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星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向?qū)W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和學生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導學案這一形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自學課文,從而使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語文;分層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首先要領會改革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然后在此基礎上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由被動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R的主動構建者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呢?導學案應運而生。導學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zhì)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配合教師科學的評價。導學案實施的目標是促進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導學案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語文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利用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
初中生一般都會對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視而不見,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上語文課只需要認真聽講就夠了。有一部分學生雖然進行了預習,但態(tài)度不夠認真,草草應付了事,預習不夠深入,對課文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教師在課上講得再細致、再精彩,他們也不會產(chǎn)生深刻的感受,很難和課文產(chǎn)生共鳴。這是由于學生在預習時沒有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預習活動也是比較盲目的,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過于籠統(tǒng),學生無從下手。運用導學案,可以實現(xiàn)將預習內(nèi)容和具體的目標要求以題目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學習的程序。比如,導學案上寫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難點、學法等,涵蓋了從基礎知識到文學常識,甚至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文章主旨等。這些都為學生自覺主動地查字典、理解課文、找資料提供了方向性指導,從而加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二、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方法指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些現(xiàn)象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教師重視知識傳授,輕視方法指導,在每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都將重點放在了基礎知識的識記、默寫上,然后將課文進行詳細“解剖”,因此教學無法創(chuàng)新。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闭Z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的教學不單是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習得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列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理解文章。比如,教師在制定導學案的時候,可以在每個題目后面加上指導方法。在教學《背影》這一課時,我在導學案中對“爸爸買橘子”這一段話進行了分析。學生根據(jù)這一重點段落,找到了描寫“爸爸”爬月臺的動詞,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動作對象的相關背景知識(“爸爸”的年齡、對“我”的感情),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動詞的準確性,幫助學生理解生動細致而形象的動作描寫中所透露出的父愛,體會到作者的感動。
三、對學生進行分層、梯度訓練
語文能力需要在訓練中提高,因此,訓練方式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導學案這種形式,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預估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特點,設計出有梯度的題目。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如,后進生可以只完成基礎性題目;中等生可以完成達標題目;優(yōu)等生可以選擇完成拓展類題目。這樣,每位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訓練和提升。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方面,導學案有很大的優(yōu)勢和可操作性,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夠?qū)⒔虒W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融于一體,從而使學生更加明確教學過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導學案,能夠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各項能力訓練,實現(xiàn)分層教學,為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打下基礎。導學案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艷平.對初中語文教學導學案的思考[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S1).
[2]沈小燕.初中語文導學案運用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