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放
(中國人民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北京 100872)
從十月革命道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高 放
(中國人民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北京 100872)
以列寧為首腦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于1917年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后,經過六年艱辛曲折探索,終于開創(chuàng)了不發(fā)達國家要采取新經濟政策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和合作社,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隨后,由于蘇聯(lián)領導人提前結束新經濟政策,急于求成,改變?yōu)榧铀僦苯舆^渡到社會主義,又形成了權力過度集中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越來越偏離列寧開創(chuàng)的正路,陷入崎路和歧路,又一再延誤改革,終于變成絕路和死路,使俄國倒退、回歸資本主義老路和邪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沿著十月革命的正確道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沉重代價,終于取得三大成就。首先,形成新民主主義理論,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次,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雖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曾經照搬蘇聯(lián)模式,吃了不少苦頭,遭受重大損失;最后,改革開放以來經過總結正反面經驗教訓,終于探索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路和新路。今后要不斷拓展這條新路使之成為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大同的康莊大路。
十月革命;蘇聯(lián)模式;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要認清從十月革命道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命題,首先就要辨明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最近我應邀對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講演了《十月革命的十個問題》專題。依據(jù)我個人的研究心得,我講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由于以列寧為首腦的布爾什維克黨創(chuàng)造性地從理論和對策上解決了十月革命前后俄國社會發(fā)展面臨的十大問題,才指引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并且鞏固了革命勝利成果,指引俄國走上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這十大問題,簡而言之就是:第一,提出了帝國主義的理論,指明了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第二,提出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俄國這樣較為落后的國家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第三,俄國在1917年二月革命勝利、推翻沙皇專制政權后,不能停留在民主革命階段,而要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第四,依據(jù)俄國出現(xiàn)工農兵蘇維埃政權這個嶄新情況,俄國可能通過和平方式實現(xiàn)社會主義革命,即首先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把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權力轉交蘇維埃政權;然后在蘇維埃政權內部開展合法斗爭,向群眾揭露掌握蘇維埃領導權的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還要推行帝國主義戰(zhàn)爭等錯誤政策,使堅持革命路線的布爾什維克黨掌握蘇維埃政權的領導權,這樣就可以滿足廣大人民要“和平、土地、面包”的三大要求,然而由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在7月間鎮(zhèn)壓了廣大人民群眾要求“和平、土地、面包”的示威游行,同時取締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這樣才迫使布爾什維克黨轉而采取武裝起義、推翻臨時政府的方針。即使如此,在9-10月間列寧還三次向黨中央提出:只要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掌控的蘇維埃能夠與臨時政府劃清界限,還可能爭取和平發(fā)展,由革命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只是在和平發(fā)展已經不可能的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才毅然決然發(fā)動武裝起義。第五,要選擇我優(yōu)敵劣、我強敵弱、我實敵虛、我精敵疲的最恰當時機,經過周密準備,依靠工人赤衛(wèi)隊和起義士兵,定于10月24日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前一天發(fā)動首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起義取得勝利后立即召開全俄蘇維埃二大,宣布全部政權已經歸蘇維埃,選舉產生以列寧為首的人民委員會工農臨時革命政府,宣告十月革命取勝。第六,十月革命勝利后,首先的任務是要通過召開立憲會議,使廣大人民群眾認清其代表資產階級反對蘇維埃政權的反動面目,然后立即解散立憲會議,進一步鞏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第七,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爭取和平的迫切要求,蘇維埃政府發(fā)布的第一個法令就是和平法令,主張交戰(zhàn)國雙方立即就締結公正的民主的合約開始談判。當和平法令遭到英、法等協(xié)約國拒絕后,蘇維埃政府只好準備與德國單獨媾和。在布列斯特城進行談判中,德國提出要求俄國簽訂割地賠款的布列斯特和約。列寧認為,在紅軍尚未建立、敵我雙方軍事實力對比極度懸殊的條件下,只有善于妥協(xié),只好忍辱負重,以退為進,以空間換時間,先簽訂和約,待紅軍建立并且壯大后再廢除條約,收回失地。列寧力排眾議,反對革命空談,最終在黨中央委員會和黨代表大會上爭取到多數(shù)人贊同。1918年3月3日簽訂和約,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在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投降后13日立即廢除布列斯特和約。第八,關于無產階級專政與無產階級民主的關系。由于俄國無產階級當時只有約260萬人,而貧農卻有幾千萬人,所以1918年7月制定的第一部蘇維埃憲法中還是規(guī)定蘇維埃國家是無產階級與貧農專政,隨后才更多地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是國體,即規(guī)定無產階級是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資產階級則是被統(tǒng)治階級。由于建國初期資產階級極力反對蘇維埃政權,所以在蘇維埃代表選舉中剝奪資產階級分子的選舉權,列寧說這只是俄國的特殊情況。無產階級專政以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民主為前提,無產階級專政只是對敵專政,對己和友則是民主。第二國際理論家考茨基鼓吹“純粹民主”來反對蘇俄的無產階級專政是超階級的不符合實際的偏見。第九,列寧提出民族自決權口號,凡是不愿意分立出去的民族采用聯(lián)邦制與民族區(qū)域自治相結合的多層次的方式來解決俄國復雜的民族問題,在聯(lián)邦制之下分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xiāng)五種形式實現(xiàn)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這是有俄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好方案。第十,在蘇維埃國家初步鞏固后,1918年4月列寧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中就提出了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計劃。鑒于俄國是資本主義發(fā)展不足、社會生產力較為落后的國家,所以俄國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所謂逐步迂回過渡就是在過渡時期要充分發(fā)揮資本主義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積極作用,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加強工農國家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監(jiān)督和調控,使私人資本主義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同時,還要以高薪聘請資產階級專家,發(fā)揮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作用。
