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亞洲北部地區(qū)“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年代研究

2017-02-21 08:20:41扎伊卡
北方文物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頭飾巖畫水珠

肖 波 А.Л.扎伊卡

亞洲北部地區(qū)“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年代研究

肖 波 А.Л.扎伊卡

“水珠形”眼睛 人面像巖畫 亞洲北部

“水珠形”眼睛的人面像巖畫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俄羅斯遠東以及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其產(chǎn)生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早中期,經(jīng)過若干發(fā)展階段,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向北境擴散。向東到達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向西通過外貝加爾、安加拉河到達葉尼塞河中游地區(qū)。西線人面像巖畫的傳播路線表明,在中西方的古代交通中,存在著一條比草原絲綢之路更為古老的森林巖畫之路,其存在年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銅石并用時代。

人面像巖畫作為巖畫的一種特殊類型近年來受到學(xué)術(shù)界的廣泛關(guān)注。從世界范圍內(nèi)來看,人面像巖畫主要是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我國學(xué)者出版的著作中,通常有“人面像”、“類人面像”、“神格人面”、“面具”、“神像”等稱謂;在國外,一般被稱為“面具”、“人面”、“類人面”等。近年來,為了方便敘述,我國學(xué)術(shù)界逐漸統(tǒng)一將其稱為“人面像”,但是必須看到,很多所謂的人面像,其圖像根本不是人面,而稱其為“類人面”或者“面具”似乎更合適。為了不至于在概念上引起混亂,筆者在敘述中仍然采用“人面像”這個目前我國學(xué)術(shù)界通行的稱謂來表征這一形象。而“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則是人面像巖畫中一種特殊類型,其特點是眼睛均呈“水珠”狀,絕大多數(shù)有瞳仁。而部分圖像的眼睛則更類似“魚”狀或“蝌蚪”狀,典型特征是眼睛圖像的外側(cè)帶有尾巴狀的線條或端部。本文探討的亞洲北部地區(qū),主要包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中國北方的寧夏、內(nèi)蒙古。在上述地區(qū),該類型巖畫主要分布在我國寧夏的賀蘭山以及內(nèi)蒙古的陰山和西遼河地區(qū);在俄羅斯的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葉尼塞河中游及其支流安加拉河下游地區(qū)也有分布。所有巖畫均由敲鑿或磨刻方式制成。本文擬在對該類型巖畫分類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亞洲北部地區(qū)類似形象的廣泛討論,以期找出這種特殊類型巖畫的發(fā)生及演變規(guī)律。

一、“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的分類

巖畫的分類方式取決于研究者所擬解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巖畫分類與考古類型學(xué)比較類似??脊蓬愋蛯W(xué)是從時空兩個方面將遺跡遺物進行分類,而時間方面的分類往往基于地層學(xué)驗證。巖畫同樣也是從時空兩個方面進行分類,問題在于,巖畫無法運用地層學(xué)進行驗證,只能通過其他如交叉斷代的方法進行驗證。而巖畫分類工作的復(fù)雜性在于每一幅巖畫本質(zhì)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很難對其進行過于精細的類型學(xué)劃分。俄國著名巖畫專家А.П.奧克拉德尼科夫同樣也指出這一點:“人面像是如此多種多樣,很難將之歸為一些確定的、穩(wěn)定的群組或者類型。在它們奇怪的、馬賽克的圖案中,結(jié)合了不同的特征,古代的藝術(shù)家因其所好,輕易地和自由地將其組合在一起,在所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因此,人面像的任何分類都是象征性的(假定的)。沒有嚴(yán)格的必須的且唯一的方法用來對所有這些奇特的、彼此之間像或不像的圖像進行分類?!雹僖虼?,對于不同的研究者而言,其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就本文而言,巖畫的分類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該類型巖畫在整個地區(qū)的年代序列;二是該類型巖畫的各個亞型在本地區(qū)的年代序列;三是各個亞型在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年代序列。基于以上考慮,本文擬將該類型人面像巖畫劃分為無輪廓型和有輪廓型兩大類。而那些本身輪廓完整,因巖面剝落而造成部分輪廓缺失的巖畫,仍將其歸入有輪廓類型;而有輪廓型又可以根據(jù)有無“黥面形紋飾”劃分為兩個亞型;隨后,根據(jù)有無射線狀頭飾將其進一步劃分。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圖像的類型并不好界定,如一些圖像眼睛上方有連續(xù)弧線(圖一,12~14),究竟是將其視為黥面紋還是視為眉毛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里筆者將這類裝飾線條統(tǒng)一視做眉毛或者眉毛的變體,因此,將該類人像歸入無黥面紋一類。

