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的源與流
——以生命歷程理論為視角

2017-01-24 10:51王春梅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犯罪學強奸犯罪行為

王春梅

(甘肅政法學院公安分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1 問題的提出

1988年5月至2002年2月,甘肅省白銀市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共發(fā)生了11起入室強奸、殺害女性并殘害女性身體的案件。公安部將這11起案件并案,統(tǒng)稱為甘蒙“8·05”系列強奸殺人案。由于刑事科學技術及相關犯罪數(shù)據(jù)庫的時代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這起系列大案多年一直懸而未破。2016年3月,警方運用DNA檢測神器Y-STR檢測技術[1],確定并抓獲了該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經(jīng)初步審訊,高某某對其實施的11起犯罪事實供認不諱[2]。28年懸而未破的系列強奸殺人案終于告破。

甘蒙“8·05”系列強奸殺人案爆發(fā)于1988年5月26日,此后14年都時有案發(fā),最后一起案件發(fā)生于2002年2月9日。由于該系列案件時間跨度長達14年之久,案發(fā)地跨甘、蒙兩個省區(qū),被害女性眾多且案犯作案手段異常殘忍,因此,多年以來該系列案件廣受社會關注,甚至一度被稱為“是一起跨越了世紀之門、位居‘十大未破懸案’之首的特大案件”[3]3。即使在案件告破后,公眾對該案仍充滿了好奇和猜測:犯罪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怎樣的特殊經(jīng)歷使他持續(xù)14年時間瘋狂犯罪,2002年2月9日以后他又遭遇了什么而停止犯罪的?

作為長期關注甘蒙“8·05”系列強奸殺人案并從事犯罪學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人來講,積極嘗試從學科視角研究和分析案件相關問題、服務司法實踐、解答公眾疑惑,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該案現(xiàn)在仍處于刑事訴訟階段,對于犯罪嫌疑人也還未定罪量刑,但并不影響我們從社會學、犯罪學和心理學等不同學科視角去分析和闡釋該系列犯罪產(chǎn)生和變化的軌跡。

2 研究視角及進路:生命歷程理論

2.1 研究視角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命歷程理論逐漸興起,它是一種將社會歷史和社會結構聯(lián)系起來闡述人類生活的理論。生命歷程理論不僅關注人一生中早期的生活經(jīng)歷,而且更關注社會結構、社會互動對人的一生的重要影響,以及生活機會對個人發(fā)展的影響。

美國社會學家埃爾德是生命歷程理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經(jīng)濟大衰退中的孩子們》(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中講到,所謂生命歷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xiàn)的,受到文化和社會變遷影響的逐級年齡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生命歷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生命軌跡,由一系列相對穩(wěn)定、較為平滑、沿著一定軌跡和方向發(fā)展的生活狀態(tài)組成;一是轉折點,這些轉折點把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連接在一起[4]45??偟膩碚f,生命軌跡反映個體行為的持續(xù)性,而轉折點則反映個體生命的變遷。轉折點存在于生命軌跡之中,而生命軌跡的不同狀態(tài)則由轉折點連接而成。

嚴格地說,生命歷程理論不是一個解釋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理論(例如日常活動理論),而是一種理論范式或研究方法[5]。該理論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3方面內(nèi)容:第一,生命的發(fā)展不僅僅是一個老化的過程,而是一個從子宮到墳墓不斷發(fā)展和變遷的過程。盡管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對生命軌跡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但中年和老年的變遷也同樣不可忽視。第二,生命軌跡不是單維的,而是多維的,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的發(fā)展軌跡是密切聯(lián)系、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第三,生命的發(fā)展是由一系列互相聯(lián)系的事件組成,而這些事件由社會價值規(guī)范所指導,當這些事件發(fā)生的順序錯亂時,個體的生命軌跡可能就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生命歷程理論關注的是人生經(jīng)歷、時間選擇及構成個人發(fā)展軌跡的階段或事件的先后順序。