不料,1918年春天爆發(fā)帝國主義列強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里應外合,在嚴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蘇維埃國家被迫中斷逐步迂回建設社會主義的計劃,轉而采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即直接沒收大中小私營企業(yè)2000多家,對廣大農民征收余糧甚至口糧,以保證城市和軍隊糧食供應,停止使用貨幣,實行消費品的定量憑證供應,強制剝削者參加體力勞動等措施。列寧誤以為采用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可以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到1920年戰(zhàn)爭結束后,并沒有及時改變政策。到1921年初發(fā)生水兵暴動、工人罷工、農民反抗后,列寧才幡然悔悟,立即承認錯誤,轉而采取新經濟政策,除了對農民以征收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開放農貿市場之外,對發(fā)展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采取較1918年初國家資本主義的設想更加寬松的政策。主要采取租讓制,即把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礦山、森林、牧場、土地等資源和部分自己無力經營的企業(yè)租讓給外國資本家經營,其盈利按合同分成,互利雙贏;另一種租借制則是把資源租借給本國資本家經營,同樣按合同分成,互利雙贏。列寧于1921年曾經預期租讓制要實行50-60年之久,充分利用外國資本主義先進經驗和充足外資來發(fā)展社會主義。列寧于1921年4月11日在有關租讓制問題的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盵1]1671922年11月他在回答英國《曼徹斯特衛(wèi)報》記者提問時更加明確地闡明:“新經濟政策的真正實質在于:第一,無產階級國家準許小生產者有貿易自由;第二,對于大資本的生產資料,無產階級國家采用資本主義經濟學中叫作‘國家資本主義’的一系列原則。”[2]263早在1918年3-4月間列寧寫的《〈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的幾個提綱》中,就開列出一個簡明的社會主義的恒等式。什么是社會主義呢?列寧說:“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盵3]520簡而言之,社會主義就是依靠工農政權,樂于吸收資本主義各國的文明成果,這樣社會主義才能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文明更新更好更高的社會主義文明。依我體會,列寧在1921-1923年制定新經濟政策時,實際上還提出了新政治政策和新文化政策,其重點是消除封建專制主義、官僚主義余毒和小農意識、資本主義唯利是圖意識等等,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培養(yǎng)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傊?,列寧晚年已經初步認識到不發(fā)達國家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特殊規(guī)律在于:第一,要充分吸收資本主義的一切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滅資本主義;第二,要徹底清除封建主義余毒,不能讓其滲透到社會主義體制中來;第三,要逐步迂回建設社會主義,不能急于直接建成社會主義;第四,要逐步積累共產主義因素,更不能急于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
列寧在1921年10月18日發(fā)表的《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總結了十月革命勝利以來如何首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致力于肅清中世紀封建制度的殘余,而且已經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蘇維埃民主制度,取代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列寧說:“我們確實很自豪,因為我們有幸能夠開始建設蘇維埃國家,從而開創(chuàng)全世界歷史的新時代,由一個新階級實行統(tǒng)治的時代?!盵4]566-567“我們的十月革命也開辟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笨偨Y十月革命四年來的歷史經驗,列寧堅信:“重要的是堅冰已經打破,航路已經開通,道路已經明確?!盵3]569十月革命所指明的這條道路是什么道路呢?原先以為可以通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通往共產主義,實踐表明“我們遭受的失敗最多,犯的錯誤最多”,“如果原先的道路在當前這個時期證明不合適,走不通,就選擇另一條道路來達到我們的目的”。[4]569這就是只有“實行新經濟政策”,大力發(fā)展合作社,才能“在實際生活中能把人民從小農經濟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引導到社會主義。同個人利益結合,能夠提高生產;我們首先需要和絕對需要的是增加生產”。[4]570“為了做好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準備(通過多年的工作來準備),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些過渡階段。不能直接憑熱情,而要借助于偉大革命所產生的熱情,靠個人利益,靠同個人利益的結合,靠經濟核算,在這個小農國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橋梁,通過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否則你們就不能到達共產主義,否則你們就不能把千百萬人引導到共產主義。”[3]570這表明列寧給俄國這樣的小農國家指出的正確道路是: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國家資本主義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
