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蘭
摘 要:自從我國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其中我國就對實施素質教育做了一系列的要求,并且素質教育要求不僅僅要有全面性、發(fā)展性、自主性、全體性、基礎性,還要有素質教育的開放性。素質教育的開放性要求從教育的空間和教育渠道上來講,素質教育不應局限于學校教育、課本教育、課內教育,開放性的課堂應該是拓寬原有教育教學空間,真正地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系,形成教育網絡,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夠享受生動、活潑、健康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素質教育;開放性;初中物理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與教育體制的逐漸完善,構建完善的初中物理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當代提高初中物理教育質量的一種途徑。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與高等物理的基礎,它要求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物理知識從而通過實踐逐漸鞏固物理知識,所以課堂教育結構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因此,構建完善的物理課堂模式需要老師做好課前準備與有效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有所建樹。當前初中物理的學習與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比較困惑,該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利用在有效的物流課堂中,現在就初中開放性課堂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一、構建開放物流課堂的原因
傳統(tǒng)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區(qū)別在于,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老師是課堂的核心,也是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唯一來源,可以說老師在教育中有著壟斷知識的能力。現代教育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求學生參與在課堂學習中,從課堂學習中總結知識結構獲得知識的滋潤,在課堂學習中老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學生在知識海洋中遨游的燈塔,并且,傳統(tǒng)的教育也已經不再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由于教材隨時代需求的逐漸改革和北師大教材被各個院校采用,使得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課堂經受著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構建開放的初中物理課堂已經是時代的自然過渡,現在面臨的考驗將要求師生打破傳統(tǒng)接受現實的車輪不斷向前進步。
二、初中物理教學課堂開放需教學內容的開放
教學內容體現在教師的安排與教材編排之中,不過教材內容是相對固定的,然而科技的發(fā)展卻是日新月異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合理生動地安排每堂課程內容是老師的職責,所以,在當代創(chuàng)新教育的不斷沖擊下,老師應該將課本內容作為課堂依據而不應該將課堂內容完完全全地“復制”到課堂中,所以作為現代的人民教師應該善于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利用現代化的技術作為教學質量提高的媒介,將課堂交付給學生,使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大大提高,使現代技術服務于人類,服務于社會。
1.從學生的生活習慣中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
對于一名初中生而言,他們理解的經驗與積累的部分知識大都來自于生活,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生所生活的生活經驗與環(huán)境,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知識。例如,老師在講摩擦力這一章的時候就應該完完全全地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經驗來引導學生。如,在課程教學開始前,老師可以問學生摩擦力與什么有關?速度?質量?慣性?那么我想很多的學生肯定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為摩擦力與速度有關,接下來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猜測推導出真正的答案,最終告訴學生其實慣性與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之所以我們會在生活中誤認為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有關是因為我們沒有通過表象看到本質,就這樣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與互動,相信初中物理會因此而提高。
2.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應該與時代脫軌,應該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得課堂生動活潑,富有效率
例如,在講熱傳遞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根據熱傳遞的核心給學生講一些關于熱傳遞的趣事,如,大家都喜歡看劉謙的魔術,但是大家知道為什么一些魔術師可以徒手通過火焰拿東西嗎?其中的道理不僅僅與熱傳遞有關還與可燃物的燃點有關,接下來可以通過課堂小組加分討論展開對熱傳遞以及課外知識的查詢拓展知識和理解知識。
三、開展開放式的教學過程
社會主義國家要求人人都可以民主決定自己的事情,同樣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營造民主透明的教學氛圍,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僵硬的“師生關系”課堂上的互動是實現物理學習有效性的關鍵一步,師生之間的溝通可能會更加的學術性,更加的專業(yè)一點,但是課堂上學習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到的知識點等都不同,如果將這種個體之間的差異良好地應用起來,學生之間信息的相互傳遞會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當然,如果一堂課完全沒有約束地開放也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與知識結構網絡化發(fā)展的,因此,老師在課堂中不僅僅是學習的引導者還應該是課堂秩序的調控者。
四、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開放式的教學應該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開放、問題的開放、思維的開放等幾方面。初中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開放思維,讓學生思考的問題的答案也不再唯一。如,龜兔賽跑中,假如烏龜的跑速是10 m/s,并在比賽前10分鐘開跑,兔子以40 m/s的速度追趕,問兔子會不會在賽跑中獲得勝利?當這個問題學生都給出答案以后,老師就可以告訴他們答案的不唯一性,如,總路程夠短,關卡的難易程度等等都會影響最終的答案。
在講究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全面建設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開放性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一代代具有時代所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旭人.簡述如何構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課堂[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2).
[2]李德海.論初中物理有效性課堂的創(chuàng)建意義和必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3]劉舒米.簡述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