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學以致用,對于課堂教學來說,習得技能比單純理解更為重要。雖然課堂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佳,或者蜻蜓點水,無濟于事。本文以《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外閱讀拓展中融入練筆,既而推促課堂生成精彩。教學片段如下:
師:從題目來看,本文寫的是“我”最好的老師。但是在一開始卻寫了一個有點不近人情,甚至還會糊弄學生的老師,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如果不矛盾,那么在寫作技巧上又屬于什么呢?
生:先抑后揚。
師:作者這樣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激發(fā)我們的好奇心。
生:更能突出懷特森老師的形象。
生:因為先“抑”,接著再“揚”,使整個故事一波三折,顯得更加精彩。
師:是的,這是先抑后揚寫法的作用。有的同學能感受到,但也有的同學卻感覺不明顯?,F(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看同樣采用先抑后揚這一寫作技巧寫出來的文章,即《蘇七塊》這篇文章。
(多媒體先出示《蘇七塊》的“抑”部分)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蘇七塊是一個什么樣的醫(yī)生?
生:比較冷酷無情。
生:把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
師:那這篇文章有沒有寫完呢?我看是寫完了,因為最終治病了呀。
生:還沒有好。這才是“抑”的部分,如果是“先抑后揚”,那么“揚”的部分還沒有呢?
師:不錯,你說得非常好。我們現(xiàn)在接著寫一小段,看看誰能把這個結(jié)局寫得更妙,如果超過作者,那就更好了!
(生開始練筆)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自己寫的結(jié)尾?
(生展示自己的練筆)
師:你們聽了這么多結(jié)尾,誰來說說哪個結(jié)尾最好。
(生交流發(fā)言)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看原著是怎樣結(jié)尾的。
(多媒體出示“揚”部分,生相互點評。)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先抑后揚”的寫作技巧,如果是描述一個故事,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把故事寫精彩,如果再輔以一個道理,就能給我們帶來較為深刻的影響……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圍繞寫作技巧精選了類似的閱讀內(nèi)容,這樣可以強化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還能深入把握這種寫作技巧,并且在拓展中融入練筆,既而推促學生最終掌握寫作技巧。從課堂環(huán)節(jié)來看,筆者遵循“從文本中習得—在拓展中理解—在練筆中鞏固”這一順序進行,相比傳統(tǒng)的讀寫結(jié)合模式,這樣不僅多了一個拓展,更重要的是將拓展與練筆融為一體,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著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具體來說,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先是秉承大語文概念,充分發(fā)揮教材就是例子的作用,緊扣該文閱讀教學思路,讓學生初步感知其寫作技巧,即“先抑后揚”,并討論分析其好處,接著補充運用類似寫作技巧的課外文章,即《蘇七塊》。同樣在補充閱讀過程中,教師也不是一次性呈現(xiàn),而是分步展示,先讓學生感知其“抑”的內(nèi)容,接著讓學生思考怎樣寫“揚”,最后與原著進行比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還推促學生對寫作技巧的理解,感受寫法的妙處。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互動,實現(xiàn)了寫作技巧的遷移。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睂τ诰毠P來說,更需要如此,畢竟教學效果最終需要在學生的練筆中體現(xiàn)。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給學生搭建平臺,通過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交流、展示,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對學生文筆進行評價,而是就事論事,只圍繞學生“先抑后揚”的寫作技巧進行評價,如此更能使學生享受練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