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念 肖 珊
(中國地質(zhì)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新聞報道中關于國際新聞和時事的報道,有相當一部分譯自外電。在涉及到恐怖襲擊、軍事行動、國際關系等問題時,國內(nèi)媒體援引或參照外電報道的比例更大。由于必須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媒體中“直譯”的情況比較普遍,其結果是漢語新聞的表意有可能部分偏離原文,甚至出現(xiàn)嚴重錯誤。本文僅就新聞報道中“聲稱負責”和“承認責任”兩個短語進行語用比較,試圖糾正前者泛濫的錯誤用法。
近年來,恐怖襲擊烏云一直籠罩著西方多個國家,恐怖勢力此消彼長,國內(nèi)關于此類新聞的報道也未間斷。比如最近的案例:
(1)兩起事件過后,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均宣布對襲擊負責。(2017年第7期《現(xiàn)代軍事》,報道英國曼徹斯特發(fā)生死亡22人的自殺性爆炸)
(2)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10月2日遭自殺式爆炸襲擊,極端組織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2017年10月3日,央視新聞頻道)
(3)美聯(lián)社2日上午報道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經(jīng)宣稱對槍擊事件負責。(2017年10月3日文匯報,報道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發(fā)生58人死亡的致命槍擊案)
有關此類流血事件的恐怖襲擊中,襲擊者事后通常會通過各種途徑透露身份,承認事件是其或其分支機構所為。這種“承認”在外電的報道中,均以“(某組織) claimed/claim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ttack(on襲擊目標)”來載明。而國內(nèi)媒體,包括很多主要媒體,只要轉(zhuǎn)載報道中的這句話,基本會成為“(某組織)宣稱(或聲稱)對(某個)襲擊負責”。就目前看來,這些事后露面的組織,通過這種聲明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其氣焰會更囂張,襲擊力度往往會加強,范圍會擴大。
然而遺憾的是,“聲稱負責”的組織并未承擔責任、付出代價、彌補損失或創(chuàng)傷。這與“負責”或“責任”的本意相去甚遠。那么,這種不準確或錯誤的用法,源頭問題在哪里?
王業(yè)奇(2014)研究發(fā)現(xiàn),外電譯文中“負責”這一用法與漢語詞典釋義偏離,甚至無法牽強對應。另有學者相信,新聞英語特定詞匯的大量使用(王雨,2012),增加了短時間內(nèi)翻譯的難度。還有人認為,這種泛濫成災的“負責”用法,實際上是新聞人或譯者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或者是魯迅時代“直譯”、“硬譯”死灰復燃造成的(陳效衛(wèi),2016)[1]。
要弄清新聞英語翻譯出現(xiàn)動詞“負責”誤用的原因,我們有必要對比漢語和英語詞典對相關詞語的解釋,并找出其中的差異,以及該差異可能導致的譯文失真問題。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六版)對“責任”的釋義如下:
①分內(nèi)應做的事:盡~。
②沒有做好分內(nèi)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追究~。
多數(shù)情況下,第一個釋義中,“責任”與“義務”是近義詞,但也有區(qū)別,此文不做闡述。第二個釋義中,“責任”可用“過失、失職”來解釋或替換,這種“責任”一旦發(fā)生,通常需要通過付出代價(道歉、賠償、辭職等)來彌補[2]。試看下面的新聞標題:
(4)普京承認對潛艇悲劇負有責任(2000年8月25日人民日報)
(5)利比亞正式承認洛克比空難責任(2003年8月17日人民日報)
(6)布什首次承認對伊戰(zhàn)爭負有責任(2005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7)(美國)呼吁日本政府承認(“慰安婦”問題)責任(2006年9月16日工人日報)
(8)安倍承認日本對“慰安婦”問題負有責任(2007年4月22日每日新華電訊)
在這些用例中,“責任”的用法為:施事主體+承認(+對某事件、問題+負有)+責任。施事主體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悲劇事件是失職的,或者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些新聞標題的對于“責任”的用法規(guī)范,符合通用習慣[3]。這些用例中“責任”可對應或基本對應第二個釋義,即“過失”。
