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偉 王雙騰
《紅樓夢》“殘荷”考辨
沈 偉 王雙騰
《紅樓夢》中林黛玉將李商隱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引作“留得殘荷聽雨聲”。各版本《紅樓夢》均將黛玉引句寫為“殘荷”,李商隱原詩在各版本中均作“枯荷”,“枯”、“殘”之異并非版本異文所致。《紅樓夢》對李商隱詩句的多處引用說明曹雪芹本人對李商隱詩歌十分熟悉,不會出現(xiàn)記憶誤差,“殘”當為曹雪芹有意改之?!皻埡伞痹诤苫ㄉL階段上更符合故事發(fā)生于秋天的時間背景,并與林黛玉的感傷性情相契合。一字之異體現(xiàn)出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時“煉字鍛句”的手法,以及清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文人化傾向。
《紅樓夢》;李商隱;殘荷
《紅樓夢》第40回記述“劉姥姥逛大觀園”時寫道:“(眾人)走不多遠,已到了荇葉渚。那姑蘇選來的幾個駕娘早把兩只棠木舫撐來,眾人扶了賈母、王夫人、薛姨媽、劉姥姥、鴛鴦、玉釧上了這一只……然后迎春姊妹等并寶玉上了那只……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瘜氂竦溃骸缓镁洌院笤蹅兙蛣e叫人拔去了。’”[1]“留得殘荷聽雨聲”出自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盵2]黛玉引句將李商隱原詩中的“枯荷”寫作“殘荷”。本文擬從“枯”、“殘”一字之異的成因入手,分析曹雪芹“煉字鍛句”的寫作手法,進而實現(xiàn)對《紅樓夢》創(chuàng)作特征更為客觀理性的認識。
《紅樓夢》“脂評抄本系統(tǒng)”諸各版本在傳抄過程中均有訛誤,故而后世學者分析“枯荷”“殘荷”一字之異時指出:“《紅樓夢》的版本是非常復雜的,因為在寫作階段,它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著。作者不斷加工修改,每個修改本又以抄本的形式流傳。所以,暫不排除抄寫失誤的可能?!盵3]不過在“脂評抄本系統(tǒng)”的各個版本中,包含第40回的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等均把黛玉引句寫作“留得殘荷聽雨聲”,而“印本”系統(tǒng)中的程甲本、程乙本同樣俱作“殘荷”??梢姡煊袼c李商隱原詩之間的一字之異并非《紅樓夢》版本流傳過程中產生的訛誤。此外,黛玉在引用詩句后接著說道:“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從前后語義的關聯(lián)性看,此處“殘荷”當與之前引用的詩句相對,因而黛玉所引詩句應作“留得殘荷聽雨聲”。另一方面,寶黛對話結束后,書中插入了一段景色描寫:“說著,已到了花溆的蘿港之下,更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盵4]“殘菱”與“殘荷”遙相呼應,也從側面證明“殘荷”當為作者原筆。
既然《紅樓夢》本身并無寫作“枯荷”的版本,那么這一字之異是否來自李商隱詩歌內部,也就是說《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一詩本身存有異文。對此我們可以對李商隱詩歌的版本情況進行梳理,劉學鍇先生指出:“根據(jù)比勘存世商隱詩集實為一個大系統(tǒng)之下四種不同的次版本系統(tǒng)”,即“《李商隱詩集》三卷本系統(tǒng)”、“《李義山集》三卷本系統(tǒng)”、“季滄葦振宜抄本、朱鶴齡注本及清編《全唐詩》的三卷本系統(tǒng)”以及“明代分體刊本系統(tǒng)”。[5]在各個系統(tǒng)的各個版本中,《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此句皆作“留得枯荷聽雨聲”,并未出現(xiàn)異文。因而“枯荷”當為李商隱原筆。另一方面,李商隱原詩之下多有后人注解,例如姚培謙評價此句:“秋霜未降,荷葉先枯,多少身世之感!”[6]紀昀則寫道:“不言雨夜無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說則盡于言下矣?!盵7]姚培謙生活于康熙晚期及雍正時期,紀昀生活于乾隆時期,與曹雪芹均處于同一時代,透過二人詩評可以看到,康雍乾時期,人們皆以“枯荷”為李商隱原句。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無從考證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時參照李商隱詩集的何種版本,但在李商隱詩集的現(xiàn)存版本中,《全唐詩》無疑是最為可能的選擇?!度圃姟烦蓵诳滴跄觊g,由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奉康熙之命,組織彭定求、楊中訥等眾多翰林共同編纂而成。