才54歲的列寧,1924年1月過早病逝后,后來蘇聯(lián)領導人繼續(xù)沿著列寧開辟的實行新經濟政策通往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前進,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恢復了遭到七年外戰(zhàn)內戰(zhàn)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1928年開始施行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出現(xiàn)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國家工業(yè)化的熱潮??墒菑?929年起黨的領導人就轉向推行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線,提前結束列寧確定的新經濟政策和國家資本主義方針,急速停止租讓制與租借制,1930年開始用行政命令和群眾運動辦法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展開全面進攻,工商業(yè)中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成分都被排擠出局,在農村開展農業(yè)全盤集體化運動,急于把初級合作社改變?yōu)榧w農莊,把富農階級也消滅了,富農分子都被集中遣送到遙遠的外地,還強制勞動改造,把農民的農具、牲畜等也都歸集體農莊所有。1932年底宣布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后又推行第二個五年計劃。1936年又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小農經濟,消滅了城鄉(xiāng)資產階級,使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國營經濟和集體農莊集體所有制經濟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使全蘇聯(lián)社會只剩下工人階級和集體農民兩大階級以及勞動知識分子階層,宣布馬克思主義理想的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已經變成現(xiàn)實。當時全世界各國勞動人民都為蘇聯(lián)消滅剝削階級、實現(xiàn)了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型社會主義社會倍感鼓舞。1936年蘇聯(lián)還通過了第三部憲法,宣告蘇聯(lián)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全部權力屬于城鄉(xiāng)勞動者,由勞動者代表蘇維埃行使之”。憲法還規(guī)定勞動者蘇維埃代表的選舉實行普遍、平等、直接、無記名投票的原則,取消以往對剝削者選舉權的剝奪和對農民選舉權的限制,體現(xiàn)出蘇聯(lián)已經實現(xiàn)了全民一律平等的民主選舉。1939年俄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又制定了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計劃。實際上1936年宣布建成了的社會主義,只是在生產力和人均國民收入方面低標準的社會主義。急忙用行政命令消滅私有制的社會主義還沒有很好鞏固與充實,到1939年又要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顯然是違背不發(fā)達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lián)依舊推行急于求成的過左路線,1946年就提出能夠在蘇聯(lián)一國建成共產主義。經濟恢復后,50年代蘇聯(lián)就開始搞共產主義建設工程。戰(zhàn)后,蘇聯(lián)幫助東歐多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墒?,蘇聯(lián)的大黨主義、大國主義使新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得不照搬有嚴重弊病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在1952年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指定由馬林科夫取代他在大會上作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并且把馬林科夫選為新中央領導班子的第二號人物,顯然他是指定馬林科夫為自己的接班人。1953年3月5日,他因突發(fā)中風逝世,以72歲結束了他黨政軍三大職的終身制。斯大林率先實行的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和指定接班制,這“三制”明顯違背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制原則,帶有沙皇君主專制的色彩。蘇聯(lián)從30年代中期起,一方面用行政命令手段消滅了一切剝削階級,另一方面又培植了一個高薪特權官僚集團。蘇聯(lián)黨政軍高級干部的工資待遇,在30年代中期已經超出最低工資約30倍,到50年代初期又擴大到約50倍。蘇聯(lián)模式急于求成的過左路線,已經把列寧開創(chuàng)的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變成為崎嶇曲折之路。
在斯大林之后,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等后繼的領導人,在長達30多年時間內基本上沿襲了斯大林的過左路線、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和命令經濟體制,一再延誤了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更使得社會主義的崎路變?yōu)槠缏?。?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總書記后,逐步轉向右的方面,更使蘇聯(lián)模式社會主義陷入絕路和死路。到1991年蘇共亡黨、蘇聯(lián)亡國后,俄羅斯又回到資本主義的老路和邪路。逐步偏離列寧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最終必然由歧路和邪路蛻變?yōu)榻^路和死路從而葬送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倒退到資本主義的老路和邪路,這是慘痛的歷史教訓!
1949年7月1日,毛澤東在為紀念中共建黨28周年發(fā)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這篇雄文中,曾經深刻指明了十月革命對中國的重大深遠影響。他這樣說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盵5]1471那么,近百年來,中國人民是怎樣走俄國人開創(chuàng)的十月革命之路呢?我認為這是當今我們在紀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時非常值得回顧和反思的一件大事。
據(jù)筆者的研究和思考,百年來中國人民沿著十月革命道路前進,大體上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中,中國共產黨人都犯過簡單照搬十月革命經驗和蘇聯(lián)模式的錯誤,同時在總結挫折教訓的基礎上又都有自己獨立的創(chuàng)新。在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仍然面臨著徹底鏟除蘇聯(lián)模式弊病的艱巨任務。百年來,十月革命道路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這三個階段的長遠、曲折影響,這是符合辯證唯物論所指明的客觀事物總是波浪式起伏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的,也是符合人類認識論總是螺旋式逐步上升的規(guī)律的。這也表明,不發(fā)達國家實現(xiàn)社會主義更應認清其特殊規(guī)律。
首先,看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第一階段。十月革命加速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21年在蘇俄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黨創(chuàng)建后即投入了反帝、反封建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斗爭。由于建黨初期黨的力量弱小,按共產國際指示,實現(xiàn)了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同推進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共領導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統(tǒng)治。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右派掌權后,中共獨立自主地開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為了反擊國民黨右派的進攻、高舉武裝斗爭的旗幟,中共于1927年8月1日領導南昌武裝起義,12月11日又在廣州領導武裝起義。上海起義、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三次城市起義可以說都是學習十月革命經驗的壯舉。這三次城市起義的規(guī)模證明了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采取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方式奪取政權,這條道路是走不通的。