2.2 研究進路

2.2.1 生命歷程理論為動態(tài)研究犯罪的發(fā)生、持續(xù)和變遷提供了理論支撐

生命歷程理論在越軌社會學研究中運用較為普遍[6]。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生命歷程理論開始被應用到犯罪學領域。犯罪學家運用生命歷程理論研究和闡釋個體犯罪行為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持續(xù)性和變遷,以及個體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和變遷對犯罪行為的影響。

犯罪學家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提出:預測個體犯罪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變量是個體的犯罪歷史,尤其是兒童時期的問題行為,如大聲喊叫、推搡他人、頂嘴等不禮貌的行為及在學校糟糕的成績等[4]50。對犯罪人生命歷程的研究發(fā)現(xiàn)犯罪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那些孩提時代就有過多不當行為的個體,會將這種不當行為延續(xù)下去,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就往往有更多的社會越軌行為或犯罪行為。他們指出,孩童時期的不當行為和青少年及成年犯罪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是由一個因素決定的,即“自我控制”(Self Control)[4]50。自我控制形成并發(fā)展于幼兒時期,并在8~10歲之前基本定型。自我控制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是由家庭和學校所決定。由于自我控制早在童年期就已定型,因而就特定個體而言,其不當行為從兒童時期到老年,都是恒定的。個體之間自我控制水平的差別決定了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犯罪頻率是不同的。

但是,研究者羅賓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表現(xiàn)出反社會行為的成年人在兒童時期都有反社會行為……大多數(shù)反社會行為的兒童卻并沒有成長為反社會的成人”[4]49。他運用生命歷程理論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在人的一生中個體的生命軌跡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犯罪的持續(xù)性特征僅僅是反社會行為的偏態(tài)分布①犯罪的持續(xù)性特征僅僅是反社會行為的偏態(tài)分布,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只有一小部分人(大概4%~9%)表現(xiàn)出反社會行為。例如,在幼兒時期,大概5%的幼兒被父母認為“極難管教”;大概4%~9%的小學生被診斷為有行為失序;6%~7.5%的成年男性成為職業(yè)犯罪者;而大概5%的成人被診斷為具有反社會行為。。實證研究表明,個體犯罪頻率都在青少年時期增長,而在成年時期下降[4]48。這說明犯罪具有非持續(xù)性,其頻率隨年齡階段的變化而變遷。用生命歷程理論來解釋就是:許多生活事件減少了成年越軌行為的產(chǎn)生,例如,進入工作、婚姻等狀態(tài),成年人與工作和家庭的聯(lián)系越緊密,犯罪和越軌行為就會越少。

與其他犯罪學理論相比,生命歷程理論是以動態(tài)而非靜止的視角看待個體生命的過程,也是用動態(tài)變化的視野研究童年、青少年及成年等各個時期個體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持續(xù)和變遷,以及歷史的、社會的、社區(qū)的、家庭的、個人的發(fā)展和變遷對犯罪行為產(chǎn)生、持續(xù)和變遷的影響。

2.2.2 從個體生命歷程中尋找與其犯罪軌跡存在因果關系的因素和事件

生命歷程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對于分析闡釋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的產(chǎn)生和變化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1964年出生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農(nóng)村的一個貧困家庭[7],其母40多歲時才生下他,他有5個姐姐、兩個哥哥。母親早逝,全家生活十分艱難。姐姐紛紛出嫁,二哥掙苦力不慎溺亡[8]7,家庭氣氛逐漸冷清。禍不單行,父親積勞成疾,癱瘓4個月后去世。伴隨著巨大的家庭變故,高某某又經(jīng)歷了兩次高考落榜和招考飛行員失敗。高中畢業(yè)后,高某某先在家務農(nóng),后外出務工,但生活都十分窘迫。結婚后,生活依舊窮困不堪。在貧困、多難、挫折和孤寂中,高某某度過了人生的前24年。1988年5月26日,他第一次實施犯罪:進入甘肅省白銀公司23歲的女職工白某家中并將其強奸殺害①此案簡稱“88·5·26”案件。案發(fā)后,警察勘查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受害人“頸部被切開,上衣被推至雙乳之上,下身赤裸,上身共有刀傷26處”。,時年24歲。此后,高某某又持續(xù)犯罪14年,實施強奸殺人犯罪10次。2002年2月9日后他終止了犯罪。