其中例(7)的報道有下面這段內(nèi)容:
美國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 (2006年9月)13日一致通過眾議院759號決議草案,認為日本應對二戰(zhàn)中強行征用隨軍慰安婦的暴行負責,呼吁日本政府承擔這一責任,公開歷史真相,作出適當賠償,并有義務教育當代和今后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正確認識這段歷史。
在報道正文中,“承擔責任”即承擔過失,與詞典第二個釋義嚴格對應[4]。日本應如何承擔責任,美國的呼吁有三項:公開真相、作出賠償、教育后代正視歷史。這是日本對戰(zhàn)爭暴行甚至罪行的一種彌補,也是其應付的代價,這是全球正義的呼聲。
作為回應,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次年4月21日表示:
作為日本首相,他對“慰安婦”感到非常抱歉,認為日本對“慰安婦”的痛苦經(jīng)歷負有責任。日本應該謙虛地對待自己的歷史,并不斷審視自身的責任……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安倍的上述表示是為了在本月26日訪美前,平息美國輿論對日本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所持立場的批評。
在安倍的講話中,“責任”一詞實際上對應著詞典的兩個釋義。日本應不斷審視自己的責任,意味著它一方面應反省自己在慰安婦問題上的過失,另一方面也必須做好分內(nèi)應做好的事,即道歉、賠償、教育國民正確認識這段歷史等“補救”措施,因為這是任何負責任的政府和民族的分內(nèi)事。
在英語釋義方面,《牛津現(xiàn)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牛津詞典》)對responsibility一詞的釋義如下:
①(不可數(shù)名詞)being responsible;being acco untable:責任;負責。
②(可數(shù)名詞)something for which a person is responsible; duty:責任;任務。
第一個不可數(shù)名詞的釋義采用了簡單的形容詞形式進行解釋,語義并不明確。為了深入洞悉英語“責任”的名詞義項,我們有必要繼續(xù)探求釋義中出現(xiàn)的形容詞responsible作何解釋?!杜=蛟~典》解釋如下(為便于理解,漢語解釋做了調(diào)整):
①legally or morally liable for a duty,in a position where one may be blamed for loss,failure,etc.:有義務的;有責任的;應賠償損失的。
②involving the obligation to make decisions for others and bear the blame for their mistakes:(對……)負有責任的;責任重大的。
③trustworthy:可信賴的;可靠的。
④be the cause or source of:是……的原因或根源,應歸咎于……
形容詞的義項有四個,但名詞只有兩個,且《牛津詞典》名詞釋義對應的漢語注釋很顯然翻譯欠載,比如“歸因、歸咎”的意思并未在英語名詞釋義對應的漢語注釋中給出。這屬于“欠額翻譯”(undertranslation),根源是詞典漢語釋義信息不足[5]。(王晉瑞,2008)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動詞“負責”提供了兩個釋義:①擔負責任:這邊的事由你~。
②(工作)盡到應盡的責任;認真塌實:他對工作很~。
動詞第一項釋義中的“責任”基本對應著名詞項下的兩個義項,即分內(nèi)之事(義務)和失職可能導致的過失。第二項更進一步,“做好分內(nèi)之事”,即盡職,暗含了“認真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
英語詞匯中沒有單個動詞形式的“負責”,只有動詞短語be held responsible和be responsible for。比如:
(9)The boxing and taekwondo center mus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at (judging controversy).(2017年9月7日新華網(wǎng)英文版,國家體育總局因比賽中裁判判罰爭議對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領導班子予以通報批評)
(10)U.S.President Donald Trump said here on Monday that he believed Cuba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llness of the U.S.diplomats working in that island country.(2017年 10月 17日新華網(wǎng)英文版,美國總統(tǒng)認為古巴應為大量美國駐古巴外交官患病事件負責)