正是在1927年秋后,毛澤東于9月9日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大眾舉行秋收起義,進軍長沙失利后,轉而將起義軍整頓改編,轉移到井岡山,在敵人統(tǒng)治薄弱的山區(qū)安營扎寨。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在湘南宜章縣也發(fā)動工農起義,建立了工農政權。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軍轉移到江西寧岡礱市與毛澤東的隊伍會師,在井岡山成立了工農革命軍。6月4日根據(jù)在上海的黨中央來信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5月底在寧岡召開了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蘇維埃政府。從此,“蘇維?!焙汀凹t軍”這兩個標志十月革命勝利成果的神圣、神奇的種子都移植到中國來了,并且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開花結果。紅軍與蘇維埃政府的建立,使井岡山成為中共領導的第一個最有實力和影響的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從1927年到1931年,在廣東海陸豐兩縣、鄂魯皖邊區(qū)、廣西左右江地區(qū)、海南島瓊崖山區(qū)都成立地方性的蘇維埃政權。各地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紛紛建立,在理論上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也就是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展的前景是什么樣的重大的問題。毛澤東于1928年10月5日發(fā)表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同年11月25日發(fā)表的《井岡山的斗爭》;1930年1月5日寫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年5月《反對本本主義》等文章中把馬列主義原理和十月革命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jù)”、以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政權的理論。①評見拙文《馬克思主義在現(xiàn)代中國獨創(chuàng)性的發(fā)展——對毛澤東開創(chuàng)的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理論的歷史考察》,載《馬克思主義研究叢刊》1984年第3期,收入高放文集之二《社會主義在世界和中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第396-421頁。各地蘇維埃紅色政權紛紛建立后,1931年11月進而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制定了憲法,把江西瑞金作為首都(瑞金改名為瑞京),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中國的蘇維埃革命運動歷經10年之久,到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實行第二次國共兩黨合作時,才把中國工農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與新四軍,蘇維埃政府才改名為陜甘寧邊區(qū)政府。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對十月革命的經驗又有重大的新發(fā)展。這就是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基礎上吸取理論界研究的新成果,于1940年發(fā)表的《新民主主義論》。這個新理論昭示我們,要認清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同于俄國那樣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不可能像俄國那樣,在1917年二月民主革命勝利后只經過8個月就可以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將較長時期在農村堅持斗爭,并且在農村根據(jù)地堅持新民主主義建設,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后將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待將來實現(xiàn)了國家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社會化才有條件過渡到社會主義。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實際上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論、新民主主義建設論、新民主主義國家論和新民主主義社會論。這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嶄新理論。
到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取得勝利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進而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革命力量團結一致。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5]1480俄國十月革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城市武裝起義、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中國則是沿著俄國十月革命開辟的道路,采取工農武裝割據(jù)、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這是既繼承十月革命的傳統(tǒng),又開拓創(chuàng)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應該說,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對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正路的新拓展。
其次,看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第二階段。即1949年建國以后,至1978年,蘇聯(lián)模式對我國越來越深的影響,使我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了一段彎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勝利后,本來是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要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共同綱領》中還規(guī)定:“國家資本與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為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在必要和可能的條件下,應鼓勵私人資本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例如為國家企業(yè)加工,或與國家合營,或用租借形式經營國家的企業(yè),開發(fā)國家的資源等?!薄豆餐V領》顯然是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綱領。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劉少奇代表中國共產黨于9月在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在協(xié)商過程中,有些代表提議把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寫進共同綱領中去,但是我們認為這還是不妥當?shù)摹R驗橐谥袊扇∠喈攪乐氐纳鐣髁x的步驟,還是相當長久的將來的事情,如在共同綱領上寫上這一個目標,很容易混淆我們在今天所要采取的實際步驟。無疑問,中國將來的前途,是要走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去的。……但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對于這些事情,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很可以在將來加以討論。在中國采取社會主義的步驟,必須根據(jù)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和全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的要求。到了那時候,中國共產黨也一定要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shù)民族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進行協(xié)商并共同地加以決定?!盵6]435毛澤東在1952年9月5日回復著名民主人士、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的信中也強調:“要遵照《共同綱領》,對資產階級講社會主義,在現(xiàn)在卻是言之過早,在少數(shù)人想想是可以的,見之實行是不可以的。”[7]594可是再過9個月后情況發(fā)生變化。