圖一 亞洲北部地區(qū)水珠狀人面像巖畫類型②1~5、11~24、36~39、42~47、57.內(nèi)蒙 6~7、30~32.葉尼塞河中游 8、9、34、35、40、48~56、58~60.黑龍江下游 10、41、61.烏蘇里江 25~29.寧夏 33.安加拉河下游

從圖一中可以看出,無輪廓型人面像巖畫在亞洲北部地區(qū)都有分布,其中半數(shù)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在有輪廓無黥面紋的人面像中,無射線狀頭飾的類型在上述地區(qū)同樣都有分布;而有射線狀頭飾的類型僅分布在中國北方和俄羅斯黑龍江下游地區(qū),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不見;至于有輪廓有黥面紋的人面像則全部分布在中國北方和俄羅斯黑龍江下游地區(qū)。通過進一步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人面像的簡單構(gòu)圖階段,即無輪廓階段和有輪廓無黥面紋無射線狀頭飾階段,三個地區(qū)均有分布;而到了復(fù)雜構(gòu)圖階段,即其余幾個階段,僅分布在中國北方和俄羅斯黑龍江下游地區(qū),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不見。這種劃分方法,使我們對不同類型的巖畫分布規(guī)律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認(rèn)識。但在具體斷代過程中,將根據(jù)具體情況,對采取的分類模式進行調(diào)整,以便能夠?qū)Σ煌愋蛶r畫之間的年代關(guān)系作出最合理的評估。

二、“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的年代

巖畫年代問題是巖畫研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只有確定了巖畫的年代,我們才能進一步探討其作者族屬、經(jīng)濟形態(tài)、文化內(nèi)涵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但巖畫大多裸露于地表,不可能按照考古地層學(xué)的方法對其進行斷代,而目前用于巖刻畫的直接斷代法還處于發(fā)展過程中,并且受到諸多局限。因此,只能按照與考古出土文物進行廣泛比較的方法,對其年代進行大致判定。另外,在西伯利亞南部地區(qū),部分人面像巖畫出土于墓葬,可以為該類型巖畫年代的斷定提供較好的參考依據(jù)。下面,本文將按照無輪廓型、有輪廓型〔簡單輪廓型(無黥面無射線狀頭飾)、黥面型和射線狀頭飾〕,分別對其年代進行判定。

(一)無輪廓人面像巖畫的年代

該類型人面像在中國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均有發(fā)現(xiàn)(圖二)。在西伯利亞南部地區(qū)烏準(zhǔn)哈爾墓葬的一塊石板上發(fā)現(xiàn)了幾幅人面像,其中一部分人面像無輪廓(圖二,1~6)。關(guān)于其年代,發(fā)掘者Л.Р.克茲拉索夫和И.Л.克茲拉索夫認(rèn)為巖畫出自“銅石并用時代墓葬中”③;后來的學(xué)者在更細致地分析后認(rèn)為“巖畫出自其中的一個奧庫涅夫文化墓葬的石板上”④。所有人面像眼睛均呈水珠狀,在水珠狀眼睛的下側(cè)末端帶有尾巴狀線條,使整個眼睛看上去像“魚形”或者“蝌蚪形”(圖二,1~3)。有兩幅圖像眼睛與嘴巴連在一起,構(gòu)成人面像的外輪廓(圖二,5、6)。人面像主要采用敲鑿的方式制成,部分巖畫有磨制痕跡,磨制部分主要在眼窩和面部輪廓線上,而用剪影法表現(xiàn)的水珠狀眼睛輪廓和面部輪廓主要采用敲鑿法制成。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幅圖像被后來者在原有的人面輪廓下方(圖二,5)用敲鑿法添加了一個身體和腿,制作技法迥異于人面部分,鑿痕較淺,并且打破了人面像的下部輪廓,顯示出其與人面像處于不同的時代。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表明了該地區(qū)存在著后代作畫者對前代圖像進行添加、修改的傳統(tǒng)。同樣,在該石板上還存在著后期圖像(圖二,6)打破前期圖像(圖二,5)的情況。前者是一個典型的無輪廓人面像,即水珠狀的眼睛輪廓與嘴巴相連,但無外輪廓,用敲鑿法制成,鑿痕很淺,五官甚至需要仔細辨認(rèn)才能區(qū)分清楚。其左上角部分打破另外一幅人面像的外輪廓。從制作方式和制作痕跡的深淺來看,該幅人面像與其余幾幅人面像的差異性都較大,表明其可能是后人模仿前人的結(jié)果。同時,這也表明該塊石板上圖像的年代可能要早于墓葬的年代,在被安置于墓葬之前,石板上的人面像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若干發(fā)展階段。因此,其制作年代應(yīng)早于奧庫涅夫時期,很可能在銅石并用時代。而葉尼塞河中游地區(qū)的銅石并用時代即阿凡納謝沃文化時期,據(jù)俄國學(xué)者對該地區(qū)32個屬于阿凡納謝沃文化的標(biāo)本做的碳十四測年,“其年代為4820±50至3700±80年,校正后年代為公元前3706—前3384至公元前2389—前1883年”⑤。 А.В.博利亞科夫?qū)ι鲜鰯?shù)據(jù)分析后認(rèn)為:“葉尼塞河中游地區(qū)的阿凡納謝沃文化年代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但也不排除其上限達到公元前3700年?!雹?/p>