曹雪芹為曹寅之孫,不論是少年時期對于唐詩的學習,還是成年后對于唐詩的引用,有著家學淵源的《全唐詩》自當成為首選,而在《全唐詩》中,此句同樣寫作“留得枯荷聽雨聲”。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蔣抱玄在其《民權素詩話》中寫道:“李義山詩云:‘留得殘荷聽雨聲’。與余意極合。悼秋庭中,有白荷一缸,秋來風雨,零落盡矣?!盵8]蔣抱玄之所以將李商隱詩句引作“殘荷”,極有可能是受《紅樓夢》影響而致,如其稱呼李商隱,既不直呼其名,也不用“玉溪生”、“樊南生”這樣流傳廣泛的別號,而是采其“義山”之字,這樣的稱呼便暗合林黛玉所言“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當然,依據(jù)現(xiàn)有資料,我們也無法完全排除蔣抱玄看到了李商隱詩集其他版本的可能,但出現(xiàn)于民國時期的異文在時間上顯然無法對曹雪芹寫作產生影響。由此可以肯定,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一詩本身并不存在異文,并且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時也必然深知原詩寫作“留得枯荷聽雨聲”。
如果《紅樓夢》與《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文本上均無異文,那么“枯荷”、“殘荷”的一字之異只可能來自曹雪芹自身,即“《紅樓夢》作者或記錯了一個字或故意改之。”[9]首先來看“記錯了一個字”這種可能。除了“留得殘荷聽雨聲”一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還有多處引用李商隱的詩句,如第15回中,“水溶(北靜王)見他(賈寶玉)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可量也?!盵10]“雛鳳清于老鳳聲”一句出自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其一》:“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又如第62回中,香菱解釋寶玉與寶釵的射覆時說道:“……后來我又讀李義山七言絕句,又有‘寶釵無日不生塵’,我還笑說他兩個(寶玉與寶釵)名字都原來在唐詩上呢?!盵11]“寶釵無日不生塵”一句出自李商隱《殘花》:“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兩處引用均與李商隱原詩絲毫不差。另有學者提出:“其(李商隱)發(fā)自心底的感傷、其無法排解的惆悵之‘悲’情,與《紅樓夢》之‘惆悵悲情’、全書是‘一把辛酸淚’的悲劇色彩和悲劇格調, 可以對看。”[12]可見,曹雪芹對于李商隱的詩作不僅字句上極其熟稔,并且意境上也實現(xiàn)了真正的融會貫通。在此情況下,若將“枯荷”、“殘荷”的一字之異簡單解釋為“記錯了一個字”,顯然過于武斷。
如此,“枯荷”、“殘荷”的一字之異便只剩作者“故意改之”一種可能?!都t樓夢》作為一部“文備眾體”的小說,詩詞是其整體構架中極為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曹雪芹在為書中人物“按頭制帽”代擬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大量引用前人作品穿插于行文之中。除“留得殘荷聽雨聲”外,在引用前人詩句時,改易原句的做法在書中還有多處,如同樣是在第40回中,賈母在大觀園設宴款待劉姥姥,紅樓群芳盡皆陪侍,席間行酒令取樂,“鴛鴦道:‘右邊是個‘大五長’。”薛姨媽道:‘十月梅花嶺上香。’”[13]薛姨媽所言“十月梅花嶺上香”一句出自唐代樊晃《南中感懷》,原詩為“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辈苎┣蹖ⅰ皫X上梅”改作“嶺上香”,顯然是為了行令時的押韻,如引用原句而不加修改,薛姨媽恐怕就要因錯韻而被罰酒。又如酒令行至薛寶釵時:“鴛鴦道:‘……左邊是‘長三’?!瘜氣O道:‘雙雙燕子語梁間’?!盵14]戚序本中,寶釵所對為“雙雙燕子語呢喃”,但“喃”與“三”并不同韻,飲宴場合行酒令時,群芳中最為精細的寶釵是斷不肯犯此低級錯誤的,故原文當從己卯、庚辰、程乙等本,寫作“梁間”?!半p雙燕子語梁間”一句出自劉季孫《題饒州酒務廳屏》,原詩為:“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京夢里閑?!?曹雪芹為配合骨牌上的點數(shù)將“呢喃”改作“雙雙”,即以“雙雙燕子”代指骨牌“長三”中分兩行平行斜排的綠色六點。再如林黛玉的酒令:“鴛鴦道:‘剩了‘二六’八點齊?!煊竦溃骸p瞻玉座引朝儀。’”