1953年6月15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yè)化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盵8]81這實際上是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這次政治局會議還不指名地批評了“鞏固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的右傾觀點。促成中央轉變思想觀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內方面是到1952年底我國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在1951年“五反”運動中暴露了一批資本家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財產、偷工減料和盜竊國家情報五種違法活動嚴重,同時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yè)互助合作組織發(fā)展較快,1953年我國已開始執(zhí)行第一個發(fā)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國際方面則是1949年形成以蘇聯(lián)為首的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后,中國是社會主義陣營擁有5億多人口的最大國家,50年代蘇聯(lián)已在熱火朝天地開展共產主義建設,在東歐7個國家都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南斯拉夫共產黨因不照搬蘇聯(lián)模式已被共產黨情報局開除,國際形勢逼人,如果中國還停留在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就顯得過于落后了。上述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原定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長一些時間實現(xiàn)。當時形象的說法是:國家工業(yè)化像是鳥的軀體,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像是鳥之雙翼。
可是由于急于求成的指導思想,到1956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工業(yè)化初奠始基,就提前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我國就宣布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由原定10年至15年或者更長時間提前只用3年時間就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從1950年起,我國社會上流行的口號是:“蘇聯(lián)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钡牵?956年2月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對斯大林的批判引起我們對蘇聯(lián)模式的警覺和思考。毛澤東于1956年4月25日發(fā)表《論十大關系》,1957年2月27日又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兩篇重要文章,提出要“對蘇共犯過的錯誤”引以為戒。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有許多重要成果,其中新黨章還按照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實行黨代表大會的年會制和常任制,這是發(fā)揚黨內民主的嶄新舉措。1957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國開展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號召廣大知識界人士大鳴大放,幫助黨整風。有些人在幫助黨整風的鳴放會上,發(fā)表了較為尖銳的批評意見。可惜的是此后在全國開展了反對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猖狂進攻的反右派運動,并且認為這是繼經濟戰(zhàn)線之后政治思想戰(zhàn)線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從此,蘇聯(lián)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線對我國的消極影響越來越深重。1958年我國掀起高舉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群眾運動。1958年5月中共八大第二次會議提出了急于求成的“左”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其要點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力求多快,難以好省。所謂大躍進主要是要在1958年一年之內就要把鋼鐵生產從500萬噸翻一番,要求達到1070萬噸。同時還要把1956年剛剛基本上完成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進一步擴大、合并,建立“一大二公三高四純”的人民公社。1958年全國刮起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旋風。當時還盛傳全國都要以供給制取代工資制。三面紅旗運動在實踐中遇到重大挫折后,1959-1961年出現(xiàn)三年嚴重困難時期。
經濟有所恢復后,1963-1964年中蘇兩黨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展開大論戰(zhàn)。其中,反對蘇共的大黨主義、大國主義,主張各黨獨立自主,捍衛(wèi)國家主權等,是合理的、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在論戰(zhàn)中我方發(fā)表的一系列大批判文章,現(xiàn)在看來是較為充分地顯示出極左的觀點,如對世界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和世界革命的形勢作了過高的估計,主張要進行無產階級世界革命,“逐步實現(xiàn)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完全勝利,建立一個沒有帝國主義、沒有資本主義、沒有剝削制度的新世界”。[9]5在這種總認識的指引下,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斗爭的首要性和緊迫性,強調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地區(qū)是目前打擊帝國主義的革命風暴的主要地區(qū),它同國際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構成當代兩大歷史潮流,暴力革命是世界各國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等等。在這種思想指引下,進而于1966年發(fā)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力圖以中國為基地進一步推進世界革命。筆者手邊收藏著一本“文革”期間重要文件匯編的紅皮書,其中收錄了1967年11月發(fā)表的題為《沿著十月革命開辟的道路前進》的重要文章。此文是為紀念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50周年而寫的。當時筆者就非常認真地研讀并深入思考此文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文中把十月革命的道路簡明地歸結為實現(xiàn)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道路。文中特別指出:蘇聯(lián)和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被現(xiàn)代修正主義者篡奪了政權,已經全面復辟資本主義,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打開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通向共產主義的道路。實踐表明,上述這些論斷都是不切實際的,是對十月革命開辟的正確道路的偏離。隨后甚至認為,現(xiàn)時代是“帝國主義走向全面崩潰、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的時代”?,F(xiàn)在看來當時對時代的這種判斷顯然是不切實際的。6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正帶頭掀起以電子信息為先導的新科技革命。信息化是繼18世紀蒸汽化、19世紀電氣化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浪潮。當時帝國主義并沒有全面崩潰的征兆,而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還比較薄弱,也難以走向全世界勝利。當時人們是指望以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來推進無產階級世界革命取得成功,這樣就能使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傊陨纤挟敃r的認識觀點,現(xiàn)在看來都是偏離十月革命經驗的。
