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蘭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推進,我開始重視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為更好的展開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了生活化教學方式,通過加強對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此本文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展開分析,希望對于我國政治教學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 ?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63-01
前言
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一直是國家關注和支持的,而高中政治教學的展開,不僅僅是為了引領與糾正學生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綜合型的人才。政治教材來源于生活,而教學卻又高于生活,對此為了保證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語言等,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政治書本知識,實現思想政治的教育價值。
1.教學主體的生活化
首先將學生看作是生活中的人,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積累,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興趣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堅持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借助社會題材等,積極創(chuàng)建情景,加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在素材中,找出存在的政治相關思想,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等總結所學知識內容,繼而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同時,也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教師在講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買彩票的生活案例進行情景創(chuàng)建,將張某欠巨額外債買彩票、與親戚朋友鬧掰、與妻子離婚等事例一一陳述,讓學生列舉出張某的錯誤舉動,猜測張某的消費心理,并站在親戚的角度去開導張某,最后總結出正確的消費心理、原則和觀念;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使得學生思想不受限制,學生會根據以往的案例,還會說出自己見到過的生活案例,自己的看法等,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新課知識內容的興趣,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基于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教學,應當注重書中內容與生活素材的有效結合,并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借助政治知識,深入的挖掘、利用學生生活精力與感悟;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理論實踐結合能力等,最終實現了政治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講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以采訪調查、上網資料查詢等方式,小組找出幾個典型的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案例,并小組進行任務分工,包括PPT制作、演講、資料查詢等,最后讓學生根據書本知識與涉及到的案例環(huán)節(jié)進行匹配,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此時不僅可以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還能有效的利用學生生活實踐,正確的引入書中內容,使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同時也有注重于學生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的統一和實現,幫助學生更好的構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3.教學模式生活化
現代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不同基礎學習能力學生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雖然成熟但是不夠理智,教師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生活智慧和能力等。同時教師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建,可以讓學生掌握政治知識產生的背景,并不斷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改以往的目標、策略、評價教學過程,改為活動、體驗、表現的教學過程,積極采用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繼而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在講解書中“中華文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下載關于中華文化的各個視頻資源等;然后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內容說一說自己對于中華文化的理解程度;最后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模擬進行成語大會、中國美食、中國服飾等的演示,讓學生深入感悟中化文化的博大精深。像在中華服飾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租借各個民族的服裝,讓學生穿著各個民族的衣服,并講解所穿服飾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等,學生會更加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qū)域性以及民族性。對此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情景演練,將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文化為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民族精神意義等知識點進行良好的總結和應用。
4.注重教學語言、問題生活化
政治教材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是政治教學要比生活素材更加的具有科學性和專業(yè)性,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專業(yè)術語,會給學生造成閱讀障礙,繼而讓學生記憶混淆;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合理的調整表達語言,利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專業(yè)術語的轉化,在增加學生生活見識的同時,更加直白的掌握政治知識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授“用文化生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適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像“加強文化建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意義”問題,并借助生活化的語言,給學生一些提示即:“文化對人、對社會、對綜合國力的作用,以及世界角度進行總結”;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提醒,一一列舉文化建設對于現代化進程的意義表現。同時像“用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動社會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問題,當學生問題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弘揚主旋律”項、缺“繼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項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語言給予一定的提示,像“舉什么旗”、“新陳代謝”;學生頓時領悟,總結出所缺的項。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分析,發(fā)現高中政治教學看似簡單,但是真正的落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與教師對于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視程度、生活化教學理論的掌握程度、教學方式的靈活應用程度息息相關,同時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教學大環(huán)境等也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更好的落實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可以在校園內、班級內等樹立政治楷模,還可以從教學內容、過程以及語言結合生活實際等進行調整,提升學生對于學習政治的意識,從而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秋.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03:202-203.
[2]陳艷.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81.
[3]李海艷.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64:119.
[4]牛苗苗.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與分析[J].文教資料,2016,1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