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明
(廣寧縣其鑒紀念中學,廣東 肇慶 526300)
課堂改革路在何方
——廣寧縣元愷學校課改初探
高其明
(廣寧縣其鑒紀念中學,廣東 肇慶 526300)
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的傳、解為主體”。傳統(tǒng)教學強調(diào)知識的結論性,教師主宰教學過程,學生變成了陪襯?,F(xiàn)代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評教”,改變了傳統(tǒng)的剛性、靜態(tài)封閉型的教學設計。它要求多維、多向、動態(tài),教師、學生、教學情景都是教學資源,因此教學預設是彈性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為此,我們積極尋求理論支撐,在思想上轉(zhuǎn)變師生的理念,在實踐中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通過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元愷課堂文化品牌”。
傳統(tǒng)課堂;現(xiàn)代課堂教學革命;課堂改革
千百年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都在秉承著同一種模式,那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教,學生學”。唐朝的大文豪韓愈在他的大作《師說》中就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更明確的彰顯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功能與地位:傳播道理,傳授學業(yè),解答疑難。這些無不明確指出教師的傳(講)、解(還是講)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教師的傳、解為主體,學生都是被動的在聽、在習、在接。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已悄然換成了“新課程標準”(新課標),這一改變,直接地讓教與學的行為主體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改變。教學大綱的行為主體是教師,新課程標準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教學大綱描述的是教師應該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課程標準描述的是學生應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強調(diào)學生學到了什么。由此而見,在新課標下,課堂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新課標要求我們的課堂必須做到以學定教、以學論教,以學評教,以學生學會為目標。那么,課堂改革,路在何方?
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的傳、解為主體”。傳統(tǒng)教學強調(diào)知識的結論性,教師主宰教學過程,學生變成了陪襯。教學設計上是剛性的、靜態(tài)的、封閉型的,學生孤立于教學設計之外,是教學設計的接受者,對教學設計沒發(fā)言權,學生的活動是配合教師的需要。教師預設好流程,課堂按教學流程完成;整個課堂教學注重于教師“先教”,學生“后學”。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成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這必然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潛意識”根本無法暴露,特別是“相異構想”沒有顯示出來。教師僅僅是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并沒有關注這些問題學生是怎么想的。只是不斷地想把自己桶里的水倒到學生的小杯中,全然沒有想到學生的小杯并不是空的!學生就像容器一樣在“裝”知識,結果“能不能裝?想不想裝?”都被忽略了,教師除了布置大量習題的“題海戰(zhàn)術”和補課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導致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而掌握知識的效果卻極不理想。
現(xiàn)代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的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評教”。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是由自己動態(tài)生成的,特別是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升華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樣,教師的預設不但需要思考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思維碰撞點、思維交會點和三維目標的科學整合;而且要求從文本的解讀、學情研究出發(fā),為具體的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學生可能的思維觸角做準備,增加了不確定性。教師預設的寬度明顯增加,也拓寬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維發(fā)展。
現(xiàn)代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剛性、靜態(tài)封閉型的教學設計,它要求多維、多向、動態(tài),教師、學生、教學情景都是教學資源,因此教學預設是彈性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對課堂中師生關系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尤其是近二、三十多年以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悄悄的震撼著中國的教育大地,以教為主的模式逐漸被打破,“先學后教”“合作探究”“自主生成”的新課堂模式正以破冰的姿態(tài)取代“先教后學”的傳統(tǒng)模式。在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改革大潮中,也正在進行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相繼涌現(xiàn)出大量課堂教學改革先行者的成功個案。
魏書生━━六步教學法。
遼寧的魏書生在教改實踐中,推出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重視科學與民主。他的六步教學法包括定向、自學、討論、答題、自測、小結。因為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六步,因此叫“六步教學法”。
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江蘇洋思中學在秦培元校長的帶領下,從一所名不見經(jīng)傳、瀕臨關門的三流學校,一躍成為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名?!?,創(chuàng)立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
崔其升,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校長,被譽為“農(nóng)村教育的拓荒者”。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極具生命力、操作性、借鑒性的開放式“三三六”課堂教學全新模式。
