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娟
摘 要:在小學階段設置信息技術課程,是當前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可以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從而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型的有用人才。文章從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情境,優(yōu)化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小組協(xié)作與個性指導相結合三方面探討如何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3-0081-01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及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信息技術課程具備較強的現(xiàn)代化特征,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較為廣泛的使用,并且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因為信息技術具備一定的工具性特征,所以該課程的教學結果會影響學生將來的學習以及工作?;诖耍绾蝿?chuàng)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成為當前教學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有用的信息作為教學素材,如各種新聞或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等,從中挑選出真實信息創(chuàng)設出與生活較為貼近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將新聞中涉及到的事情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還可以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作為素材進行教學,這樣選取的素材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們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對word文檔的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調查問卷,讓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輸入以及處理,然后將其整理成文檔進行提交。這樣能夠使原本顯得單調無趣的課堂變得豐富、生動起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優(yōu)化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 講解法
講解法是教學過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直接講解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礎知識。例如,在教學生初步認識電腦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講解法與直觀教學法結合起來進行使用,在講解的同時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從而促使他們清晰地認識電腦的各項外部設備,如顯示器、主機、鼠標以及鍵盤等。
2. 演示指導法
演示指導法是指教師通過使用網絡演示軟件來進行授課,并通過教師的實際操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驟。例如,在對word文檔編輯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演示與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操作要領。
3. 形象教學法
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更多地傾向于自身的直接感知。為了使學生獲取到有用的知識,教師通常情況下會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yōu)勢,使用直觀形象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對“計算機的組成”進行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親自觸摸電腦,把各個組件的名稱與實物相對應,從而加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
4. 自我探究法
當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就可以采取自我探究法進行教學。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lián)Q代速度較快,并且各種新技術逐漸涌現(xiàn),只是一味地由教師進行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面對發(fā)展迅速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使用自我探究法提升學生的鉆研能力,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另外,還要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在日常授課完成之后,教師還要加強學生的操作訓練,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有機結合,最終創(chuàng)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三、小組協(xié)作與個性指導相結合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效課堂所面對的對象是所有學生,由于每個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學中需要依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首先,在對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小組協(xié)作的方法,根據(jù)每組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分層教學方案。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長,彌補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例如,在對信息技術教材“編輯演示文稿”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各個學生的特點將其分為基礎組以及培優(yōu)組,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對于那些在信息技術方面掌握知識不牢固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點撥,有效提升這些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此同時,對于培優(yōu)組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具有一定難度的演示文稿編輯內容,從而提升其拓展能力。通過采取以上措施,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高效教學。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作為諸多學科中較為簡單的工具性學科,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且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學習這門課程,能夠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柏林.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2016(03).
[2]莊夏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J].學園,2014(01).
[3]楊建偉.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
[4]鄭恩.探索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