然而,在國內(nèi)媒體上出現(xiàn)的“聲稱對……負責”這個幾乎一成不變的“慣用語”中,“負責”一詞無法找到上述對應的漢語釋義[6]。
對比上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牛津詞典》對“責任”的兩個釋義,不難發(fā)現(xiàn)兩個差異。第一,英語詞典對名詞responsibility的義項采用了形容詞responsible進行釋義,但并未清晰界定“responsible”這一形容詞的特定含義,導致其漢語注釋只有“責任、任務(義務)”兩個近義義項,而且詞典用例較難區(qū)分差異性。第二,漢語詞典對名詞“責任”的釋義多了一項,即“過失”,而且明確規(guī)定“應當承擔”這一過失。
由于英語對這一名詞釋義的模糊性,我們進一步考察導致這種模糊語義的形容詞responsible。從英語詞典對responsible提供的四個義項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兩點:第一,前兩個義項涉及的“責任”可能包含loss、failure、blame、mistake 等過失或錯誤,與漢語詞典中名詞“責任”的第二個義項應承擔的“過失”基本吻合。第二,英語形容詞第四個義項是漢語詞典未能涵蓋的,即“(過失或錯誤)的原因、根源”。
了解新聞英語詞匯的特定含義,對準確翻譯至關重要。 (呂建寧,2011)本文例(1)至(3)中的動詞“負責”,均譯自或源自恐襲英語新聞,且屬于專門用語,其含義也很特別,詞典釋義無法準確對應,甚至不能牽強對應。在漢語的語境里,“對……負責”意味著盡心盡力,而且出現(xiàn)問題要承擔后果。漢語詞典的釋義涵蓋這兩個方面,基本沒有問題。恐襲組織雖“聲稱負責”,但從未“承認責任”,且無法實質(zhì)追責,那么問題一定出在翻譯過程或漢語譯文上[7]。
一般來說,對英語多義詞理解偏差容易導致誤譯。(何柳,2006)很可能是譯者未能考慮形容詞responsible第四個義項,并且只參考了名詞responsibility義項的漢語注釋(字面意思),才產(chǎn)生“(某組織)宣稱(或聲稱)對(某個)襲擊負責”這種不負責任的譯文,并且以訛傳訛,導致其大量轉(zhuǎn)載和使用,且有泛濫之勢。這種譯文從根本上說屬于“翻譯腔”,目標語屬于歐化文法[4]。(王國念、趙秋榮,2012)從翻譯過程而言,屬于“欠額翻譯”(undertranslation)。欠額翻譯會導致目標語表意失真,給目標語讀者的理解造成障礙。
既然恐怖組織只是叫囂發(fā)動了某起恐怖襲擊,甚至稱不上“承認責任”,事實上他們也從未對任何襲擊承擔過“責任”,那么媒體報道采用“(某組織)聲稱負責”的說法就嚴重失實,必須予以糾正。比較可行的方案是,把“(某組織)claimed/claims responsi bility for the attack (on 襲擊目標)”譯成“(某組織)宣稱(或聲稱)對(某個目標)發(fā)動了襲擊”,回避“責任”一詞。
同時,英漢詞典對名詞responsibility的釋義應加以改進,漢語注釋應更加準確。比如其第一個義項可修訂為“(不可數(shù)名詞)being responsible;being accountable; being the cause or source of(bad behavior or loss):責任;可解釋原因;是(惡行或損失的)原因、根源?!逼渲行抻喌牡诙€漢語注釋和增補的第三個小義項及漢語注釋,正好對應恐襲發(fā)動者(組織)對襲擊的聲明。
至此,我們比較了英漢語詞典對“責任”和“負責”的釋義,指出了英語詞典釋義不足、漢語注釋不準等問題,以及由此導致的外電譯文中 “(恐襲組織)聲稱負責”的錯誤表述,并提出了兩項改進建議。希望國內(nèi)媒體在報道或轉(zhuǎn)載類似事件時,摒棄已經(jīng)泛濫成災的錯誤表述,采用“(恐襲組織)聲稱發(fā)動了襲擊”,為準確報道新聞事件和規(guī)范使用漢語做出表率。
[1]陳效衛(wèi).恐襲,不要以“負責”的名義[J].新聞戰(zhàn)線,2016,(3):77.
[2]何柳.淺析新聞英語漢譯中的誤譯[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94-96.
[3]呂建寧.新聞英語語言特征及翻譯技巧[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73-74.
[4]王國念,趙秋榮.論大眾傳媒對漢語歐化的影響及對策[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6):105-107.
[5]王晉瑞.超額翻譯和欠額翻譯的成因探討 [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98-101.
[6]王業(yè)奇.小議“負責”[J].漢字文化,2014,(6):92-93.
[7]王雨.新聞英語詞匯特點與翻譯研究[J].新聞知識,2012,(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