東廬中學━━講學稿。
江蘇南京的東廬中學,以一份“講學稿”為抓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講學稿既是教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教師由原來帶著學生走進課本,轉(zhuǎn)變?yōu)閷W生預習后帶著問題走向教師,學生由題海戰(zhàn)術轉(zhuǎn)變?yōu)橄人伎己筇釂?,教師由原來圍繞課本轉(zhuǎn)轉(zhuǎn)變?yōu)榻處焽@學生轉(zhuǎn)。
上海育才中學━━“茶館式”教學。
上海育才中學的段力佩校長把“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引入課堂教學改革,并稱之為“茶館式”教學。
上海靜教院附校━━后“茶館式“教學。
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靜教院附校)張人利校長在總結茶館式教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另一種教學模式,重在把茶館式教學的模式發(fā)展和完善。
上述的校長和學校都是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開展課堂教學改革且卓有成效。這些成功個案,為我們山區(qū)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明確了發(fā)展方向,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我校地處粵西山區(qū),生源來自當?shù)貙W生和個別外來工子弟,他們的父母為了改變生存現(xiàn)狀,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打工,于是便有了“留守兒童”這個弱勢群體。他們長期缺少父母生活上的呵護和學習上的關心;而負責監(jiān)護他們的,有的是年邁體衰、文化層次較低的祖輩,有的是家里的親戚朋友。這些學生的學習意識模糊,學習方式和習慣更缺少家庭的監(jiān)督與指導。所以,他們的學習總處于被動接受地位,教師費時費事卻事倍功半?;诖?,如果能及早地引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在學習上學會自理,將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學習潛能,有效地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學習效能。
首先是改變教師的教學觀?!逗蟆桊^式’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講解不是學生習得的唯一途徑,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就不用講,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暴露學生的相異構想?,F(xiàn)代課堂就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不但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所以要徹底將傳統(tǒng)課堂的“先教后學”,轉(zhuǎn)變?yōu)椤跋葘W后教”,要“以學論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其次是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學生的知識不都是教師教會的,學生要獲得知識需要自己去構建、去生成,學生的學習需要對話,這種對話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生與自然事物的對話。課堂不應該是教師的教堂,而應該是學生的學堂。所以要徹底轉(zhuǎn)變傳統(tǒng)課堂的“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生成知識,來構建知識。
一是要轉(zhuǎn)變師生的理念。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理念的轉(zhuǎn)變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轉(zhuǎn)變了理念,才有可能接受并認同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二是要尋求理論支撐。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論作為支撐,沒理論支撐的改革只能是盲目的模仿,終成不了正果?!逗蟆桊^式’教學》為教師的教提供了完善的理論支撐,《學習金字塔理論》為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好的理論支撐。
三是要對標模仿。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被復制,而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期也不能一蹴而就,如何轉(zhuǎn)變課堂教學模式、如何開展學習的自主學習,如何評價課堂效能,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標桿,以進行對標模仿。
一種成功的模式、一個合理的流程、一份恰當?shù)脑u價體系都是讓前期課改事半功倍的最佳選擇。為此,我們把學校課堂教學改革規(guī)劃為四個階段,用三至四年時間來形成“元愷課堂文化品牌”。
第一階段:模仿期(能做)。通過與課改名校的對標模仿,全面啟動課堂教學改革,讓課改理念深入全體師生心中,并懂之、樂之、行之。同時加強理論學習,尋求到理論的支撐,著力推行傳統(tǒng)課堂向現(xiàn)代課堂教學轉(zhuǎn)變。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課堂,努力打造“有效課堂”。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第二階段:內(nèi)化期(會做)。從能操作新模式課堂轉(zhuǎn)向會操作新模式課堂,著力研究出提升課堂效能的具體方法,并逐步落實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同時歸納總結出元愷學校新課堂的模式與流程,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模式。
第三階段:特色期(細做)。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在各學科中規(guī)范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開設校本課程及課程超市,逐步實行走班上課,打造出具現(xiàn)代特色的課堂,創(chuàng)建校內(nèi)校外學習共同體,形成獨特的元愷課堂文化。
第四階段:品牌期(精做)。模仿是為了少走彎路,內(nèi)化是為了為己所用,特色是為了標新立異,從而形成具元愷特色的課堂文化,最后打造成自己的品牌,自成一派,并向周邊輻射,推而廣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課改路是艱辛的,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只要我們堅持在探索中前進,大膽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反思,不斷總結,課堂教學改革之路必定會走得更寬更遠。
參與文獻:
[1] 張人利.后“茶館式”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
[2] 佐騰學.靜悄悄的革命[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1.
(責任編輯:李曙豪)
高其明,男,廣東省廣寧縣其鑒紀念中學,數(shù)學一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