此外,這種水珠形眼睛的人面像在墓葬石板中也有發(fā)現(xiàn)。其中1幅圖像位于南西伯利亞墓地石柱上,只有部分輪廓,僅剩下一只眼睛和嘴巴,眼睛呈水珠狀,類似魚的形象(圖二,7)。該類型石柱廣泛分布于南西伯利亞地區(qū),其中尤以哈卡斯-米努辛斯克盆地最為集中,主要用于墓地石圍,一般成組出現(xiàn),其年代均為奧庫涅夫文化時期。至于該地區(qū)奧庫涅夫文化的年代,據(jù)С.В.斯弗雅特科等人對屬于該文化的15個標(biāo)本進行的放射性碳素測年,結(jié)果為“公元前2565—前1885年”⑧。另外3幅圖像則將水珠狀的眼睛輪廓與嘴巴連在一起。其中兩幅發(fā)現(xiàn)于奧庫涅夫石柱上(圖二,8、9),人面像使用研磨法將整個輪廓磨去,留下眼睛和嘴巴;此外,在卡拉科爾文化2號墓葬中的1號石板上發(fā)現(xiàn)了1幅人形圖像,圖像由黑紅兩種顏料繪制而成,面部輪廓與上述圖像類似,“其年代被斷為公元前3千年末至公元前2千年初”⑨,即青銅時代早期(圖二,10)。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由顏料繪制而成的類似圖像。不同的是,該幅圖像不僅刻畫了人面,而且還有完整的身體,前文已經(jīng)指出,這類圖像的年代要晚于水珠狀眼睛的人面像。但是,從墓葬出土人面像情況來看,二者年代區(qū)別不大,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烏準(zhǔn)哈爾墓葬石板在被安置于墓葬之前已經(jīng)被用來制作人面像,墓葬的年代只是這些人面像年代的下限。因此,將其年代斷在銅石并用時代是合適的。

圖二 中國和西伯利亞地區(qū)出土文物中的無輪廓型人面像⑦

從整個地區(qū)來看,無輪廓人面像的發(fā)展序列是:中國北方地區(qū)最早,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年代相當(dāng)。

(二)有輪廓人面像巖畫的年代

圖三 部分出土的帶水珠形眼睛的文

圖四 墓葬出土及墓葬石圍中帶射線狀頭飾的人面像及太陽紋圖

三、主要認(rèn)識

通過對整個地區(qū)類似圖像的年代比較,并運用圖像學(xué)的方法對其風(fēng)格進行分析,大致可以得出如下認(rèn)識:

1.無輪廓人面像起源于我國北方地區(qū)的陶器紋飾,代表性的陶器分別來自于河北易縣北福地一期遺址(距今約8000~7000年)和馬家窯文化的馬家窯類型遺址(距今約5910~5510年)。它們分別與兩種不同風(fēng)格的無輪廓人面像巖畫相聯(lián)系,前者將眼睛與嘴巴分開,后者則將二者相連;而部分巖畫則將眼睛輪廓放大,并從底部相連,使其構(gòu)成人面像的心形外輪廓。前者年代與興隆洼文化年代相當(dāng),后者年代約為紅山文化中晚期階段。中國北方地區(qū)無輪廓人面像巖畫的年代早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距今5280~4340年)以及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距今5300~4500年)。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和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的年代則大致相當(dāng)。