本研究試圖在犯罪學學科知識和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生命歷程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積極吸納生命歷程理論在犯罪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沿著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軌跡,從犯罪嫌疑人生命歷程中尋找與其犯罪軌跡存在因果關系的因素和事件,著重從家庭依戀、社會聯(lián)系、重大生命事件、個體生命特征等多方面對犯罪人初次實施犯罪、持續(xù)犯罪和停止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推進對該系列犯罪產(chǎn)生和變化的認識和解讀。

3 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從生命歷程理論來看,個體生命發(fā)展軌跡受到一系列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家庭和社區(qū)是影響個體的最直接因素[4]46。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甘肅農(nóng)村的成長生活經(jīng)歷對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走上強奸殺人犯罪之路有著重要的影響。

3.1 微弱的家庭依戀和社會聯(lián)系,導致較低的社會控制

依戀,是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感情聯(lián)系。犯罪學家赫希認為,對正常人來說,感情聯(lián)系是犯罪的重要抑制因素[9]47。感情聯(lián)系越強烈,個人在打算進行犯罪行為時,就越有可能考慮犯罪行為對這種聯(lián)系造成的損害,因此,依戀在控制犯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中,犯罪嫌疑人高某某的母親早逝,他過早地失去了母愛的關懷。由于家庭負擔過重,其父忙于農(nóng)活和家務,也無法給高某某較多的陪伴和關愛。其父癱瘓去世后,他更是失去了生活依靠和情感寄托,更加孤獨和無助。赫希認為,“如果與父母的感情聯(lián)系被削弱,進行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就會增加。”[10]75

此外,家庭和家族觀念對于約束和激勵個體的行為、保持自我克制、提升社會責任感、遏制各種不良行為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1]。然而,由于長期生活在貧困、殘缺、多難、冷清的家庭環(huán)境中,高某某養(yǎng)成了孤僻內(nèi)向的性格,他不僅沒有朋友,而且與親人和家族長輩的交往也非常少。成年后,他與唯一的親哥哥在分家時因經(jīng)濟糾紛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相往來,在鄰里眼中“高某某與親哥形同外家”[12]。即便見到同村長輩,他也很少主動問候[8]6。婚后,他與妻子交流也很少,家庭生活比較平淡。

赫希的社會控制理論認為,個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可以阻止個人進行違反社會準則的越軌與犯罪行為。個體與社會聯(lián)系的紐帶弱化或破裂時,犯罪及違法行為就會產(chǎn)生[10]10。從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社會交往可以看出,高某某從小與父母、親人、同輩的交流溝通都甚少,缺乏親情呵護和友情滋養(yǎng),與社會的聯(lián)系微弱。微弱的社會聯(lián)系,削弱了家庭、家族和社會對高某某的控制,使他更容易犯罪。

3.2 對社會規(guī)范的內(nèi)化程度低,導致較低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理論認為,自我控制是一個最主要的,甚至是除去犯罪機會之外的唯一一個影響犯罪的變量[4]50。自我控制程度高的人,犯罪的可能性就?。幌喾?,自我控制程度低的人,犯罪的可能性就高。如前所述,個體自我控制形成并發(fā)展于幼兒時期,并在8~10歲之前基本定型。自我控制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其發(fā)展程度基本上是由家庭和學校所決定,尤其是家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4]50。

從家庭來看,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制約著少年的適當社會化和對行為準則的內(nèi)化[9]48。在貧困的、殘缺的、多劫難的家庭里,高某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依戀微弱,他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非常有限,致使他在童年時期能從父母那里獲取的情感安慰、家庭管教、成長鼓勵和人生指引都比較少?!肮δ芪蓙y(或微弱)的家庭成為兒童反社會行為的第一個訓練基地?!盵4]52微弱的家庭教養(yǎng)功能使高某某的社會化受到了一定制約,尤其是他從父母和家庭習得的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和習慣都十分有限,他對社會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內(nèi)化程度(指贊同、承認和相信的程度)都較低。而犯罪學家赫希認為,在社會或群體中存在著一種共同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觀念,生活在這種社會或群體中的人們都相信、遵循這些價值體系和道德觀念。如果缺乏這樣的信念或者使其受到削弱,個人就有可能進行越軌及犯罪行為[9]51。對傳統(tǒng)社會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內(nèi)化程度較低,必然形成了較低程度的自我控制,個體犯罪的可能性就大。