實踐表明,“文革”十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蘇聯(lián)模式一樣都嚴重地偏離列寧開創(chuàng)的十月革命的正路,走了一段彎路。總之,我國在建國后近30年中雖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深受蘇聯(lián)模式弊病之害。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之后,我國經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
最后看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第三階段,即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怎樣沿著十月革命正路,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最早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花35天時間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熱烈討論黨的工作重點要從階級斗爭轉向現(xiàn)代化建設問題,并且要求解決“文化大革命”中遺留下來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緊接著,同年12月18-22日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決定糾正過去黨在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上曾經發(fā)生過的“左”的錯誤和傾向,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從以往盛行的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全面恢復并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行動路線。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鮮明提出:要順利實現(xiàn)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道路上來,“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艾F(xiàn)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下,認真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xiàn)象,實行分級分工分人負責”;“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10]4,6-7,11三中全會所作出的這些決定應該說都是旨在糾正我國以往照搬蘇聯(lián)模式急于求成的過左路線和缺少民主和法治的弊病,要糾正以往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陷入崎路和歧路的錯誤,回歸十月革命新開創(chuàng)的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路。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要進行重大改革是出于以下原因:“兼職、副職不宜過多。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精力有限,左右上下兼職過多,工作難以深入”;“從長遠著想,解決好交接班的問題”。[11]321“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xiàn)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xiàn)象,家長制現(xiàn)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xiàn)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xiàn)象。”[11]327“這種現(xiàn)象,同我國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有關,也同共產國際時期實行的各國黨的工作中領導者個人高度集權的傳統(tǒng)有關?!盵11]329“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毛澤東同志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fā)生?!盵11]333鄧小平在同年8月23日回答意大利記者奧·法拉奇提問時斷言:“一個領導人,自己選擇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種封建主義的做法。剛才我說我們制度不健全,其中也包括這個在內?!盵11]347以上引證表明,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鄧小平就已經從自己長期的親身經歷中深切認識到,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克服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克服斯大林帶頭實行的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和指定接班制這三大制度性、體制性的弊端,以及與此相關的官僚主義、高干特權等弊病。只有從這個關鍵問題著手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蘇聯(lián)模式的崎路和歧路,回到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的正路。
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深刻指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2]2-3前面筆者曾經引用了毛澤東于1949年6月30日寫成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總結我們黨建立28年的歷史實踐經驗時所說的:“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過了33年,鄧小平在重新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卻改變?yōu)椋骸白咦约旱牡缆罚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蔽艺J為,這并非是完全否定“走俄國人的路”,而是表明我們還要繼承俄國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的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路,還要克服后來蘇聯(lián)模式使社會主義越走越偏的崎路和歧路,進而另辟蹊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隨后,鄧小平本人對此作了更加明確的闡釋。他于1985年8月28日發(fā)表的以《改革是中國發(fā)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為題同非洲朋友談話中坦誠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lián)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赡芰袑幍乃悸繁容^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lián)的模式僵化了?!盵12]1391988年5月18日鄧小平以《解放思想,獨立思考》為題對非洲朋友發(fā)表的談話中又講到:“坦率地說,我們過去照搬蘇聯(lián)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我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但沒有解決好。我們現(xiàn)在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盵12]261再隔一周,即5月25日他會見捷共中央總書記雅克什時又說:“過去我們中國照搬別人的,吃了很大苦頭。中國只能搞中國的社會主義?!盵12]265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的上述這些肺腑之言,顯然表明,只有繼承并發(fā)揚列寧晚年探明的通過新經濟政策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路,糾正蘇聯(lián)模式走偏了的崎路和歧路,才能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