2.有輪廓無黥面紋的人面像最早出現(xiàn)于我國北方地區(qū)的趙寶溝文化時期,此時出現(xiàn)的圖像在眼睛上方有連續(xù)弧紋,可能用來表示眉毛,面部無黥面紋飾。隨后在紅山文化早期階段,即距今6700~6500年間出現(xiàn)了帶黥面紋的人面像。此時出現(xiàn)的圖像額頭上帶有雙重平行的連續(xù)弧紋,并在面部帶有刻畫紋。而在隨后的紅山文化晚期階段出現(xiàn)了更加典型的黥面紋。此時,人面像額頭和面部的紋飾更加復(fù)雜。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則無帶黥面紋的人面像巖畫,而其有輪廓人面像巖畫的年代介于其余兩者之間,約為阿凡納謝沃文化向奧庫涅夫文化過渡的階段,即公元前3千年中期。至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有輪廓的人面像巖畫出現(xiàn)的年代則最晚,約為公元前3千年下半葉。

3.人面像巖畫黥面紋的來源可能有3個:一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各種紋飾;二是在面具上“紋面、雕題”的習(xí)俗;三是在面具上涂色的習(xí)俗。而有輪廓人面像巖畫的黥面紋很可能是由更早階段的無黥面紋人面像巖畫在吸收了新石器時代陶器紋飾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

4.在中國北方所有水珠狀眼睛人面像巖畫中,帶射線狀頭飾類型出現(xiàn)的年代最晚,約在仰韶文化中期之后,即距今約5820~5500年之間,與紅山文化中期相當(dāng)。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出現(xiàn)的年代要晚于中國北方地區(qū),而葉尼塞河地區(qū)則無此類人面像巖畫。至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該類型巖畫出現(xiàn)的年代,則大約是在沃茲涅先諾夫卡文化繁榮時期,由帶輪廓的人面像發(fā)展而來。這主要是基于以下事實,即具有類似眼睛特征的紋飾或人面像在青銅時代以后的考古出土物中并沒有被發(fā)現(xiàn),表明其年代應(yīng)該同屬于新石器時代。而一些圖像之間的相似點表明二者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繼承關(guān)系。其中一幅帶射線頭飾的人面像(圖一,60)與另一幅不帶頭飾的人面像(圖一,56)構(gòu)圖非常類似。除了具有類似的眼睛之外,二者均在臉頰處有兩道平行弧線。另外,還有幾幅圖構(gòu)圖也很類似(圖一,53、58、59、61)。上述圖像除了具有相似的輪廓外,眼睛均呈蝌蚪狀,有瞳仁;額頭有向上彎曲的弧線,弧線數(shù)目不等。此外,眼睛上方均有連續(xù)弧紋,可能用來表示眉毛。

5.就整個地區(qū)而言,中國北方地區(qū)各個階段人面像巖畫的年代都早,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和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無輪廓人面像年代相差不大。在中國北方地區(qū),無輪廓類型年代早于有輪廓類型,黥面紋類型年代早于射線狀頭飾類型;在俄羅斯遠東,無輪廓類型年代早于有輪廓類型。具體發(fā)展序列如圖五所示。

由圖五可見,該類型人面像巖畫在我國西遼河流域從興隆洼文化一直持續(xù)到紅山文化晚期。其中,趙寶溝文化與紅山文化早期的圖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繼承關(guān)系,并且類似的造型一直到紅山文化晚期仍然可見。而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qū)無輪廓人面像巖畫年代相近,之間很難說存在著某種傳播關(guān)系,而更可能是從中國北方地區(qū)分兩個方向分別傳播到上述地區(qū)。但是,必須指出,我們只是對部分巖畫進行了類型學(xué)的比較并斷代,而另外一部分巖畫基于目前的材料還不足以對其年代進行判定,主要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部分有輪廓人面像巖畫。對該部分巖畫而言,唯一能作出合理推測的是其可能均屬于紅山文化時期的作品。

圖五 亞洲北部地區(qū)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巖畫發(fā)展序

四、余 論

附記:筆者于2015年9月應(yīng)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師范大學(xué)А.Л.扎伊卡副教授的邀請赴俄羅斯葉尼塞河中部地區(qū)進行巖畫考察,本文為筆者與扎伊卡先生交流的結(jié)果。另外,本文的國內(nèi)圖片大部分來自于國內(nèi)相關(guān)出版物;國外部分主要由哈卡斯研究所Ю.Н.葉欣博士和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xué)И.А.波洛馬列娃女士提供,在此一并致謝。

注 釋:

① Окладников А.П. Заглавие:Петроглифы Нижнего Амура. M.,Наука. 1971.

