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剛
摘 要:小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要讓小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數量關系,需要在學生心中搭建抽象與具象之間勾連的橋梁,也就是幾何直觀。借助幾何直觀,為形成概念提供生動表征;借助幾何直觀,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借助幾何直觀,為解決問題啟迪拓展思路。
關鍵詞:幾何直觀;概念表象;具象素材;啟迪思路
幾何直觀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幾何直觀作用顯著。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要讓小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數量關系,需要在學生心中搭建抽象與具象之間勾連的橋梁,就是幾何直觀。幾何直觀既有形象思維的特性,又有理性思維的特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容易理解,增強課堂教學實效,使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本質,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就要善用、巧用幾何直觀,把一個比較復雜、比較抽象的對象,用直觀的辦法,用圖形的辦法,把它描述刻畫出來。
一、借助幾何直觀,為形成概念提供生動表征
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不容易喚醒學生的視覺映象。在引入概念和概念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知識經驗,安排畫圖、操作、觀察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主動認知,以直觀的圖形和相關的表象,支撐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符號、言語轉化成表象表征,數形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概念系統。
【案例】 認識一位小數
師:0.1表示什么?
生:0.1表示10份中的1份。
生:0.1表示。
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如果這張紙的大小用數“1”來表示,那么如何表示0.1的大???你估計是多大?誰來比畫一下?
(學生比畫)
師:0.1到底有多大呢?這樣吧,請你在紙上分一分、涂一涂。
(學生活動)
(展示交流)
師(出示第一幅作品,如圖1):0.1表示的是這么大小的一塊嗎?
生:他表示得不對,畫成了。
(出示第二幅作品,如圖2。)
生:不對,畫成了,0.1應該表示。
(該生出示自己的作品,如圖3。)
師:你認為他表示得對不對?你們是怎么看的?
生:這樣表示0.1的大小是對的,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0.1。
師(多媒體演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10份,涂出1份的過程):誰再說說0.1表示的意義?
生:0.1表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師:只能把正方形紙平均分嗎?
生:還可以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1份。
生:還可以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教學片斷中,教師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表示整數“1”的正方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的大小,讓學生將小數的意義通過直觀的圖形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將數譯成形,再用語言描述所畫圖形的含義,使學生頭腦中關于0.1的表象得以視覺化,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形描述數學概念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感,有助于積累應用幾何直觀描述數學概念的能力。學生收獲的不僅是一位小數的本質含義,更是對一位小數的直觀性認識、整體性把握。
二、借助幾何直觀,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
幾何直觀能在“圖形與幾何”方面發(fā)揮作用,在計算教學中,也能通過畫一畫、分一分、擺一擺等形式來直觀表征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算理,優(yōu)化計算教學。借助“幾何直觀”形象地描述和分析計算的本質(即算理),將枯燥、機械的計算活動變成生動活潑的數學思維活動,變機械化的反復練習為自主探索本質算理的思維活動,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
【案例】分數乘分數
例題:王大伯家有一塊公頃的地,這塊地的種大棚蔬菜,種大棚蔬菜的面積有多少公頃?
師:想一想怎樣列式?
生:×。
師: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想的?
生:大棚蔬菜的面積有多大,就是求公頃的是多少。
生:就是把公頃平均分成5份,求2份是多少公頃。
師:那么,根據你們剛才的理解,×應該怎樣計算呢?結果是多少呢?
生:可以用圖來畫一畫,分一分。
師:這是個好主意。大家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得出結果。
學生畫圖,展示(如圖4)。
師:觀察算式和結果,想一想:分數乘分數可以怎樣計算呢?
生:2×2=4,3×5=15。
生:用分子相乘的結果作積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結果作積的分母。
分數乘分數的算理,通過理性講解、推理,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借助圖形表征,讓學生畫一畫、分一分、涂一涂,學生很容易得到令人信服的結果,并由此發(fā)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再如《20以內進位加法》,通過學生用小棒、圓片等實物操作來直觀感知“湊十”的過程和方法,進而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分數的簡單計算》可以用圖形直觀來表征、理解算理……
三、借助幾何直觀,為解決問題啟迪拓展思路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小學生學習數學,解題的靈感很多時候來自于幾何直觀,學生具有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可借用的幾何直觀問題的能力,才有可能展開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的數學探求活動。正確理解了幾何直觀的本質意義,把握了幾何直觀的實質,學生在問題解決時就能靈活運用,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生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問題解決的水平,發(fā)展數學理性精神。
【案例】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例2:計算+++
師:這道題的加數有規(guī)律嗎?什么規(guī)律?你會計算嗎?
生:通分后再計算。
師:可以,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相加。如果繼續(xù)這樣寫下去,加到第20個、第30個數呢?還用通分的方法會怎樣呢?
生:會特別麻煩。
師:對呀!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轉化方法呢?
師(出示圖5):觀察圖形,把正方形看作“1”,你有沒有什么啟發(fā)?
生:這個算式的結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積。
生:涂色部分的面積可以用1減去空白部分的面積。
生:+++=1-=。
本教學片段中,由于有了直觀圖形的啟發(fā)以及通過數形結合表達出的圖意,學生更容易理解:圖中的正方形表示數1,+++的和就是正方形里涂色部分的大小,算式轉化正是根據“涂色部分的大小等于1減去空白部分的差”進行的。如果沒有圖形直觀,學生很難體會這道題還可以這樣轉化??梢姡瑤缀沃庇^在提示解題思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作用巨大。
抽象的數學,借助幾何直觀,可以簡潔形象地表達出來,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架構起勾連的橋梁。在數學教學中,借助合適的圖形、直觀的模型,更有利于揭示數學對象的本質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容易轉向更高級、更抽象的境界。對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關注,有意識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