3.3 特殊的成長經(jīng)歷,造就了一個犯罪的“后期開始者”

犯罪學家帕特森等人提出的社會互動發(fā)展模型認為,個體的行為(例如犯罪行為)與個體和周邊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和伙伴團體長期、持續(xù)的互動關系有密切聯(lián)系[4]52。在研究犯罪問題時,他們將犯罪者分成兩類:早期開始者和后期開始者。早期開始者在童年時期就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反社會性,這種反社會行為一直延續(xù)到青年和成年時期。早期開始者一般都生活在功能紊亂的家庭,他們在家庭中習得了父母等家庭成員的強制行為,長大后,逐漸將從家庭習得的反社會行為帶到其他場所,最終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后期開始者則是青春期才出現(xiàn)犯罪的,并在成年后基本不再卷入犯罪行為。

帕特森用“邊緣性假設”理論解釋后期開始者的犯罪行為。后期開始者的父母親具備基本的(邊緣的)教育子女的技能,父母子女間也有少量的交流。同時,后期開始者本人也基本具備個人生活技巧。與早期開始者相比,后期開始者的家庭背景、個人生活和生活技巧都略高,但又低于那些從不參與犯罪行為的青少年。當這些青少年逐漸長大,他們開始跳出對其控制力較弱的家庭,而參與到越軌或犯罪團體中[4]52。根據(jù)“邊緣性假設”對“后期開始者”原生家庭情況的分析,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就成長于一個“邊緣性”家庭:父母與孩子間少有交流,孩子缺乏父母的細心照料和關愛,孩子與父母感情聯(lián)系微弱,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乏力。因此,高某某是一個較為典型的犯罪“后期開始者”。

綜上所述,個體自小形成的較低程度的自我控制和個體微弱的社會聯(lián)系所造成的較低的社會控制,致使高某某在24歲時,成了犯罪的“后期開始者”。

4 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持續(xù)的原因分析

個體的自我控制和社會聯(lián)系都形成于少年時期,一旦形成就在個體生命歷程中保持穩(wěn)定。甘蒙系列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微弱的社會聯(lián)系和較低的自我控制也在其生命歷程中穩(wěn)定地保持著。因此,在第一次犯罪后,其犯罪行為有可能會持續(xù)。此外,研究還表明:若首次犯罪后,在個體生命歷程中的多種危險因素不斷強化、累積和疊加,則個體繼續(xù)犯罪的幾率更高。甘蒙系列案中高某某犯罪持續(xù)了14年之久,也是犯罪嫌疑人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些危險因素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相互疊加的結果。

4.1 反社會人格障礙不斷強化,個體具有犯罪的“現(xiàn)在持續(xù)性”

由于是家里最小的男孩,高某某在幼兒時期受到了父母的寵愛,被父母給予較高期望。在初中升高中時,他還考了全校第三名[8]6。高某某本來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但高考落榜和招飛失利,使他對人生和未來感到心灰意冷,“愁眉苦臉了好長一陣子”[8]6。他不甘于務農(nóng),于是外出務工,但生活還是依舊貧困。高某某將自己不幸的遭遇和人生的失敗都歸因于社會的不公,逐漸開始仇恨社會,形成了反社會人格障礙。

