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福
【關鍵詞】 德育工作;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3—0023—01
一、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 重智育、輕德育,重學業(yè)、輕品德。學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思想認識沒有完全到位。學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陣地,在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時,有些學校出現(xiàn)了“重智輕德”、“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輕視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當成“軟任務”、“空中樓閣”,只是片面地強調文化知識的作用,放松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和法律教育,出現(xiàn)了德育喊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現(xiàn)象,其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學生的眼里,德育是“虛”的,德育不“實惠”,德育育不了德。
2. 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德育工作的考評在條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標準,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評基本上無章可循。
3. 中學德育工作內容脫離時代和社會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完全被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所抵消,給學生留下的是蒼白無力的說教,讓學生覺得教師所宣傳、灌輸?shù)亩际羌俅罂盏臇|西;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育,在中學大講人生觀、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理想,進入大學后反過來進行素質教育,講行為規(guī)范和文明習慣。
4. 德育工作者素質不高,教育管理落后,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當前德育工作隊伍出現(xiàn)了年齡斷層大、年輕教師多、經驗不足、專職人員少,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需要。而且一些學校的教師長期存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職責功能發(fā)揮不夠的問題,以及自身的思想道德與為人師表的要求差距較大。學校中的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多屬于傳統(tǒng)的管理型。有些學校思想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師思想不穩(wěn)定,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嚴重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
二、解決策略
1. 改革教育評價機制,促進德育觀念的轉變。(1)要真正使中學德育取得實效,還是得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學教育中唯分數(shù)論的觀念,切切實實落實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從學科或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歷經探索過程,獲得理智的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2)切實加強中學生的心理教育。由于青少年正處于身心成長塑造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成熟,再加上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思潮都影響著我們的德育工作,對于一些用傳統(tǒng)方法不能解決的德育問題,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和父母離異及有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正顯得尤為重要。
2.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德育隊伍“戰(zhàn)斗力”。(1)加強德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其管理素質。初中學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領導作用,要使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必須有正確的導向,進行合理布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實施計劃。因此,必須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德育的有關理論,研究并學習德育工作的具體方法,要求他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與本校實際相符合的德育管理體系,用以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fā)揮他們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們對德育工作的認識。三是要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以便更好地為德育工作服務。四是要深入開展德育工作的評比、表彰活動,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帶動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3. 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無論是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fā)、道德意志的鍛煉,還是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為此,要在實踐中大量地采取各種實踐鍛煉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特定事情采取他們所認為有效且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討的方式附于集體討論法,最終得出一定的道德評價。當然,道德評價的獲得并非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所需要的是讓道德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性。因而,實踐鍛煉還必須經反復進行予以強化,方能取得實效。
4. 豐富形式,增強德育管理工作的時代性與針對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現(xiàn)在學生的思想實際,了解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趨勢,要堅持與時俱進,樹立明確的德育價值觀,擺正利他性與利己性的關系,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利益,綜合自由與責任的平衡,還要克服德育思想內容封閉單一的問題,只有與時代同發(fā)展同進步,才能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將歷史融入未來,形成德育管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