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師文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 150001)
新史料新視角新體系新重點*
——評程早霞新著《雪域諜云——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
孫師文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 150001)
程早霞教授的《雪域諜云——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是研究美國西藏政策的歷史演變以及美國情報機構秘密插手中國西藏事務歷史的重要著作。本文從研究的史料、視角、體系 重點等角度出發(fā),對該著作的理論貢獻做了介紹和評價,闡釋了該著作對如何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的啟迪價值,有利于讀者深入理解把握中央治邊穩(wěn)藏的思想。
治藏;歷史;戰(zhàn)略
西藏地處祖國的西藏邊疆,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近代以來即成為帝國主義蠶食入侵中國邊疆的戰(zhàn)略要沖,冷戰(zhàn)開始后“西藏問題”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所謂“三T”(“臺灣問題”、“西藏問題”、“貿(mào)易問題”)問題之一。因此研究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且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學術界就“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這一問題開展了系統(tǒng)地研究工作,一時間涌現(xiàn)出一批相關學術論文。但近二十年來,我國學術界卻鮮有相關著作出版,著實是美中不足之憾。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在藏學研究領域,編寫一部專題性質(zhì)的著作時,一旦涉及現(xiàn)代,則往往面臨若干困難。文獻資料繁多,不易匯集,而重要檔案資料則實難獲??;不同的記述需要查實考證,對立的觀點則需秉公定讞;于材料之取舍、視角之選定、體系之構建、問題之提出與論斷上,又將困于重重顧慮;受一時政見之左右、個人情感之影響則致敘史失實,評論偏頗,陷于流俗。
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藏學研究界仍有一批墾荒者,直面困難,堅韌不拔,踏足向前。程早霞教授便如此這般,將其十年的心血傾注于新著《雪域諜云——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以下簡稱《雪域諜云》)之中。《雪域諜云》全書共十章,主要關注了美國西藏政策的歷史演變及美國情報機構秘密插手中國西藏事務的歷史。研讀全書,不難發(fā)現(xiàn)書中所呈現(xiàn)出的四點新意,即“新史料、新視角、新體系、新重點”。
《雪域諜云》一書在史料方面可謂翔實豐富,該書不但占有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而且在史料內(nèi)容與處理方面也頗具新意。從史料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程教授數(shù)度赴美,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查閱了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掌握了包括“馬克南入藏秘密旅行日志"在內(nèi)的大量珍貴一手資料。這些檔案資料鮮見于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著述之中,是我們研究美國政府涉藏秘密行動的重要史料來源。秉承著史料共享之精神,程教授將此珍貴文獻呈現(xiàn)于《雪域諜云》附錄中,為后世學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捷。在充分掌握新史料的同時,程教授又對于一些廣泛被國內(nèi)學者所使用的檔案資料進行了細致研讀與深入思考,并在這一過程中選擇了其審查"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這一問題的新視角。
回顧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研究情況來看,有兩種視角被廣泛采用。其一,從“冷戰(zhàn)”的視角出發(fā)審視“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 包括梅·戈爾斯坦(Melvyn C Goldstein)、克瑙斯(John Kenneth Knaus)、康貝(Kenneth Conboy)等人在內(nèi)的西方學者普遍采取這一視角。這部分學者將“西藏”視為冷戰(zhàn)時期美國挑戰(zhàn)中國的一個策略或一枚棋子,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及其間諜術在冷戰(zhàn)中的主要試驗田。其二,我國學者普遍從"中美關系"的視角出發(fā),認為美國對中國西藏的政策是在繼承英帝國炮制的否認中國對西藏擁有主權(Sovereignty)的所謂的“宗主權”(Suzerainty)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但在解釋這項政策時,美國又一直奉行雙重標準和實用主義原則:既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又在事實上把西藏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來對待,該政策服務于美國亞洲總體戰(zhàn)略和對華政策的需要。
程教授在對于原有史料的挖掘與新史料的把握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了另一種審查“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的新視角。程教授在書中指出,美國政府長期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從未公開否定其認為西藏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立場。美國的西藏政策是依據(jù)于美國對華政策的取向而非歷史事實進行的調(diào)整。在歷史進程中,美國傳統(tǒng)的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雖曾發(fā)生過變化。但在美國官方的政策層面,美國并沒能將這個政治意愿付諸實踐。即在政策討論與實踐之間,美國的西藏政策并沒能走上實質(zhì)的變化步驟。
目前,我國學界僅有《世界屋脊上的秘密戰(zhàn)爭》與《雪域諜云》兩部專著就“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這一問題展開了系統(tǒng)的學術探究?!妒澜缥菁股系拿孛軕?zhàn)爭》一書采取了紀事本末體的歷史著述體例,以大事記的方式探究了1942年至1972年,這段歷史時期美國對中國西藏的政策演變及其秘密行動。而《雪域諜云》一書的主體部分則采取了編年體的歷史著述體例,即在時間維度上深入探究了各時期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兩部著述之間看似記述體例上的差異,所反映出來的卻是不同學術視角下的兩種不同學術體系的構建。
回顧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持“冷戰(zhàn)產(chǎn)物”視角與 “雙重標準與實用主義原則”視角的學者在學術著述普遍更多的采取了紀事本末體的敘述體例,這是因為在這兩派學者的學術視野下,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是隨著重大歷史事實的轉變而發(fā)生轉變的。故此,學者們的學術成果將會以大事記的方式展開,極為詳細的敘述在各個重大歷史事實下的"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學者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模塊態(tài)。
