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好學生的識字教育,讓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認識更多的漢字,并且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去掌握、學習漢字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從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本文是筆者對識字教學的一些看法和認識,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素質教育
漢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無論學習什么內容,不認識字是無法開展學習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學生的識字教育是我們教學的根本,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多認識、多理解漢字,以便于我們教學的有效開展。并且對學生的識字教育要落實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識字,同時還要教授學生一些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漢字。這也是符合我們素質教育對提高學生個人素質、能力的要求。筆者認為,做好識字教學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說的就是興趣在做事中的重要性。在識字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引導、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這是我們開展識字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識字的基礎。筆者認為,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教學我們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識字教學中要多運用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用已知經(jīng)驗來學習未知經(jīng)驗。這樣也可以讓抽象的漢字更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給學生。
2、漢字是象形字,很多漢字都是根據(jù)事物的形狀演變過來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樣的漢字,為學生介紹漢字的演變過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對漢字的興趣。
3、教學中,我們可以多運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例如,小組學習、比賽式學習等形式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引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1、使用一些謎語、兒歌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識字教學。利用這樣的內容開展識字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并且這種識字方式可以讓學生像做游戲一樣。這樣,學生就會在實際生活中,像與伙伴們做游戲一樣地去識字。
2、利用生字卡片開展教學。生字卡片是筆者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卡片,用做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生字,并且當學生掌握這些生字后,我們還可以把已經(jīng)學完的生字卡片做成樹的形狀裝飾在教師的墻上。一方面是對學習的總結,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識字的一種鼓勵。我們可以讓學生帶到家里,讓家長也幫著做一個“識字樹”,看著自己識字越來越多,相信學生心理會收到很大的鼓舞。
3、利用好的情境開展識字學習。如果是簡單的識字教學相信誰都不會喜歡。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
教師巧妙的引導,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融入于學習中去,經(jīng)過一段時間,自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而教材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編排:“我會認”“我會寫”“我會讀”等欄目,時時引導學生走入書面世界,圖文并茂地呈現(xiàn),不斷吸引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想象世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巧妙的引導,自然會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有好的識字興趣,有好的識字方法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識字習慣。我們在課堂上講解的生字畢竟還是少數(shù),大量的漢字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去主動地認識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的識字習慣,在生活中只要有機會接觸到漢字就要想著去認識、掌握它。
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識字
1、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開學初,讓每個學生在班上作一個自我介紹,同學相互認識,把學生的姓名全部寫在小黑板上,以便讓學生認識各個學生的名字,再讓每一個學生做一張家庭成員表,上面寫上全家人的姓名,并且認識他們的名字,甚至要在家長的引導下寫會家人的名字,在班上能夠認識全班學生的名字并能夠寫出大多數(shù)同學的名字來。這樣,同學的姓名和家人的姓名也就很快認識了,也讓學生認識了很多的生字。
2、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在教室里的實物就可以供學生認識。
3、創(chuàng)設識字的環(huán)境,給學生展示、交流的空間。為學生建立識字檔案,用筆記本把認識的字讓家長記錄下來,然后在班里的活動課上進行交流、展示。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包裝盒、包裝袋、零食袋等上面的字來進行展示。
總之,識字教學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基礎。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對識字教學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實際、心理情況等基本信息,以便于我們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更適合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