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峰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問題與方法:英美政治哲學與大陸政治哲學研究對話會”綜述
郭偉峰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2017年4月22—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聯(lián)合主辦的“問題與方法:英美政治哲學與大陸政治哲學研究對話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中央編譯局等機構的20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與會學者圍繞以下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一)西方政治哲學的兩種不同研究理路
一般而言,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可粗略地劃分為英美政治哲學和歐洲大陸政治哲學兩種不同研究理路,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
段忠橋教授扼要介紹了當前西方政治哲學界對英美政治哲學與歐陸政治哲學之間的差別的理論關切,并從多個層面指出了這兩種政治哲學之間的主要差別。他認為,英美政治哲學更關注平等問題,歐陸政治哲學更關注自由問題;英美政治哲學可歸結為一種建構的理論,歐陸政治哲學可歸結為一種批判的理論;英美政治哲學側重于規(guī)范性,歐陸政治哲學側重于描述性;英美政治哲學是從不變的人性出發(fā),歐陸政治哲學是從發(fā)展變化的人性出發(fā);英美政治哲學捍衛(wèi)啟蒙及其成果,歐陸政治哲學則批判啟蒙;英美政治哲學基于分析的傳統(tǒng),歐陸政治哲學基于后結構主義的傳統(tǒng)。雖然這兩種政治哲學之間存在這些差別,但二者之間并非存在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當前西方學者的研究已經呈現(xiàn)出二者融合的趨勢。
林進平研究員認為,英美政治哲學的核心理論關切是正義,歐陸政治哲學的核心理論關切是革命。他還以“在朝的”政治哲學和“在野的”政治哲學分別指稱英美政治哲學和歐陸政治哲學,借以突顯英美政治哲學的建構性和歐陸政治哲學的批判性。王浩斌教授從政治共識與政治沖突的視角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英美政治哲學致力于尋求某種政治共識,而歐陸政治哲學則更為強調政治沖突;英美政治哲學更多地強調規(guī)范性,歐陸政治哲學則更多地強調革命性和批判性。
李義天教授認為,應當從英美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亦即分析哲學和觀念論)的哲學傳統(tǒng)出發(fā)來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分析哲學從根本上立足于語言概念和經驗概念的經驗性和實證性,而觀念論則更多地從先驗層面進行論證。這種經驗性和先驗性之間的差別延伸到政治哲學領域導致了英美政治哲學和歐陸政治哲學在研究主題上的差別。
夏瑩副教授認為,在英美語境中,政治更多地意味著妥協(xié);在歐陸語境中,政治則更多地意味著斗爭和階級。歐陸政治哲學更多地承續(xù)了柏拉圖傳統(tǒng),強調哲學優(yōu)先,因而存在一種哲學對政治的僭越,較少關注具體的政治制度的設計;英美政治哲學則更多地延續(xù)了亞里士多德的經驗主義理路,從現(xiàn)實政治生活出發(fā),注重對政治體制的建構等細節(jié)的探討。就此而言,英美政治哲學更像是政治學或政治科學,歐陸政治哲學更像是哲學。
與會學者還分別選取歐陸政治哲學和英美政治哲學的立場,具體闡釋了兩種政治哲學的特點。龔群教授、王鳳才教授、尹樹廣教授、藍江教授等從歐陸政治哲學中的德國分支或法國分支出發(fā),具體展現(xiàn)了當代歐陸政治哲學的某些主要關切和致思理路。姚大志教授介紹了當代美國政治哲學的主題和主要流派,王立教授和高景柱副教授分別就羅爾斯政治哲學中的應得、資格和寬容概念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從當代英美政治哲學家的具體思想切入,展示了當代英美政治哲學思考的主要問題與分析方法。
(二)兩種政治哲學還是三種政治哲學?
