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湖南工業(yè)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0世紀日本箏樂器的改革研究
吳 丹
(湖南工業(yè)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箏樂器做為日本樂器中的一種在日本樂器發(fā)展歷史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日本文化以及民族傳統(tǒng),折射出其歷史的發(fā)展痕跡,并影響著其之后各種樂器的變遷。對箏樂器進行改革已經日漸被日本所重視,也成為我國樂器發(fā)展的重要參考?;诖耍疚木?0世紀日本箏樂器的改革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二十世紀樂器;日本箏樂器;改革策略
箏樂器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樂器之一,其見證了日本歷史的發(fā)展,成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日本箏樂器日漸發(fā)生了變化,加上人們對其所進行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讓其散發(fā)出與眾不同的氣息,通過對其在二十世紀所進行的改革,可以一窺日本樂器的發(fā)展,也能夠對于我國樂器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因此,相關人員要對二十世紀日本箏樂器的改革進行分析研究,為中國箏樂器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充足的營養(yǎng)。
箏是日本演奏樂器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器樂之一,是其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日本箏屬于撥奏弦鳴樂器之一,它是從中國唐代十三弦箏傳入的,其為長方形,桐木制成的長方形音箱上面有13根弦,每一支柱子支撐著一根弦。弦的材質最初是絹絲,后慢慢變成尼龍和聚酯纖維。琴柱的材料多為硬質塑料、木材或象牙。其在改革的歷程中逐漸呈現出特有的特點。首先,樂箏,也就是我國自唐朝傳入日本的十三弦箏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保存了當年的墨陽,在雅樂中得以應用。其次,十六世紀中的“筑紫箏”逐漸發(fā)生變化,到十七世紀,成為“俗箏”的形式,并呈現出一定的變化?!吧锪鳌迸c“山田流”兩者箏樂有所不同,但是其主要是各自傳承。第三,二十世紀初期,以宮城道雄為代表的音樂家們另辟蹊徑,在箏樂器方面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并推動了其在表演方面的發(fā)展,其與“傳統(tǒng)箏”相比被稱為“新箏”。
(一)箏弦制的變化
十九世紀之前,箏曲基本上都是以歌曲伴奏的形式出現,樂器獨奏的曲子少之又少。十三箏的制作使用的材質是絹絲,其音色相對而言比較單一,而且音量也不高,其表現力不足的缺點也日漸顯現。直至1921年,低音樂器在西洋音樂中普遍應用,宮城道雄在田邊尚雄的幫助下,研制出十七弦箏。十七弦箏是專門針對低音用的,其研制的成功填補了日本民族樂器中低音樂器的空白,打開了日本民族低音樂器的新篇章。此外,宮城道雄雖一直試圖研制八十箏弦,但結果并不理想。1960年,宮下秀冽成功研制出三十弦箏,目前的使用者均為宮下系的人員,其研制基礎就是把十三弦箏同十七弦箏合并組建而成。1969年,二十弦箏問世,其是由三木稔輔助野坂慧子完成的。1971年時,她在箏上做了象牙柱,又加上了一根弦,安裝了卷弦器和消音器,這種箏樂器雖然有二十一根弦,但是仍被稱為二十弦箏。隨后,十五弦箏、十八弦箏、二十弦箏相繼問世,低音樂器的演奏呈現異常繁榮的景象,野坂慧子的二十五弦箏的成功制作,更為低音樂器的演奏注入了新鮮血液。
(二)弦材質的變化
對于弦箏演奏來說,最好的弦材質非絹絲莫屬,其演奏出的效果非常好,余音繞梁,韻味悠悠。在現代社會中,由于對演奏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絹絲比較容易斷,影響演出,就將絹絲改成了尼龍,尼龍的音色比較接近絹絲。十七弦箏的材質就是絲,十三弦箏使用的是絲和滌綸,而二十弦箏則使用的是聚酯纖維。弦的重量也不盡相同,十三弦箏最輕,二十弦箏次之,相比較前兩者,十七弦箏最重。其中,十三弦箏中使用的各個絲的重量是一樣的,不僅如此,而且各個絲的粗細也無差別。關于弦的種類方面,三者也不相同,十三弦箏最為單一,只有一種,二十弦箏比較簡單,分為七種,而十七弦箏最為復雜,由七至十個種類的弦構成。三者之間,不僅弦的材質、種類、種類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連顏色也不相同。在這三種弦箏中,關于弦材質的顏色方面,白色為基礎顏色,應用最為廣泛,其中,十三弦箏的弦材質就是單一的白色,十七弦箏的弦材質,既有白色,又有黃色,由二者共同組成,至于二十弦箏,不僅有白色,而且有專門的弦添加的顏色,相對于十三弦箏和十七弦箏來說,這一點尤為突出。
(三)義甲的變化
在日本民族樂器的低音樂器中,箏的義甲的變化與箏的演奏姿勢和表演技術方法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其隨著它們的變化而變化。如,為了方便“Sukui tsume”技巧方面的演奏,生田檢校對箏的義甲進行了改造,將原本義甲比較長的長型義甲改成了方形。此外,山田檢校不僅將方形義甲變成了圓形義甲,還將演奏姿勢,由原來的側坐變成了現在的正坐。從最初的十三弦箏到十七弦箏、二十弦箏、二十五弦箏乃至八十弦箏,縱觀整個弦箏的發(fā)展變化來說,只有新箏階段,是對箏的主體部分的真正改革。對于日本這個民族來說,要想對樂器施行改革難度是非常大的,其主要以增加弦的數量使箏樂的音域范圍更加廣泛,以此來使箏樂的表現力得到加強。對于箏這種樂器來說,不同的流派都有各自的體系,一旦進行改革,必然會導致嚴重混亂局面的產生。所以,日本對于箏的改造,無非就是添加一些附屬品和零部件,加大弦的尺寸或添加弦的數量等等,關于箏的改造方面,從可以構想到現在,箏的構造基本上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哪怕是二十世紀多種多樣弦箏的問世,也沒有使其構造得以重大改變。
二十世紀日本箏樂器的發(fā)展改革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是其民族發(fā)展使然,是其國家改革中的必然。我們在對日本箏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對其精華予以吸取,對其糟粕予以去除,讓我國箏的發(fā)展越來越呈現明朗化態(tài)勢,為我國器樂的發(fā)展平添光彩。
[1]王金旋.日本現代尺八起源新論——基于對《虛鐸傳記國字解》的思考[J].音樂研究,2016(06):52-59.
[2]符麗琴.簡述日本箏流派的形成與傳承[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04):74-78.
[3]張英.談識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唱名音程感”[J].音樂天地,2014(01):21-23.
J632.32
A
2011年湖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二十世紀中日箏藝術比較研究-兼論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影響”(課題編號:11C04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