犯罪學家莫菲特認為犯罪具有“現(xiàn)在持續(xù)性”,即由于個體自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反社會性格,和他人相比較,他們更具有“犯罪性”,更容易參與犯罪行為[4]54。生活經(jīng)歷使得高某某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不斷強化。通過第一次作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深切體驗了強奸殺人及殘害女性的快感,后來他常常回味這種犯罪的快感,毫無悔罪感??梢?,在第一次犯罪后,高某某的反社會人格特征更加明顯,他具有了犯罪的“現(xiàn)在持續(xù)性”,他毫無內(nèi)疚感和罪惡感,更加冷酷無情,無視社會道德、行為準則和義務,也全然不顧其為人夫、為人父的家庭角色和家庭責任,一犯再犯而不知悔改。據(jù)鄉(xiāng)親講,持續(xù)作案那十幾年,他就居住在老家,每次作案,就從榆中縣到白銀市區(qū),作完案,回家繼續(xù)生活[13]。犯罪成了高某某生活中平常無奇的一件事。

4.2 反社會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疊加,個體具有犯罪的累積持續(xù)性

犯罪學家莫菲特認為越軌行為具有“累積持續(xù)性”,即個體自兒童時期的反社會行為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這強化了他們和犯罪團體伙伴之間的聯(lián)系,并減少了他們從事親社會行為的幾率。也就是說,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的神經(jīng)心理缺陷,導致生命過程中一系列的鏈式反應,并最終造成個體犯罪行為的穩(wěn)定和持續(xù)性[4]54。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使高某某形成了反社會人格障礙,反映在其早期行為上,即他挑戰(zhàn)了以習慣和倫理為準則的家法族規(guī)[14]。高某某在家務農(nóng)時,到了農(nóng)忙收割季節(jié),他寧愿呆在家里乘涼,也不愿下地干活。在八十年代的西北農(nóng)村,不悉心照料莊稼的人常被鄉(xiāng)親視為“好吃懶做”,高某某也因此常常被人看不起[13]。但他對家法族規(guī)、鄉(xiāng)規(guī)民俗及鄉(xiāng)親的評價毫不在意,行為上仍是我行我素。即使1988年長子的出生也未能安慰和撫平他的心,反而加快了他反社會情緒的爆發(fā)進程,他積極地尋找一種途徑發(fā)泄他對現(xiàn)狀的不滿和對社會的仇恨,將一腔怒火和仇恨發(fā)泄到了無辜的女性身上。長子出生時,由于他的外出(初次作案),致使坐月子的妻子獨自在家挨餓,就連鄰居都記得“他的大兒子出世后,他失蹤了一段時間,他老婆在月子里喊著隔壁親戚討?zhàn)x饃吃?!盵12]高某某在鄉(xiāng)親眼里留下了不顧家、不關心愛護家人、缺乏家庭責任感的形象。

此后,隨著二兒子的出生及家庭負擔的加重,高某某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不斷加劇,其反社會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鄉(xiāng)親對他的負面評價)互相疊加,使他很難從事過多的親社會行為,其犯罪意識得到強化,故而繼續(xù)犯罪。

4.3 生活壓力逐漸積累,個體通過實施犯罪來緩解壓力

犯罪學家桑普森和勞博借鑒莫菲特的“累積持續(xù)性”概念,提出個體犯罪行為的穩(wěn)定性來源于多種危險因素在生命過程中的積累和疊加[4]56。少年時期的犯罪行為有可能導致一系列鏈式反應,例如,教育中斷、社會紐帶崩潰、就業(yè)困難及與犯罪團體聯(lián)系增強,這些因素最終會導致犯罪行為的持續(xù)性。

1988年,犯罪嫌疑人高某某首次犯罪時,其長子剛剛出生,此后,次子出生。家里添丁添口,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時刻困擾著他。整個90年代,他都在白銀或周邊地區(qū)打零工,工期結束了才現(xiàn)身鎮(zhèn)上[12]。在改革開放初期,西北地區(qū)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現(xiàn)象剛剛興起,用工單位較少,又因高某某并無一技之長,他外出務工可選擇的工種不僅十分有限,而且工資較低。因此,在第一次犯罪后,高某某的生命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威脅其家庭正常生活的危險因素:就業(yè)機會少,賺錢少,生活窘迫不堪。這種危險因素和不良情形也會促使個體延續(xù)原有犯罪行為。