1987年,中共十三大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9年的實踐經驗,首先指出中國將在上百年的很長時間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十三大報告還第一次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包括十二個主要觀點: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jù)本國國情,走自己的路;第三,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有一個很長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第五,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第六,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必要條件;第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兩大特點;第八,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方針互相結合、缺一不可;第九,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來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第十,執(zhí)政黨的黨風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第十一,以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四項原則來發(fā)展同各國政黨的關系;第十二,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等等。十三大報告還專門就我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方案,即第一步到1980年使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基本上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基本上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十三大提出了七點要求,主要是實行黨政分開,進一步下放權力,改革政府工作機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會協(xié)商對話制度,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這些觀點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任務、動力、條件、布局和國際環(huán)境等基本問題,規(guī)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道路。十三大之后,每隔五年召開一次黨代表大會都重新總結新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豐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1992年,中共十四大依據(jù)鄧小平1992年1-2月間在南方談話的內容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比十三大提出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前進了一大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是在鄧小平逝世后7個月召開的,這次大會最顯著的特點是把鄧小平創(chuàng)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命名為鄧小平理論,并且認定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進而在新黨章中規(guī)定,中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大會新增加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指明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了建設政治文明的任務,強調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2007年中共十七大第一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予以新的說明。中國特色在社會主義道路中除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外,新增加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目標改變?yōu)椤敖ㄔO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七大指明是“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體系”。十七大報告還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還指明“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主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十八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新增加了“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的內容,十八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外,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中道路是實現(xiàn)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證,三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十八大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特別是在國際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贏的精神”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對中共十七大“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新發(fā)展。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貫徹執(zhí)行十八大決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個地球好家園等方方面面,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得到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同聲贊賞。這項偉大倡議對引領新全球化、改變世界格局、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與合作共贏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理論體系、社會制度、總體布局等問題有過多次深刻的論述。