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翔
楊二嫂是《故鄉(xiāng)》中的一個人物。文中刻畫她的筆墨雖然不多,卻隱含了許多信息。
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而且終日坐著……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
這段話介紹了楊二嫂年輕時的一些情況:楊二嫂居住在鄉(xiāng)鎮(zhèn)上,是我的近鄰;她是一名手工業(yè)者,從年輕時就靠售賣豆腐維持生活。這段話也隱含著她年輕時的三個特點:
首先是年輕漂亮?!岸垢彪m是介紹楊二嫂的職業(yè)——賣豆腐,也暗含她皮膚白皙干凈。“西施”自古是對美人的稱呼,故鄉(xiāng)的人稱她為“西施”,可見那時的她模樣俊俏?!安林追邸彪m說是她做生意的需要,也是她愛美的體現。
其次是生活不錯?!敖K日坐著”說明她不用走鄉(xiāng)竄戶,四處售賣豆腐,只需坐等顧客上門買貨就可以了?!斑@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也是一條證據,可見其生意的熱鬧。此時的楊二嫂一家靠著豆腐店維持著生計,日子過得還可以。
再次是安分守己。這段話中“終日坐著”反復出現,并且其前用了“確乎”和“而且”加以強調,意在說明楊二嫂專注于自己的生意,沒有游手好閑,更沒有與人廝混。她家豆腐店生意好可能和她的姿色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全部的因素。
年老時的楊二嫂與年輕時的楊二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對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擦著白粉”與“沒有系裙”
在描寫年老時楊二嫂的外貌時,作者這樣寫到:
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沒有系裙”這一細節(jié)看似閑筆,實則意味頗深。當年江浙民間婦女有系一條藍布的長圍裙在腰間的習俗。特別是外出時一定要系裙。楊二嫂“沒有系裙”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忘記系裙。年老時的楊二嫂早已失去了往日安定的生活,陷入了經濟困窘之中,她已無暇顧及自己的形象。此時“忘記系裙”的隨意和彼時“擦著白粉”的莊重構成鮮明的對比。二是無裙可系。若是無裙可系則更能體現楊二嫂生活的艱辛。
2.“終日坐著”與“每日必到”
作者借母親之口,對楊二嫂的舉動從側面進行了描寫:“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睏疃┟咳毡氐降挠靡馐鞘裁??她顯然是在不停覬覦“我”家的東西。“我”家的“行李也略已齊集,木器不便搬運的,也小半賣去了,只是收不起錢來”,只剩下些沒人買的且進城后沒用的器物。就是這樣的器物,楊二嫂也放下自尊,毫不諱飾地向“我”討要。討要的舉動除了說明她想占小便宜外,還反映了她的家庭經濟狀況,她家或者已經走向破產。
楊二嫂其實是故鄉(xiāng)人的一個縮影。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笨梢?,有順手牽羊或巧取豪奪行為的人,并非僅有楊二嫂一人。這也反映了故鄉(xiāng)經濟的蕭條,人們生活的困窘。
3.無聲之形與有聲之語
作者在文中沒有對楊二嫂年輕時的言語進行描述。這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年輕時的楊二嫂說話是什么樣的?
文中楊二嫂的話共有6處,現逐一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人物。
(1)“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這是“我”與楊二嫂初見時的情形。雖然“門外有幾個女人的聲音”,但“我”不知來者是誰。她的“尖利的怪聲”意在打斷“我”和宏兒的對話,引起“我”對她的注意。楊二嫂的這句突兀的話既沒有必要的尊重,也沒有必要的寒暄。作為觀察者,她的毫不掩飾的“大叫”說明“我”的變化出乎她的意料。這也向讀者展現了“我”的一些信息。
(2)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面對“我”的愕然反應,楊二嫂倚老賣老地提出陳年往事——“我還抱過你咧!” 她通過懷舊來拉近與“我”的距離。她懷舊的目的也僅是為了討要木器。在楊二嫂看來,“抱”是對“我”的一種恩惠?!拔摇辈粌H應理所當然地認出她,更該記得她的恩情。“不認識了么?”可看作是楊二嫂的責問,她怪怨“我”忘恩負義。
(3)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這句話顯示了過氣美人的刻薄?!巴恕笔菍Α拔摇钡牟灰啦火埖膽崙嵅黄降脑憜?。這也是她自我感覺良好的體現,她認為所有見過她的人都應該記住她?!斑@真是貴人眼高”是對“我”的指責,雖然嘴上尊稱“我”為發(fā)達的貴人,心中卻視“我”為忘恩的小人。她的話雖然沒說完,卻已將要表達的意思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
(4)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這句話將楊二嫂的來意暴露無遺。她并非是來探望與安慰的,而是來討要木器的。“那么”是對上文“我”惶恐的承接,言外之意是你若沒有忘記,我就要提要求了。她仍舊稱“我”迅哥兒,目的是拉近距離。她恭維“我”闊氣是為單刀直入討要木器做鋪墊。她將“搬動又笨重”這一定語刻意前置看似替“我”考慮,實則是她自己的想法。她自稱“小戶人家”以博取憐憫。她說這些話目的就一個——討要木器。
(5)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
面對“我”的不留一絲余地的拒絕,楊二嫂不等“我”說完,就用臆想的情形對“我”反駁。在她看來,“我”分明就是吝嗇,就是不想給她木器。這句話也揭示了她的閉塞與落后,“道臺”是清朝官名,民國后改稱“道尹”。楊二嫂眼中的富貴就是“放了道臺”“有三房姨太太”和“八抬的大轎”,“什么都瞞不過我”是楊二嫂自視精明的體現。
(6)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
楊二嫂對“我”的默然很是氣憤,她惱羞成怒地對“我”進行挖苦,她諷刺“我”的吝嗇。她說的這句話倒也不無道理,只是用錯了對象。這句話也是她唯利是圖思想的真實寫照,在她的眼中只有利益,而沒有情感。她是為了貪圖小便宜而來,目的既然無法實現,自然是憤憤不平地離開。楊二嫂市儈之形象躍然于紙上。
若年輕時的楊二嫂行事也是這般市儈,說話也是如此刻薄,她的豆腐店的生意斷然不會“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日漸貧困的處境和市井生活的磨礪使她成了現在這樣。
作者正是通過摹寫楊二嫂的變化,以點帶面來反映故鄉(xiāng)的巨變?!靶睂﹂T的楊二嫂”是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細讀方能解讀文字背后隱藏的豐富信息。
[作者通聯:湖南株洲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