由于家庭負擔加重,養(yǎng)家糊口壓力增大,高某某也在主動尋找途徑緩解壓力、釋放情緒。一面要承擔賺錢養(yǎng)家的重任,一面自視清高而不甘于現(xiàn)狀,在其長期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驅(qū)使下,當其內(nèi)心的不平、埋怨和仇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高某某就通過一種極為隱蔽的方式來發(fā)泄情緒和緩解壓力。強奸殺人殘害女性正是他所選擇的一種方式。被抓后,高某某自述“我到了一種不殺人心里就不舒服的狀態(tài)”[15];“到那兩天,我就急得不成,就覺得心里慌,就要殺個人”[16];“割下被害人的器官,割完很興奮”[16]。通過實施犯罪來調(diào)適自我,是他緩解生活重壓的選擇。

5 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終止的原因

犯罪學家桑普森和勞博等人認為在一個人不同的生命階段,社會群體和社會機構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4]56。例如,童年時期的家庭、少年時期的學校、青年時期的伙伴團體、成人階段的婚姻和工作等,都在不同生命階段對個體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對于成年人而言,成年時期發(fā)生的某些事件,例如,參軍、戀愛、結婚等,都可能成為生活中的轉折點,甚至是改變長期犯罪者的生活軌跡[4]54。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終止犯罪回歸正常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活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伴隨著兩個孩子成功升學和順利就業(yè),個體與家庭的依戀關系和與社會的聯(lián)系被重新建立。個體得以康復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及衰老的個體生命,都對其犯罪行為起到了非正式控制作用。

5.1 重新建立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依戀關系及社會聯(lián)系,對個體發(fā)揮了較強的控制作用

“成年時期的工作機構,教育及家庭聯(lián)系等社會紐帶對成年時期的違法犯罪行為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改變性影響。”[17]甘蒙系列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自幼與父母依戀微弱,與社會聯(lián)系也微弱,盡管在適婚年齡結婚并組建了新的家庭,但他與妻子的感情較為平淡。犯罪學家桑普森和勞博認為,任何生活事件,例如婚姻本身,并不能增加社會控制,只有通過婚姻所體現(xiàn)出的親密的家庭關系才能增加社會聯(lián)結,從而減少生命歷程中的越軌行為的出現(xiàn)[18]。

犯罪嫌疑人高某某的妻子做事精明、能持家[13],兩個兒子學習成績都非常好。2002年(同年2月,他最后一次實施犯罪),大兒子在一次考試中位居所在鄉(xiāng)鎮(zhèn)第一名[3]3,高某某似乎看到了一家人轉變命運的希望。大兒子中考后去了白銀市讀書,妻子跟著孩子一起去陪讀[8]6。為供養(yǎng)兒子上學,他四處打工賺錢,他與妻子、兒子的感情聯(lián)系得到了強化,家庭責任感得以建立,社會聯(lián)系也得到了重建和加強。正是這種重新建立起來的家庭依戀關系和家庭責任感對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依戀關系較強的婚姻家庭中,高某某害怕自己的違法行為會損害自己與妻子、兒子、鄰居的關系和聯(lián)系,因而保持了忍耐和克制。尤其是當兩個兒子都考上名牌大學并都順利就業(yè)后[8]6,他更不愿自己再犯任何過錯而影響到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平穩(wěn)。高某某被抓后流露出的對兩個兒子的擔心和緊張[19],也說明他最在乎的是孩子,不希望任何事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前途。因此,高某某在2002年最后一次實施犯罪行為后收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對于重新建立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依戀和社會聯(lián)系對他起到了強大的控制作用,他從兩個優(yōu)秀的兒子身上得到了慰藉、看到了希望,他不愿任何不良行為影響到孩子的前途,所以停止了犯罪,一門心思打工賺錢,和妻子齊心協(xié)力培養(yǎng)兒子。

5.2 經(jīng)濟好轉和生活改善,促進了個體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自我康復

穩(wěn)定的工作和社會支持是減少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法之一[4]47。為了支持兒子讀書,2005~2006年間,高某某舉家搬到了白銀市居住[20]。在這段時間里,妻子陪兩個兒子讀書、做飯,高某某則集中精力四處打工掙錢。兩個兒子考上大學后,2012年,高某某和妻子在白銀市工業(yè)學校承包了一個小賣部,經(jīng)營日用品等小百貨,小賣部的生意還不錯。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高某某的經(jīng)濟狀況有了好轉,家里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他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大大緩解。