他于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的講話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世界社會主義思想近五百年來的發(fā)展圖譜。其中講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邏輯。他說,第一個在大國把科學社會主義付諸實踐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和后來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20世紀初,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shù)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實現(xiàn)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十月革命勝利后,究竟如何搞社會主義,沒有先例,列寧進行了深入思考和艱辛探索?!盵13]21經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的轉變,列寧晚年對十月革命道路和新經濟政策的初步實踐進行了總結,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設想。后來蘇聯(lián)模式“逐步形成的過分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其主要特征是:在所有制上實行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經濟體制上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在發(fā)展戰(zhàn)略上以重工業(yè)為重點追求外延式粗放增長,片面強調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在政治上權力過分集中、黨政不分、終身制、家長制、個人崇拜,等等”。[14]32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筆者認為,正是由于蘇聯(lián)和大多數(shù)社會主義國家執(zhí)政的共產黨一再延誤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才讓歷史和現(xiàn)實的諸多原因相互交織,最終導致1989-1991年蘇聯(lián)東歐發(fā)生雪崩式的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重創(chuàng)。我們黨正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沉重代價,才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人民在近30年之中吃盡了蘇聯(lián)模式的苦頭之后,又在30多年改革開放的奮斗中備嘗了甜頭而結成的碩果。依筆者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我們黨和人民延伸并擴展了十月革命后列寧開創(chuàng)的不發(fā)達國家逐步迂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路,正在大力糾正后來蘇聯(lián)模式偏離正路陷入的崎路和歧路,從而才能避免重蹈蘇聯(lián)覆轍,避免最終陷入絕路和死路,并且重新逐步把這條正路拓展為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大同的康莊大路。要完成這個歷史使命,看來依然任重道遠,尤須炎黃子孫世代不懈地持久奮斗,力爭為人類的福祉多作貢獻。
[1] 列寧全集:第4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 列寧全集:第4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 列寧全集:第3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8] 毛澤東選集:第5卷[M].豎排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9] 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M]//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zhàn).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4]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干部讀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FromOctoberRevolutiontothePath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GAO Fang
(Schoo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Lenin, the Bolsheviks acquired success in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With six years of painstaking exploration, the Bolsheviks adopted new economic policy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o achieve a steady transition into socialism through state capitalism and cooperative. However, leaders of the Soviet Union ended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targeted to the immediate transition of socialism. Under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the reform gradually deviated from Lenin’s proper guidelines, and became a dead-end path in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he reform finally led to the recession of Soviet Union and restoration of capitalism. For hundreds of year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October Revolution and overcoming hardship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 achieving three major great accomplishments. First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we wo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Despite of our great achiev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rty also suffered heavy lost by copying of Soviet Union model.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by draw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the Party finally succeed in finding a practical wa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make it a great path to the shared future and great harmony of the world.
October Revolution; Soviet Union model; new democratic theory; soc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15;D61
A
1674-0955(2017)06-0035-11
2017-06-30
高放,男,福建長樂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責任編輯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