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梅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歷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革新教育方法,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主要介紹了選用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運用的原則,并進一步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融入歷史故事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故事 教學策略
一、選用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運用的原則
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如何在課堂中運用豐富的歷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選擇歷史故事時,應遵循一些原則。
1.內容生動形象
教師想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了解學生,不能單純地以自己的想法衡量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歷史故事的選擇上,要了解學生的喜好,選擇一些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的故事,內容更有積極意義,傳遞向上的情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語言作為思維的表現(xiàn),思維是語言的內在,在歷史課堂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再滔滔不絕地、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授課,而是讓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有更大的討論的空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秉承這樣的原則,歷史課堂才能更加豐富有效。
2.明確主題
選擇歷史故事的前提是它需要服務于某個主題,在這樣一個主題之上,做到層次清晰,表明講解故事的意圖,如果沒有特定的主題,就會導致聽者產(chǎn)生思維混淆,學生越聽越糊涂,長此以往對歷史課就沒有了興趣。所以,保證故事具有一定的主題,讓學生在聽的時候可以從中感悟良多,這才是講解故事的真諦。
3.緊密圍繞教學大綱
教師在選擇有關歷史故事時,要和教學目標、要求緊密聯(lián)合,最好緊扣課堂的重點與難點,讓這些內容通過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以此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師在講授故事時,可以進一步設置一些情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讓學生要學習的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真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探討
1.設置“懸念”
好的開端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有一個好的開端或者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就不會移開視線。所以,好的課堂如果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就會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尤其是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堂中設置故事,提出一些問題和架設,就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對于課堂有一份求知心理。課前設置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充分地吸引學生,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伐無道,誅暴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一講秦始皇“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壯舉,并設置一些懸念引得學生注意,例如,秦朝都城市場上為什么鞋子沒人買,拐杖卻被搶售一空。接下來就可以講秦始皇慘無人道的統(tǒng)治,例如修建阿房宮、修長城和沉重的賦稅與徭役給民眾帶來的慘絕人寰的生活。最終就導致了農民起義。隨著這種問題的一步步深入,利用設置懸念的方式鼓勵學生發(fā)問,學生會越來越感興趣,在了解教材方面會更加深刻。這就是歷史故事融入的優(yōu)勢和方法。
2.在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
初中課堂一般一節(jié)課是4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充沛的熱情是很難的,如果單純地講述課堂知識,學生就會沒有興趣。
在教學期間,適當?shù)丶右恍┕适?,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十分有必要。一方面擴大了學生對知識接受的領域,另一方面活躍了學生的情趣。例如在講《甲骨文與青銅器》這一課時,由于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單純的知識性介紹,如果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肯定就不會有太深刻的印象,且課堂氣氛不活躍。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鍵的物件——司母戊鼎,備課的時候,筆者就搜集和司母戊鼎有關的故事。在司母戊鼎發(fā)現(xiàn)與保護的過程中,有一些小故事。它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陽市出土,而這個時候我們國家正面臨著抗日戰(zhàn)爭,為了防止國寶落入日本人手中,文物保護者幾經(jīng)多長,甚至想將鼎砸爛然后分塊運走,但是鋼鋸的鋸齒都拉平了,大爐上卻只有幾道淺淺的劃痕。后來人們還嘗試了用鐵錘砸,砸掉了一個鼎。在這樣的過程中,方鼎受到了損壞但是也以贗品的名頭躲過了日本人的掠奪。學生對青銅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文物保護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初中年級的學生,適當?shù)厝谌胍恍┱n堂故事十分有必要。
初中學生是否對歷史感興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師授課方式有關系,所以,初中歷史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歷史教學應以故事導入為主,讓學生對課堂充滿熱情。擁有越積極的上課狀態(tài),在上課時問題會越多,課堂教學效果必然會很好。八年級學生大多學習近代史,有諸多理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師應注入一些歷史故事。但是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課堂只有四十分鐘,要牢牢把握故事穿插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張大瑞.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133.
[2]王成芬.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培訓,2016,04:264.
[3]劉統(tǒng)娟.關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