[15]“雙瞻玉座引朝儀”一句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原詩為“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辈苎┣蹖?“御座”改為“玉座”,對此蔡義江先生注釋:“若非音訛,則為寓意(寶玉名)而改?!盵16]除第40回之外,改易原句的做法在書中還有多處,如第28回中,薛蟠宴請賈寶玉、馮紫英、蔣玉菡等人,席間行酒令時:“(馮紫英)唱完飲了門杯,說道:‘雞鳴茅店月?!盵17]“雞鳴茅店月”一句出自溫庭筠《商山早行》,原詩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馮紫英為“神武將軍馮唐之子”,在書中是一個性情豪爽,愛好拳腳的少俠形象。曹雪芹有意讓其說出“雞聲茅店月”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并將“聲”改作“鳴”,一字之差“或正表現(xiàn)其非有文墨者。”[18]以上改易引詩之處,或為符合情節(jié)設置,或為契合人物性情,可知“枯荷”、“殘荷”的一字之異必然蘊含著作者多方面的考量。
就字意而看,“枯荷”、“殘荷”十分接近。“枯”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枯,槁木也。”[19]即草木枯萎,如《禮記·月令》中“草木蚤枯”,《國語·晉語二》中“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其余如“干涸”、“憔悴”、“乏味”等意也都是從“槁木”這之一本義生發(fā)而來。后世詩詞中,“枯”多用來表現(xiàn)草木,如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一歲一枯榮”等?!皻垺眲t解作:“殘,賊也?!盵20]《倉頡篇》解釋為“傷也”,另有“摧殘”、“殘暴”、“殘余”以及“草木凋謝”之意。盡管“草木凋謝”為“殘”的引申義,但這一義項在詩詞寫作中使用率頗高,如李商隱《無題》“東風無力百花殘”、蘇軾《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等,《紅樓夢》中,林黛玉也曾于《葬花吟》篇末感嘆“試看春殘花漸落”。可見,“枯”、“殘”二字在形容草木衰敗時并無優(yōu)劣之分,雖然“殘”在義項上較“枯”更為廣泛,曹雪芹卻也不至于為此將“枯荷”改作“殘荷”。但當“枯”、“殘”用于形容荷葉時,其表現(xiàn)程度則有所差異,如元代張中《枯荷鸂鶒圖》所示,“枯荷”指荷葉于深秋時分葉瘦莖斷,色枯形萎,不復盛夏之明媚鮮妍;“殘荷”則指荷葉雖不如盛夏翠綠飽滿,卻只是由外向內逐漸殘破,為夏末初秋之景致??芍诤扇~的枯萎過程中,“殘荷”于時間上要早于“枯荷”?!都t樓夢》第37回寫道:“這年賈政又點了學差,擇于八月二十日起身?!盵21]第43回又言:“展眼已是九月初二日”,[22]據(jù)此可以判斷第40回中“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時間當在八月二十日至九月初二之間。再看這幾回寫大觀園群芳賞白海棠起詩社,湘云作東道請賈母等賞桂花吃蟹等情節(jié),場景皆為初秋景致。這一時節(jié),荇葉渚中的荷花雖已是“紅衰翠減”,有所殘敗,但荷葉遠遠未到“枯”的程度。因此,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上看,“殘荷”要優(yōu)于“枯荷”,曹雪芹將“枯荷”改作“殘荷”,當是出于文中描寫應時應景的細致考量。
另一方面,“枯”、“殘”二字的選擇還關系到林黛玉的性情及其對生命的體悟。黛玉引詩緣自寶玉嫌“破荷葉可恨”,要叫人拔去,黛玉卻立意要“留著殘荷”。短短數(shù)十字間,二人性格中的對立因素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如第31回寫道:“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想的也有個道理,她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故此人以為喜之時,她反以為悲。那寶玉的性情只愿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沒奈何了?!盵23]黛玉自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經歷使其有著極為強烈的凄涼之感,寶玉則一直生活于“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很難接受生命中的殘敗與不完整,只愿花常開,人常聚,故而無法欣賞“殘荷”之美。對于寶黛二人面對“殘荷”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蔣勛解讀道:“林黛玉是成熟的,因為她在父母離世之后感受到另外一種人生境界。寶玉還沒有到‘聽殘荷雨聲’的年齡與境界,可是黛玉卻常常在晚上聽夜雨打在瀟湘館竹葉上的聲音?!