《雪域諜云》一書秉承了“美國的西藏政策不變”的視角,故此在其看來,美國傳統(tǒng)的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雖曾發(fā)生過波動。但從美國官方的政策層面來看,并未將這個政治意愿付諸實踐。即在政策討論與實踐之間,美國的西藏政策并沒能走上實質(zhì)的變化步驟。無論歷史上,還是在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政府“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認為西藏是獨立國家,不承認西藏流亡政府”的原則是不變的。所以,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是具有歷史延續(xù)性的,是可以依照時間維度進行深入探究的。故此,程教授的研究則以時間為線索展開敘述,其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波態(tài)。
此處筆者需要加以說明的是,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的兩者敘述體例,究其原因是在于 "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這一問題本身太過復雜,加之資料與檔案的限制,使得這段歷史很難以一種極簡的敘述方式呈現(xiàn)。故此,在學者的研究成果中才會出現(xiàn)兩者不同的學術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兩者學術體系并無優(yōu)劣之分,兩者各有所長。因此《雪域諜云》一書中,學術體系重新構建的意義絕不在于顛覆,而在于其為后世學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查這一問題的邏輯思維方式。在原有的學術體系內(nèi)很多歷史細節(jié)會因體系結構所限而被學者們所忽視,而在新構建的學術體系內(nèi)這些歷史細節(jié)將得以有機會與世人相遇。
回顧"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這一問題的學術發(fā)展歷程,可以清晰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學界對一些重大重點問題的研究往往呈現(xiàn)出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這些重大重點問題依舊是學術界未能得到充分研究的“新重點”問題。究其原因除了由于中情局嚴格的保密制度,大量的歷史檔案不能解密之外,還因為我國大部分學者的相關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模塊態(tài)"學術研究體系所限,具體來看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模塊態(tài)"的學術體系的框架下,一些重要史實往往都只是作者觀點的佐證資料,大多服務于宏觀結論,處于述而不論的研究狀況。比如,國內(nèi)學界往往忽視“托馬斯父子西藏之旅”與“馬克南——白智仁秘密入藏”等問題的價值,缺乏相應的系統(tǒng)化研究。大部分學者只將視為美國在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平解放西藏"問題上的態(tài)度,是冷戰(zhàn)的產(chǎn)物,是美國阻止中國中央政府解放西藏的手段。
另一方面,在“模塊態(tài)”學術體系的框架下,歷史事實之間缺乏聯(lián)系性,成為了各自孤立的事件。比如,國內(nèi)大部分學者通常將“托馬斯父子西藏之旅”與“馬克南——白智仁秘密入藏”視為屬于同一歷史大背景下兩個孤立事件。而僅將“托爾斯泰——多蘭西藏之行”這一事件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的一次重要的涉藏活動,卻很少提及“托爾斯泰——多蘭西藏之行”對于日后中美關系中西藏問題走勢所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其與日后美國情報機構涉藏秘密行動之間的關系。
上述的這些重大重點問題,恰恰是程教授所高度關注的課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所構建的學術體系。在“波態(tài)”學術體系的框架內(nèi),歷史的敘事以清晰時間脈絡為線索,使得歷史的整個發(fā)展進程恢復完整,各個事件之間不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成為了一條曲線上不同的節(jié)點,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方向或高潮或低谷,起伏不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結合《雪域諜云》一書的相關內(nèi)容來看,程教授在這些重大重點問題上可謂成果斐然。在《雪域諜云》一書中,分別就“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官員首次秘密入藏”;“新中國成立前后中情局諜員馬克南、白智仁秘密入藏”;“從‘洛伊計劃’到‘哈里爾建議’——‘十七條協(xié)議’簽訂前后美國秘密策動達賴出逃”等問題專辟章節(jié)展開全面而又詳細的論述,對歷史原貌進行了高質(zhì)還原。同時,程教授還注重梳理國內(nèi)外學術界就"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問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綜述,這充分體現(xiàn)了史學工作者嚴謹負責的治史之風。結合歷史與現(xiàn)實來看,程教授的相關研究無疑是填補了學術界相關內(nèi)容的空白,在完善國內(nèi)外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同時,給后世學者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對于進一步還原歷史真相有著極為重要意義。
我國老一輩藏學家鄧銳齡先生曾贊稱《近代西藏的誕生》(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宛如一聲驚蟄的春雷,給關于西藏歷史研究的人們啟示一個新的研究天地的到來,也給渴望了解西藏的一切的人們帶來了溫潤的知識的新雨?!倍P者以為新著《雪域諜云》正是在這一聲驚蟄的春雷中,立足于新的研究天地,沐浴著溫潤的知識新雨,而茁壯成長的學術之樹?!堆┯蛘櫾啤肥且徊堪阎攸c立于現(xiàn)代、正視現(xiàn)實的作品,但又不是淺易的講義和應急的小冊子,而是經(jīng)過多年艱辛研究的結晶。程教授獨樹自己的見解,文風硬朗,力透紙背。相信渴求知識的讀者讀過此書,一定能對“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有個大致清晰的了解與認識。我想,這就是此書在藏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西藏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關系到新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內(nèi)外兩個大局出發(fā),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wěn)藏”的戰(zhàn)略思想,并以此核心形成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藏方略”。相信程早霞教授這部著作對于我們進一步理解領會中央治邊穩(wěn)藏思想具有重要的啟迪價值。
(責任編輯:育 東)
2016-12-29
孫師文(199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國學界涉藏話語研究。
D65
A
1672-1071(2017)01-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