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英++曾敏++曾丹++金晶++李海林++王曉玲++畢麗
摘要:目的:探討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對提高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選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70例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將70例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護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對比兩種教育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滿意率為97.1%,較對照組護生的77.1%顯著提高(p<0.05)。結論: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值得推薦。
關鍵詞: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干預
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yè)學生走向臨床工作崗位之前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近年來,醫(yī)患糾紛或護患糾紛事件頻繁發(fā)生,對患者及醫(yī)務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響。護患溝通不暢是導致護患糾紛事件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見,對提高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70例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將70例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護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對比兩種教育方法的臨床效果。現將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實習的70例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將70例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guī)帶教,主要為帶教老師按照護生的實習大綱要求對其進行臨床護理實習帶教。觀察組護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指導,方法為:(1)熟悉期:帶教老師帶領護生與患者相互認識,指導護生收集患者的資料以增進對患者的了解,并引導主動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主動向患者介紹科室及醫(yī)護人員情況,使患者緩解或消除對醫(yī)院的負面情緒。護生對患者進行鼓勵,引導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療及護理依從性。(2)確認期:帶教老師為護生講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點,并告知護生對患者進行確定性幫助的方法及途徑。護生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情緒狀況,然后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對有不良心理的患者進行及時疏導,并對患者出現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進行針對性處理,使患者的負面心理及情緒得到緩解。(3)開拓期:通過上述兩階段后,患者情緒有所好轉并逐漸穩(wěn)定,患者認識到護生的幫助對其病情好轉具有促進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動配合護生護理的積極性,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主動向護生交流其遇到的問題,而護生可以根據患者的主訴對其進行幫助,以此促進護患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解決期:在此階段,帶教老師引導護生轉換為教師及顧問的角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保持情緒穩(wěn)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療被動性的問題,護生與患者一起解決治療過程中存在的被動問題,使患者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后期治療及護理,促進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護患溝通能力評分表對兩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進行評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評分;觀察患者對兩組護生的護理滿意率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作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兩組護生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滿意率為97.1%,較對照組護生的77.1%顯著提高(p<0.05)。具體結果見表2。
<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護理部門已成為各大醫(yī)院的重要部門之一,其主要負責各科室患者的治療及護理服務工作[1]。優(yōu)質的護理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均具有促進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臨床工作中,因各種因素導致的護患糾紛事件時有發(fā)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數護患糾紛事件的誘因為護患溝通缺乏。護理實習生去臨床科室實習是其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必經環(huán)節(jié),而護理實習生往往缺乏護患溝通技巧或能力,這導致實習生引起的護患糾紛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大大增加。為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發(fā)生風險,提高實習生護理能力,所以探討提高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是Peplau針對護士與護理對象之間的治療性人際關系提出了人際關系模式,該模式認為,護理是一種重要的、具有治療意義的人際交往[2]。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應用于臨床護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確認期、開拓期、解決期四個階段,四個階段是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剛進入科室,對醫(yī)院及科室的環(huán)境不了解,所以常會產生不良心理或情緒,對此,護生主動收集患者資料并進行了解、以患者主動交流、介紹科室情況等,有利于消除或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緒,使得患者與護生初步熟悉。確認期中,護生通過與患者的交流,確認患者存在的心理特點及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交流、鼓勵、引導,使患者負面心理及情緒得到緩解。開拓期中,患者會逐步認識到護生的幫助有助于其病情緩解及情緒穩(wěn)定,這會提高患者主動配合護生護理的積極性,并主動告知護生自己遇到的問題,護生可進行針對性處理,這無疑加強了護患溝通,促進了護患和諧。解決期中,患者常會存在一些治療及護理被動性問題,護生此時轉換為教師或顧問角色,對其進行教育、幫扶、引導,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主動性及依從性,促進良好愈后。
為探討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對提高實習生護患溝通能力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了70例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護生采用常規(guī)帶教,觀察組護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指導,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溝通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護生的護理滿意率為97.1%,較對照組護生的77.1%顯著提高(p<0.05)。綜上所述,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的應用可顯著提高護理實習生的護患溝通能力,并能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牛青,劉麗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際關系模式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7):62-63.(換一個參考文獻,不要2010年,換成14年左右的)
[2]高東霞,張利巖,宋慧娜.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在護理專業(yè)學生實習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2,9(11):521-523.
[3]潘玲,劉桂萍,侯亞瓊.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現狀[J].全科護理,2012,10(9):2378-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