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聾啞學校 尹 健
聾校生活化作文教學初探
江蘇省鹽城市聾啞學校 尹 健
結合聾校教學的特殊性,在開展很多課程時都會出現與普通課程教學不同的困難和問題,而在語文教學中更注重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將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反映出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由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疏導,從而真正實現聾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聾校;生活化;作文;教學
聾校學生由于感知覺的部分缺失,對于生活尤其敏感,但同時由于自身原因對事物的認知缺乏完整性,這就導致學生生活經驗嚴重貧乏,對學生學習和寫作都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聾生日常交流基本靠手語完成,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更加單一,而促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讓他們有合理的渠道抒發(fā)感情,就可以樹立聾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寫作,是創(chuàng)作者情緒抒發(fā)的一種有效渠道,將心情狀態(tài)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更能起到舒緩情緒的重要目標。結合聾校教學的特殊性,在開展很多課程時都會出現與普通課程教學不同的困難和問題,而在語文教學中更注重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將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反映出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由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疏導,從而真正實現聾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寫作中表現出“我手寫我心”,重在抒發(fā)真情實感,是諸多教師對學生寫作的基本要求。但就學生踐行情況來看,依然存在大量抄襲或過度模仿優(yōu)秀作文的現象,這對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聾校語文作文強化訓練中,如果學生弄不清楚寫作的準確定位,僅僅將寫作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就會對提高聾生寫作能力形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由此,深層次發(fā)掘現階段聾生寫作中缺乏的主要因素,即重審題立意,無法逃開已有線索的限制,這就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偟膩碚f,關于語文寫作作業(yè),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準確定位,淡化立意,要求學生對真情實感進行抒發(fā)。
現以《秋天》一文為例,提及“秋天”一詞,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金黃的樹葉、豐收的幸福以及瑟瑟秋風”等,要求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寫作,學生對“秋天”的理解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表面含義。事實上,在100篇作文中,每一篇都在描寫豐收的喜悅或者金黃色樹葉隨風飄落,真正能吸引讀者眼球的絕對只有少數。究其根本,學生還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對事物的描述處于表面層次,這就會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形成不利影響。而教師引導學生淡化寫作文章立意,注重抒發(fā)真情實感,實則就是讓學生進入到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得出感悟,并將這些感悟應用到寫作創(chuàng)作和語文學習中,從而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
由此可見,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聾校教學改革也開始滲透素質教育。由于聾校學生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中為教師增加了更多的難度,這就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了極大的阻礙。而將實際生活和聾校學生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學會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就可以真正實現聾校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聾校作文教學中實現與學生實際生活的有效融合,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學生進入真實場景,更加刺激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露。寫作也是一個即興創(chuàng)作的事情,要在短時間內迸發(fā)靈感,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就需要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生活經驗遷移能力。事實上,很多學生具備一定的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卻難以在作文寫作中很好地呈現出來,反而過多地模仿優(yōu)秀作文,這就導致學生寫作思路僵化。基于此,結合聾校學生的特殊性,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教師還需要適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激發(fā)學生寫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
再以《秋天》一文的教學為例,秋天通常會演繹出一派豐收的好氣象,所以人們對秋天的基本印象就是“豐收”,為了將這種生活現象躍然紙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巧妙設置教學情景,即由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讓學生將自己印象中的豐收場面表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使得寫作課堂教學更加輕松,另一方面學生置身實境,也更能激發(fā)自己寫作創(chuàng)作的動力。此外,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展現真實生活場景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形象直觀地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呈現出來,以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形成直面沖擊,就可以為學生順利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聾校寫作教學中,認識到寫作教學的困難,教師也需要采取合適的方法有效解決問題。全面了解學生寫作困難的原因,寫作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多種條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作動力,從而真正實現聾校生活化寫作教學的重要目標。
寫好一篇作文的兩大決定性因素分別是大量的閱讀和反復的寫作練習。而在聾校寫作教學中,由于學生部分感知能力缺失,導致學生無法對事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這就讓學生寫作變得更加艱難。在這種情況下,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強寫作實踐性訓練,就可以讓學生形成寫作思維和作文語感,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從而真正實現聾校寫作教學的重要目標。
再以《秋天》課文內容的教學為例,結合原課本教材展現出來的課文內容,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教師原本打算圍繞“秋天豐收”這個主題展開寫作,但結合到秋天天氣的變化和樹葉顏色的變化,教師臨時更換寫作主題,將其與學生實際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生觀察到天氣的變化,也能夠直接看到樹葉顏色的變化,將這些內容用直接的文字呈現出來,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寫作效果。
由此可見,聾校寫作教學還是應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只有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經驗和得到歷練,才能將寫作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于華英.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3(S1).
[2]丁小林.讓作文不再是一種負擔[J].中學教學參考,2014(13).
[3]王玉紅.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犯愁的問題[J].中學教學參考,2014(15).
[4]張自明,王賑陽.新課標下“大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西部,2014(21).
[5]宋維雅.既作文,又做人[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03).
[6]周俊萍.作文教學的新嘗試[J].科普童話,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