② 圖1、2、12~15、43由中央民族大學(xué)朱利鋒博士提供;圖3、18~21引自吳甲才:《紅山巖畫》,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圖4、36、37、42引自蓋山林、蓋志浩:《內(nèi)蒙古巖畫的文化解讀》,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圖5、11、16、17、22~24、38、39、45~47、57引自蓋山林:《陰山巖畫》,文物出版社1986年;圖6、31采自Есин Ю.Н. Петроглифы《 Шаман-камня》(гора Оглахты, Хакасия).// Науч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Саяно-Алтая. Абакан: ХакНИИЯЛИ. №1(05).2013.;圖7由筆者拍攝并繪制成線圖;圖8~10、34、35、40、41、48~56、58~61引自Пономарева И.А. ЛичиныНижнегоАмура(вопросыхронологии). Омск., 2012;圖25~29引自賀吉德:《賀蘭山巖畫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圖30采自Дэвлет М.А. Петроглифы Улуг-Хема. М.: 1976;圖32采自Е.С.Аннинский, А.Л.Заика.и др. Наскаль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 Среднего Енисея. ИПК "Платина". 2007;圖33引自Заика А.Л. Сердцевидные личины в петроглифах Южной Сибири.// Науч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Саяно-Алтая. Абакан: ХакНИИЯЛИ. 2013;圖44引自蓋山林:《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③ Заика А.Л. Сердцевидные личины в петроглифах Южной Сибири//.Науч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Саяно-Алтая. Сборник., Абакан. 2013.

④ Kovaleva O.V. Наскальные рисунки эпохи поздней бронзы Минусинской котловины. M., Новосибирск. 2011.

⑤⑥Поляков А.В.Радиоуглеродные даты афанасьев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 Афанасьевский сборник. Сборник., Барнаул. 2010б.

⑦ 圖1~6引自Заика А.Л. Сердцевидные личины в петроглифах Южной Сибири. Абакан.:Науч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Саяно-Алтая. 2013;圖7~9引自Леонтьев Н.В., Капелько В.Ф., Есин Ю.Н. Изваяния и Стелы окунев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M., Абакан. 2006;圖10引自Кубарев В.Д. Древние росписи Каракола. 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аука. 1988.;圖11~13引自Пономарева И.А. Личины Нижнего Амура(вопросы хронологии). Омск., 2012;圖14~18引自段宏振:《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遺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下同;圖19引自李錦山、李光宇:《中國古代面具研究》,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

⑧ Святко С.В., Поляков А.В. Новые радиоуглеродные даты памятников эпохи бронзы - начала железного века Среднего Енисея // Роль естественно-научных методов в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Сборник., Барнаул. 2009.

〔責(zé)任編輯、校對 田索菲〕

The Drop-shaped eyes figu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 China, Far East of Russia ,Central and Southern of Siberia. It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of the Neolithic Age of China, and spread to the northern. To the east ,it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longjiang River and the Wusuli River, to the west, it covered the middle reaches of Yenisei River through the Baikal and the Angara River. Perhaps a road named the Forests of the Painting Road existed even older than the Grasslands of the Silk Road , it should be dated to the late stage of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Chalcolithic Age.

Research on the Date of the Rock Painting with Drop-shaped Eyes Figure in Northern Asia

Xiao Bo А.Л. Zaika

肖波,男,1982年生,南京師范大學(xué)社會發(fā)展學(xué)院考古學(xué)博士研究生,廣西民族博物館館員,郵編530028;А.Л.扎伊卡,男,1963年生,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師范大學(xué)考古系副教授。

K871.13 K871.2

A

1001-0483(2017)01-0024-11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課題“西遼河流域人面巖畫研究——兼論西遼河流域巖畫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開發(fā)與利用”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YJC760053)。

猜你喜歡
頭飾巖畫水珠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xué)術(shù)史梳理與回顧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6:30
種水珠
炫彩頭飾
我是快樂的小水珠
戲劇之家(2018年2期)2018-05-25 16:40:40
水珠的魔法
孜孜榮巖畫
頭飾類恐龍
陰山巖畫
长春市| 荆州市| 靖安县| 河池市| 株洲县| 柳林县| 胶南市| 华坪县| 洛宁县| 凭祥市| 买车| 建平县| 措美县| 温宿县| 额尔古纳市| 且末县| 长海县| 赤城县| 伊通| 东光县| 门头沟区| 铜川市| 天门市| 清水河县| 阿克| 沅江市| 普兰店市| 旺苍县| 丰城市| 新竹县| 镇雄县| 承德市| 商河县| 井研县| 崇文区| 洛阳市| 会东县| 兴义市| 定结县| 屏山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