盵24]黃世中對《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一詩進行疏解時則直接引用林黛玉對“殘荷”的這段議論,并寫道:“(林黛玉)然于枯荷句竟至如許共鳴,則曹雪芹實以黛玉之漂泊無依,寄人籬下,為人所不容,其處境與義山有極相似之處?!盵25]蔣、黃二人選取身世角度解讀黛玉對于“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感發(fā),順著這一思路,我們可以依據(jù)黛玉的身世之感來對“枯”、“殘”進行辨析?!翱荨彼N含的衰颯氛圍,遠非“殘”可比擬,因而就承載情感而言,“枯”比“殘”更為厚重、悲涼。《紅樓夢》第31回中,寶玉、黛玉以贈帕題詩互表心跡,此時兩人已是心意相通,并且大觀園上下也對寶黛二人的戀情持默認態(tài)度,即如第25回中鳳姐打趣黛玉所言:“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盵26]可知寶黛婚姻悲劇在第40回時尚未露出端倪,此時黛玉年齡不過13歲,正是豆蔻年華,雖因身世之感而能欣賞殘葉冷秋,卻遠遠無法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悲涼,正如此前創(chuàng)作的《葬花吟》,雖然長歌當哭,如泣如訴,卻終是青春少女的繾綣柔情。黛玉心智發(fā)生轉變是在第42回之后,寶釵的好語寬慰,使黛玉感激之余,深自悔恨,巨大的精神負擔使其心理上趨于成熟,情感則更為消沉,此后創(chuàng)作的《秋窗風雨夕》《桃花行》《五美吟》諸篇再無《葬花吟》的傲然態(tài)度與抑塞之氣,而第76回于中秋圓月之下吟出的“冷月葬花魂”,一片“凄清奇譎”中,有的只是頹傷與無奈。據(jù)此可見,“枯”字所承載的近乎禪意的孤寂凄涼,只有經歷離別喪亂,飽嘗人世滄桑之后方能有所體味,而這種情感,顯然不是第40回中正值豆蔻年華的林黛玉所能感悟到的?!傲舻脷埡陕犛曷暋保苎┣蹖ⅰ翱莺伞备淖鳌皻埡伞?,以一字之異實現(xiàn)了黛玉引句與其情感上的完美契合。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紅樓夢》于文體上實現(xiàn)了真正的“文備眾體”,曹雪芹也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艱辛中將古典詩歌“煉字鍛句”的傳統(tǒng)真正融入小說創(chuàng)作,使小說由“君子弗為”的“街談巷語,道聽途說”,[27]最終化身為文人手中精雕細琢的藝術珍品,進而登上這一文體的巔峰。
[1][4][10][11][13][14][15][21][22][23][26]曹雪芹(袁世碩校).紅樓夢[Z].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517-518.518.185.780.520.521.521.472.550.410.337.
[2]李商隱(馮浩箋注).玉溪生詩集箋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7.
[3]張瓊.“枯荷”還是“殘荷”:寶黛愛情的預言[J].語文學刊,2005(7).
[5]劉學鍇.李商隱詩集版本系統(tǒng)考略[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6][7]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71.71.
[8]蔣抱玄(王培軍,莊際虹校輯). 校輯民權素詩話廿一種 [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
[9][12]王慶云.《紅樓夢》與李商隱[J].文史哲,2002.
[16][17][18]蔡義江新評《紅樓夢》[M].北京:龍門書局,2010.458.322.322.
[19][20]許慎(段玉裁注).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64.312.
[24]蔣勛.蔣勛細說《紅樓夢》[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1.273.
[25]黃世中.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卷8)[M].合肥:黃山書社,2009,2863.
[27]班固.漢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1535.
(責任編輯 叢文娟)
沈偉,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王雙騰,山東大學文學院博士(郵政編碼 266100)
I207.411
A
1672-6359(2017)04-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