雖然西方政治哲學可被粗略地劃分為英美政治哲學和歐陸政治哲學,但有不少學者指出,歐陸政治哲學本身又涵蓋了德國政治哲學和法國政治哲學這兩種不同的研究進路。德國的批判理論富有理性,法國的激進左翼政治哲學則更富有激情,應當區(qū)別對待。
羅騫教授指出,應當將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劃分為英美政治哲學、德國政治哲學和法國政治哲學三種進路。他從現(xiàn)代主體性的三個不同維度——認知主體、交往主體和物性主體——出發(fā),區(qū)分了現(xiàn)代政治概念的三種不同理解路徑,將政治分別理解為治理、參與和反抗。這三種不同的理解路徑大體上勾勒出了英美政治哲學、德國政治哲學和法國政治哲學之間的差異。
部分與會學者基于德國政治哲學與法國政治哲學的某種政治理論,具體展現(xiàn)了這兩種政治哲學不同的研究進路和理論旨趣。龔群教授從哈貝馬斯對后民族國家結構的探討出發(fā),闡釋了全球化語境下由民族國家到后民族國家,再到全球公民社會的發(fā)展邏輯。王鳳才教授指出,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在哈貝馬斯、霍耐特等人那里實現(xiàn)了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其關鍵詞也經歷了否定—交往—承認—妥協(xié)的系列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雖然批判性逐漸減弱,但其現(xiàn)實性逐漸增強。藍江教授從法國哲學的“空”這一概念出發(fā),深入剖析了羅爾斯《正義論》中的“原初狀態(tài)”的理論設定,指出羅爾斯的原初狀態(tài)雖然懸隔了人的身份等認識論要素,但卻無法懸隔掉being這個本體論要素,進而指出法國政治哲學較為關注本體論問題。尹樹廣教授同樣針對西歐左翼政治思想近來所展現(xiàn)的“本體論轉向”維度進行了深入探討,指出本體論問題具有豐富的內容,應該在改造本體論概念的基礎上,開顯出本體論問題對人類政治生活有深刻影響的一般規(guī)定。吳冠軍教授指出,法國和意大利的生命政治思想家從生命政治視角出發(fā)對政治哲學史的重新詮釋,為人們理解人類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種全新視角。
(三)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兩種政治哲學范式
與會學者還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出發(fā),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同英美政治哲學、歐陸政治哲學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
林進平研究員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應當涵蓋英美政治哲學的規(guī)范性維度,用辯證法來淡化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歷史決定論傾向,從而擺脫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僅將革命和暴力作為其政治哲學主題的局限,并使正義等規(guī)范性范疇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基本要素。
王浩斌教授認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注重對當下現(xiàn)實的批判性分析,某種意義上講,當代歐陸激進政治哲學與馬克思的這種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之間存在很大關聯(lián)。
喬瑞金教授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出發(fā),指出英國的新左派如科恩、安德森等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表現(xiàn)出對如奧克肖特、施特勞斯、施米特等右翼政治哲學家的不屑一顧,并對其原因展開了具體分析。
夏瑩副教授指出,馬克思從現(xiàn)實的個人出發(fā)探討異化問題,因而具有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經驗主義意涵;而他所追求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又具有柏拉圖意義上的理想的范導意義。就此而言,馬克思的政治哲學恰恰居于歐陸政治哲學的柏拉圖傳統(tǒng)和英美政治哲學的亞里士多德傳統(tǒng)之間。
(四)英美政治哲學是分析的進路嗎?
大多數與會學者認為英美政治哲學是分析的政治哲學,遵循分析的進路。葛四友教授指出,英美政治哲學采用分析的進路,注重概念、表達的清晰明確以及論證的嚴密,并結合當前英美政治哲學的論文寫作特點展示了分析進路的幾個基本特點。楊偉清副教授通過分析“平等的價值”這一問題,具體呈現(xiàn)了英美政治哲學采用分析進路的推理過程。
姚大志教授對這一看法提出了質疑。在他看來,分析哲學將分析的方法局限于對語詞的概念和命題的意義進行分析,以此標準來審視當代美國的政治哲學家,可以發(fā)現(xiàn),并沒有人采用分析的方法來討論政治問題。如果將分析的方法運用于政治哲學之中,就應當是對政治哲學中某一術語的意義進行分析。
學者們一致認為,無論對何種進路的政治哲學進行研究,中國學者都應當立足中國的具體現(xiàn)實情境,建構能夠解釋中國問題、指導中國政治實踐的中國范式的政治哲學。只有將政治哲學的研究與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中凸顯出的主要問題結合起來,同時加強學者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進思想間的激蕩與碰撞,才能發(fā)現(xiàn)政治哲學新的增長點,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政治哲學研究,建構起中國范式的政治哲學。
(責任編輯 李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