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罕婷 劉君 顧海云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的內科護理
●仲罕婷 劉君 顧海云
目的:探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患者的內科護理。方法:對我院2012-01—2016-12收治的5例STEMI并發(fā)VSR患者的內科護理效果進行總結。結果:本組5例STEMI并發(fā)VSR患者的病變特點是:單支或多支血管病變、病變程度嚴重、壞死心肌面積大,心功能差,低心排明顯,住院期間均使用IABP輔助循環(huán)。本組患者死亡1例,治愈或康復出院4例。結論:此類患者手術前護理要點是加強IABP的使用管理和監(jiān)測,維持有效循環(huán);使用冠心病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改善心功能防治低心排;加強病情觀察,做好血流動力學的監(jiān)測和護理,能夠確?;颊叩玫接行Ь戎魏透哔|量的護理,也為外科手術提供了良好的生命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室間隔穿孔;內科護理
5例STEMI并發(fā)VSR患者,全部為男性,年齡58-71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入選患者均符合STEMI的診斷標準:典型的胸痛持續(xù)30min以上;心電圖相鄰兩個導聯(lián)ST段抬高>1mm;心肌酶譜增高。所有患者均急診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提示有單支血管完全閉塞或多支血管病變,其中3例患者急診行PCI。本組患者也都符合VSR的診斷:聽診可于胸骨左緣4~5肋間新出現(xiàn)響亮粗糙的全收縮期雜音;心臟彩超提示室間隔回聲脫失,左向右分流;左心室造影發(fā)現(xiàn)VSR,造影劑從左心室分流至右心室。本組患者中1例死亡,2例經外科行室間隔修補術后康復出院,2例病情平穩(wěn)后出院。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廣泛且有效的機械輔助循環(huán)裝置,它能夠在有效逆轉器官低灌注的同時減少心肌耗氧。其并發(fā)癥主要有出血、下肢缺血、栓塞、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非常重要。
2.1.1 出血的觀察和預防
置入人體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管道為異物,易形成血栓,需進行抗凝。我科對使用IABP的患者常規(guī)使用肝素液進行沖管,具體的方法是生理鹽水500ml+肝素1.25萬單位,每小時沖管一次,每次沖管時確保液體的滴速呈直線狀并持續(xù)沖管10-15秒,24小時更換一次肝素液。我們還建立了沖管記錄本,每次沖管后均要記錄時間、執(zhí)行者,并且嚴格交班。由于血液肝素化加之氣囊反復的充氣、放氣,對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小板破壞較大,易造成出血,因此監(jiān)測激活凝血時間(ACT)尤為重要。根據患者情況,我們1-2天監(jiān)測1次,將ACT維持在180-240s,以指導抗凝。同時每隔1~2天復查1次血常規(guī),觀察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變化。護士每班認真觀察患者有無皮下出血、牙齦出血、鼻衄,注意尿液、大便的顏色,做好床邊交接班,重點交接患者的管道在位情況、置管處傷口有無出血、滲血、血腫、以此判斷有無出血現(xiàn)象。本組患者置管期間均未發(fā)生出凝血相關并發(fā)癥。
2.1.2 下肢缺血、血栓的觀察
護士每班測量并記錄患側肢體大腿圍、小腿圍,觀察患肢有無腫脹,肢體有無麻木、局部皮膚溫度是否升高,穿刺側足背動脈搏動是否良好,并在足背動脈搏動處用記號筆畫圈做標記,注意與對側肢體進行比較,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下肢缺血或血栓的情況,每班交接清楚并做好記錄。為防止患者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床位護士每天給患者做踝泵運動。
2.1.3 拔管護理
患者血壓穩(wěn)定后,逐漸減少球囊反搏頻率,反搏比由1:1逐漸過渡到1:4,期間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同時,準備好拔管用物,經股動脈拔除導管和鞘管后用手指按壓穿刺點上方1cm處30min,再用紗布、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穿刺點處放置1kg的沙袋加壓壓迫12h,患側肢體制動24h后撤除。
2.2.1 病情觀察
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導致心肌收縮力明顯減退,心輸出量急劇下降,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急驟改變,故發(fā)生低心排的風險很高。末梢循環(huán)情況常提示低心排綜合征的發(fā)展趨勢,如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四肢血管收縮、肢體末端發(fā)涼、皮膚濕冷等癥狀,應配合醫(yī)生給予升壓擴容、糾酸、保暖等處理[2]。尿量是反映低心排的敏感指標,仔細觀察并記錄每小時尿量及其顏色和性質,使尿量維持在1-2ml/(kg·h)[3],同時準確記錄24h出入量?;颊叩难獕?、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壓、肺毛細血管楔壓的觀察可了解心功能的情況,指導輸液治療。本組有2例患者發(fā)生低心排血綜合征,經積極的搶救治療,均轉危為安。
2.2.2 用藥護理
本組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活性藥物用量大,以提高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如硝酸甘油、硝普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因此我們選用中心靜脈通道用注射泵勻速泵入。護士需熟練掌握藥物的劑量、作用、配伍禁忌、用藥速度和濃度,使用過程中保持靜脈通暢,加強監(jiān)護。更換此類藥物時需注意:(1)硝普鈉應注意避光,現(xiàn)配現(xiàn)用,配置的藥液使用不得超過24小時以免引起氰化物中毒;(2)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和藥物的特性,用藥劑量準確,如間羥胺、嗎啡在使用時要用生理鹽水稀釋;(3)輸入血管活性藥物的各個通路標識清晰,管道通暢,密切觀察藥物作用和不良反應,每四小時記錄一次殘余量;(4)更換不同藥液時,先回抽管道內回血2-3ml,丟棄后注入5ml生理鹽水,再連接另一種藥液,確保藥物使用及時準確。
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本組患者血管病變嚴重,梗死面積較大,加之心功能差,低心排明顯,致死風險高,需要高水平的心臟??票O(jiān)護。內科護理的重點是,加強IABP的使用管理和監(jiān)測,維持有效循環(huán);使用心臟??扑幬锔纳菩墓δ芊乐沟托呐?;加強病情觀察,做好血流動力學的監(jiān)測和護理,為外科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外科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本組病例較少,經驗不夠豐富,仍有不到之處。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
[1]黃國暉,陳菲,張健群等.21例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的外科治療[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2,31(4):464-465.
[2]吉鳳慶,汪琴,王海燕等.一例雙瓣置換術后并發(fā)低心排腦出血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5):429-430.
江蘇大學臨床醫(yī)學專項基金(JDLCZX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