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炎,王海紅*
(江蘇省徐州市腫瘤醫(yī)院消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探究心理護理在消化科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李 炎,王海紅*
(江蘇省徐州市腫瘤醫(yī)院消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研究和探索心理護理在消化科疾病治療中的施行效果和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消化科疾病患者7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和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1)觀察組顯效23例,一般11例,無效3例,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1.89%;對照組顯效9例,一般17例,無效11例,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0.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滿意20例,一般15例,不滿意2例,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4.59%;對照組滿意12例,一般16例,不滿意9例,臨床護理滿意度為75.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的施行,能夠明顯提高消化科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和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幫助患者快速地恢復健康,具有推廣價值。
心理護理;消化科疾??;施行效果
消化道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嚴重的悲觀和抑郁等心理情緒,醫(yī)護人員應當根據(jù)消化科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正確的臨床心理護理措施,以糾正和改善患者的異常情緒。臨床資料顯示,許多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病和病情發(fā)展與患者的心理和情緒因素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其發(fā)病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焦慮、抵觸和緊張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護理的順利進行[1]。因此,臨床應當使用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通過醫(yī)護人員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患者的情緒,針對性的進行各種心理護理和干預,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依從性和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和風險發(fā)生的概率?;诖耍疚闹饕芯啃睦碜o理在消化科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和應用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消化科疾病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男46例,女28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56.8±6.7)歲,全部為消化道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56.9±7.1)歲;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56.6±6.5)歲,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是入院后醫(yī)護人員常規(guī)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巡查患者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立刻通知主治醫(yī)生進行緊急治療;同時醫(yī)護人員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治療方法,詳細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得到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對于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焦慮和失眠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藥物,例如安眠藥和鎮(zhèn)定劑等,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況。觀察組患者施行心理護理模式,主要包括:①患者入院時進行心理疏導,通過交流和對話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問題和對于治療的看法等,以掌握患者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動態(tài);盡量營造良好和諧的治療環(huán)境,消除患者抵抗和焦慮的情緒,使其感受到關心和支持。②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對癥下藥,掌握患者產(chǎn)生抑郁、教育和恐懼心理的原因,并聯(lián)合家屬進行心理上的安慰,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整個治療過程[2];同時,適當運用發(fā)泄療法,包容患者的負面情緒并進行相應的開導,鼓勵患者向醫(yī)護人員傾訴,尤其是不滿和焦慮之情,了解患者心理問題所在,促使不良情緒得以宣泄。③向患者普及和講解成功的治療案例,并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心理指導,潛移默化地引導患者。④每日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的科普,讓患者了解治療進程,以積極和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⑤幫助患者進行心理意念療法,每天盤腿或者仰臥在床上,輕輕閉上雙目后摒除一切雜念,協(xié)調(diào)生理機能和感官,讓患者自行進行冥想和自我催眠狀態(tài),以緩解壓力,舒張身體,起到放松和釋壓的效果,可進行2~3次/d,15 min/次。⑥調(diào)節(jié)患者的作息和飲食結構,保證睡眠充足,杜絕煙酒和辛辣刺激等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運動過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釋放身心壓力。⑦定期進行復查和心理指導,對于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干預,改善患者對于經(jīng)濟、家庭和社會關系方面的矛盾。⑧條件允許的患者,可定期協(xié)同家屬或朋友一起接受心理指導和干預過程,讓患者感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關心,以加快治愈速度,降低疾病的復發(fā)。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分為顯效、一般和無效三種水平[3],顯效:患者消化道疾病明顯改善,無消化不良和腹痛等情況;一般:患者偶爾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情況,病情得到控制;無效:患者消化道疾病病癥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同時,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種水平,臨床護理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n,%)
消化道是一種受患者心理和情緒影響較大的疾病,患者反復多變的心理會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消化科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①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長期的治療周期使得患者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治療費用過高等客觀問題會加重患者焦慮的心理狀況。②極度缺乏安全感,消化道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便秘和腹瀉等不良癥狀,且伴隨著整個治療周期,患者容易懷疑治療的效果。③心理焦慮和抑郁,反復發(fā)作的病情,加上頻繁地惡心和嘔吐,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低迷且情緒低落,極易造成抑郁。④不信任心理,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缺乏默契和了解,因此對于醫(yī)生開處的藥物出現(xiàn)不信任甚至懷疑的心理,無法配合治療。同時,作為病患,對陌生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緊張和抵觸的心理。醫(yī)護人員應當熱情地帶領患者了解治療環(huán)境,使用溫和的言語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初步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4];醫(yī)護人員還應聯(lián)合家屬,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共同面對生理和心理的疾病,順利地接受各項治療過程。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的施行,能夠明顯提高消化科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和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幫助患者快速地恢復健康,具有推廣價值。
[1] 姚皆帆.淺談心理護理在消化科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15,3(37):54-56.
[2] 劉敏紅,于淑清.2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4(17):208-209.
[3] 謝 瓊,吳會平.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11(6):129-130.
[4] 李小英.心理護理在消化科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1(11):145-146.
本文編輯:魯守琴
表1 干預前后患者氣道吸入給藥依從性比較 [n(%)]
回饋教學有利于提高氣道吸入給藥依從性,降低氣道吸入給藥后咽部不適率通過本試驗證明,運用回饋教學之后,達到84%患者氣道吸入給藥的依從性高,相比之下依從性明顯提高,而且氣道吸入給藥后咽部不適的患者僅有2例。回饋教學(Feedback teaching)是試驗者與患者之間雙向信息傳遞的一種方式。傳遞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健康知識,對于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患者也比較適合,也有利于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對患者主動學習的興致有一個很好的激發(fā)作用。其健康教育內(nèi)容不僅僅向患者傳達信息,也會對患者所掌握與理解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做一個測評?;仞伣虒W不僅使患者學習了氣道吸入給藥的正確方式,也有利于護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有利于患者自主的進行氣道吸入給藥。本試驗中,對患者家屬也進行了回饋教學的指導,有利于協(xié)助和監(jiān)督患者正確的氣道吸入給藥,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表明了患者氣道吸入給藥的規(guī)范性,從而有利于促進病情的恢復和控制,穩(wěn)定了肺功能,降低了氣道吸入給藥后咽喉部不適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Tamura-Lis W.Teach-Back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patient safety[J].Urol Nurs,2013,33(6):267-271.
[2] Wick JY.Checking for comprehesin:mastering teach-back techniques[J].Consult Pharm,2013,28(9):550-554.
[3] Hyde YM,Kautz DD.Enhancing health promotion during rehabilit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giving,partnership-building,and teach=back [J].Rehabil Nurs,2014,39(4):178-182.
本文編輯:孫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8.015.02
王海紅,女,主管護師,護士長,研究方向:消化科護理管理和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