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娟
摘要:生物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生開始進行生物學習的起始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生物學是與人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自然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抽象性,學生學習時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感覺生物知識枯燥、難懂。鑒于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當注重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激發(fā)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實際需要,初中生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和調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素養(yǎng)。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感受到生物的樂趣,進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進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從而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并對學習充滿信心[1]。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并及時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點撥和講解,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的把所學生物知識進行內化,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
二、提高學生對初中生物的認識,激發(fā)興趣
雖然初中生物是一門基礎性相對較強的自然學科,但是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近年來,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我國的生物學領域獲得的成績比較突出,對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與環(huán)境保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2]。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遺傳工程以及細胞工程等生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能夠為農作物育種或者是農作物疾病治療提供相關指導。與此同時,在環(huán)境改善以及能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就以上生物學知識與成就向學生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在充分認識生物學科重要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內心自豪感的提升,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三、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隨著社會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教學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將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的、形象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對生物知識更容易進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時,教師要使學生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學時橫向以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為主線,縱向以各層次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為主線,使學生對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有更深入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番茄的器官組成,再結合根、莖、葉的結構圖,說明其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然后以花生植株說明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最后以剝花生和品花生活動進一步加深對組織和器官的認識。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使學生對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有更深入的認識。
四、構建生活化的生物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課堂上,教師在課堂講臺上面,學生在底下聽課記筆記,學生感覺與知識有一段很大的距離,那么,把生物的知識帶到學生身邊去, 是讓學生愿意接觸生物學學習的一個方法[3]。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這個是學生已知的,足夠了解的,以這個情景為啟發(fā)點,教師再引入知識點,讓學生對新的知識點產生好奇心,學生才會愿意主動的接觸新知識。在設置有生活情景的教學中,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愿意主動融入環(huán)境中,然后用學生已經(jīng)了解的知識或者經(jīng)驗,開啟學生的思維,而教學的手段可以采用講故事或者播放多媒體讓學生融入到生活的環(huán)境中,這樣原本抽象的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成為具體的轉變。而采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學生已經(jīng)掌握怎樣的知識點,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怎樣與教材的知識點接合,引入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否則學生難以被調動,最后就會變成教師自問自答[4]。例如,在講解“胚胎知識”時,可以以小組形式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雞蛋來分析此生物知識,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并與此同時,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五、借助生物實驗教學,激發(fā)興趣
缺乏學生親動手實踐的實驗教學是毫無意義的,老師要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突出初中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最大程度的加強他們對生物實驗教學的參與積極性。在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探索欲望,還能使初中生在實驗教學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學習“植物細胞”時,老師就需要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的細胞物象,研究細胞的形態(tài)和特征,不僅能讓初中生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還能提升初中生的實踐探索能力。除此之外,生物實驗教學還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
再例如:學習“種子的萌發(fā)”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親自種一顆種子,然后觀察記錄種子的萌芽狀況。學生將自身的實驗結論和心得體會在課堂上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不但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還能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自信,使初中生物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起點,教學過程中注重建立互動生物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加強生物實驗教學,將生物教學和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忱.淺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才智,2017(08):115-116
[2]魏保聲.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J].生物技術世界,2016(03):277-278
[3]華轉轉.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N]. 發(fā)展導報,2016-01-08(025)
[4]郝會欣.淺談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5(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