在陪伴孩子升學、就業(yè)的過程中,高某某逐漸體會到了自信和成功。兩個兒子在大城市的成功就業(yè)帶給高某某極大的精神安慰和成就感,也平息了他長期對命運的抱怨和對社會的仇恨。生活平穩(wěn)而輕松、兒子又有出息,高某某找到了自小缺乏的自信、自豪、成功和美好,他感到非常滿足。許多人都覺得這家人從此翻身了,高某某也成了鄰居們羨慕的對象[16]。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家庭情況的好轉,高某某原本具有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漸漸自我康復,他開始主動聯(lián)系親友。據(jù)老家鄰居透露,2000年前后,即使春節(jié),高某某也不?;乩霞摇=┠觊_始,高某某回老家的次數(shù)開始頻繁起來[21]。

高質(zhì)量的婚姻生活是一種具有停止犯罪功能的非正式的社會控制[22]。有了美滿家庭,過上了體面的生活,高某某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康復了,從而停止了犯罪。

5.3 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迫使個體主動放棄繼續(xù)犯罪

2002年2月9日高某某作案之后便停手了,不得不考慮他的年齡、身體等狀況。長年的貧窮和無助以及養(yǎng)家糊口和供養(yǎng)孩子上學等壓力長年纏繞著高某某,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體力急劇下降。2002年,高某某38歲,“他身體已經(jīng)不行了,后面有兩個死者反抗得特別厲害,他已經(jīng)有點控制不住”[16]。

犯罪學家帕特森等人關于犯罪后期開始者的“邊緣性假設”理論指出,當犯罪的后期開始者進入成年期,意識到犯罪行為的相對代價要遠高于青少年時期,由于他們?nèi)匀粨碛凶罨镜模ㄟ吘壍模┙逃胶蜕鐣罴寄埽麄兡軌蛑饾u轉換生活軌道,終止反社會行為[4]52-53。經(jīng)歷了太多劫難和艱辛的高某某在接近不惑之年時明確地意識到:體力下降了,如果繼續(xù)犯罪,自己有可能控制不了對方,萬一留下活口則會暴露自己。犯罪嫌疑人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阻止了他繼續(xù)犯罪。

6 結束語

生命歷程理論為動態(tài)研究甘蒙系列強奸殺人犯罪的產(chǎn)生和變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論視角??疾旄拭上盗袕娂闅⑷税阜缸锵右扇说某砷L和生活經(jīng)歷,可以看到:由于個體成長在一個貧困、多難的殘缺家庭,個體的自我控制和社會對個體的控制都較弱,24歲的個體成為了一個犯罪的“后期開始者”。在初次實施犯罪行為后,個體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不斷被強化,反社會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疊加,生活壓力逐漸積累,個體具有了犯罪的累積持續(xù)性和現(xiàn)在持續(xù)性,個體希望通過犯罪來發(fā)泄其不良情緒、緩解其生活壓力。在持續(xù)犯罪14年之后,伴隨著孩子的成功升學和順利就業(yè),重新建立的家庭依戀關系和社會聯(lián)系對個體的犯罪行為起到了有力的控制作用,且伴隨著生活品質(zhì)的提升,個體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得到了自我康復,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也迫使其主動放棄了犯罪??梢姡谌说纳鼩v程中,家庭、伙伴、學校、工作等一系列環(huán)境、事件和互動關系都會對個體行為的持續(xù)和變遷產(chǎn)生重大影響,應當重視對個體生命不同時期的環(huán)境、事件和互動關系的研究,進而揭開個體行為持續(xù)和變遷之謎。

[1]李興.白銀殺人案與DNA檢測[J].百科知識,2016(21):22-24.

[2]王曉易.堂叔被采血樣,染色體鑒定鎖定惡魔[EB/OL].(2016-09-01)[2016-10-11].http://news.163.com/16/0829/14/BVL30T2800014Q4P.html.

