治療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療效觀察[J]. 實用腫瘤雜志,2013, 28(5):517-518.
[21] 趙軍,蒙家祥,劉賢明,等. 乳腺痛腦轉移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1,34(7):35-38.
[22] 時偉鋒,周士福. 多西他賽聯(lián)合卡培他濱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J]. 中國癌癥雜志,2009,19(11):861-863.
[23] 黃紅艷,江澤飛,王濤,等. 卡培他濱單藥或聯(lián)合方案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J]. 中華腫瘤雜志,2011,33(11):850-853.
(收稿日期: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