[3]李秀平.白銀案“命案必破”的反向注腳[J].法律與生活,2016(18):3.

[4]陳曉進.生命歷程理論:個體犯罪行為的持續(xù)和變遷[C]//曹立群,任昕.犯罪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2-59.[5]李強,鄧建偉,曉箏.社會變遷與個人發(fā)展:生命歷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J].社會學研究,1999(6):1-18.

[6]何紹輝.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中的街角青年[J].中國青年研究,2016(7):27-33.

[7]海竹.甘肅白銀連環(huán)殺人犯落網(wǎng)被抓場面曝光(圖)[EB/OL].(2016-08-28)[2016-09-21].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6-08/28/content_26617734.htm.

[8]李巖文,吳國強.起底連環(huán)殺手高承勇:惡魔是怎樣煉成的[J].法律與生活,2016(19):6-8.

[9]張遠煌,吳宗憲.犯罪學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7-51.

[10]特拉維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析[M].吳宗憲,程振強,吳艷蘭,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10-104.

[11]黃金蘭.家族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秩序功能[J].現(xiàn)代法學,2016(3):16-27.

[12]王丹陽,鄭亞博.白銀案:時空交錯里的片斷高承勇[EB/OL].(2016-09-19)[2016-11-19].http://news.sohu.com/20160919/n46872834.shtml.

[13]薛長明.高承勇落網(wǎng)后本家親戚為其滔天大罪感到震驚和難堪[N].蘭州晨報,2016-08-29(6) .

[14]蘇潔.宋代家法族規(guī)與基層社會治理[J].現(xiàn)代法學,2013(3):56-64.

[15]新聞百科.時間最終給出答案——白銀系列殺人案時間線梳理[EB/OL].(2016-09-09)[2016-11-09].http://news.qq.com/newspedia/baiyin.htm.

[16]新京報.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犯高承勇是個什么樣的人?怎樣分析他的心理?[EB/OL].(2016-09-03) [2016-11-09].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13995.

[17]羅伯特·J·桑普森,約翰·H·勞布.犯罪之形成——人生道路及其轉折點[M].汪明亮,顧婷,牛廣濟,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54.

[18]趙波.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剖析——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及啟示[J].青年研究,2007(12):42-46.

[19]石勇.“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心理分析報告[EB/OL].(2016-09-22)[2016-10-26].http://news.sohu.com/20160922/n468966597.shtml?_t_t_t=0.06674151914194226.

[20]西江紅月.“變態(tài)殺人狂”高承勇的鄉(xiāng)村印記[EB/OL].(2016-08-31)[2016-09-26].http://www.360doc1.net/article/6065729_587332245.html.

[21]齊魯壹點.高承勇的3張臉:老實人、賭徒及差點被捅死的隱忍者[EB/OL].(2016-08-29)[2016-09-26].http://news.ifeng.com/a/20160829/49854150_0.shtml.

[22]沃爾德.理論犯罪學[M].方鵬,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372.

猜你喜歡
犯罪學強奸犯罪行為
國際犯罪學排行榜研究與新變化
利用“短信嗅探”技術實施網(wǎng)絡侵財犯罪行為的定性研究
論犯罪學名著的判定與選擇
近二十余年我國犯罪學研究方法之流變與反思
強奸自己,是否構成強奸罪
論故意傷害罪入罪標準
關于犯罪學的相關分析
“婚內(nèi)強奸”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
瑞典修訂法律嚴懲強奸
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男子持刀戴面具 回家強奸老婆
天全县| 荣昌县| 莆田市| 马山县| 虞城县| 遵义市| 五华县| 洪洞县| 交城县| 金乡县| 黔南| 五原县| 桑植县| 秀山| 牡丹江市| 精河县| 太和县| 色达县| 石景山区| 保康县| 盐源县| 合作市| 桐城市| 巨野县| 西峡县| 婺源县| 莆田市| 普洱| 浦县| 鹤岗市| 古浪县| 仁寿县| 嵊州市| 洛浦县| 建湖县| 米泉市| 广昌县| 双牌县| 日照市| 冷水江市|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