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列吾哈布力·阿克木巴依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100081)
論哈薩克語名諱詞語及其社會功能
特列吾哈布力·阿克木巴依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100081)
本文中哈薩克社會生活中有些名諱習俗詞語與它的社會功能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概述本民族名諱詞語的種類,范圍與特征,名諱詞語的構(gòu)成與運用方式,并指出名諱詞語的有些社會功能。
名諱;哈薩克族;民俗
自古以來,哈薩克族民間就流傳著“尊敬長輩、愛護晚輩”的諺語,哈薩克族非常忌諱遇到熟人或長輩不寒暄而離開,一般只有某人家里遭遇喪禮時才會回避互相打招呼??梢姽_克族人際關(guān)系中語言名諱現(xiàn)象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哈薩克族民間以言語文雅、吉祥、委婉的方式相處,顧慮歷代流傳的名諱風俗;另一方面,哈薩克族回避談及粗俗詞語及詈罵詞語等。以下談哈薩克族名諱習俗和這種習俗的社會功能。①
人名不僅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名文化反映著一個民族在生產(chǎn)業(yè)、風俗、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哈薩克族名諱習俗分為:1)祖先、父母或長輩的名諱;2)師傅名諱; 3)官長名諱;4)死者名諱;5)丈夫的親戚名諱。
1.1 祖先、父母或長輩的名諱
(1)祖先名諱
哈薩克族牢記自己祖先及祖宗根源,因此特別重視愛護自己祖先的名譽,回避直呼祖先的名字。同時,哈薩克族語言交際中回避直呼與祖先同名者的名字,而常常以 ata(爺爺)、?je(奶奶)、ul? ?ke(祖爺爺)、ul? ata(第四祖)、baba(第五祖)、tüp ata(第六祖)、jeti ata(第七祖)等詞語指代。
(2)父母名諱
對哈薩克族而言,稱呼父母之名會被看做最大的禁忌和失禮。如果家里的長輩或父母之名與家具或工具諧音,但是日常生活中又不得不說時,人們通常以別的名稱命名與父母同名的家具或工具。一般情況下,父母之名與鄰居孩子的名字一樣時,民間往往會在觀察該孩子的長相或性格等特點的基礎(chǔ)上,用別名來稱呼該孩子。哈薩克族居住分布遼闊,各地民間口頭表達也有一些地域性差異,有些地方直接將與父母同名的鄰居孩子稱呼為“?kem attas(?e?em attas)”(與爸爸同名或媽媽同名)或“at teris”(難以稱呼的)等。哈薩克人忌諱直呼岳父母、大伯、叔叔、干爸干媽以及有血緣關(guān)系的年邁人名字的習俗導致有些時候兒女直到父母去世都不曉得父母的真名。
(3)長輩名諱
哈薩克族具有尊老愛幼婦的傳統(tǒng)美德。民間認為尊重老年人是一種積德慈善的方式。哈薩克族認為自己家里以外的老年人也得尊重,并根據(jù)年齡狀況以“aq saqal,atay”(白胡子,老人家,老大爺)、“apa,?e?ey”(老奶奶,大媽)或“aγay”(叔叔,大叔)等尊稱稱呼。民間一般在子女小的時候就 始教育他們應尊敬老年人,并讓子女懂得禮貌待人及名諱風俗。而且這種習慣古已有之,是自古以來哈薩克族家庭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另外,當忌諱直呼鄰居老年人或長輩的名字時,可以用所居住的地名或所從事的工作作為修飾語來表達尊稱。哈薩克族避諱給老年人取諷剌或嘲笑的綽號,觸犯者會被叫做“有人養(yǎng),無人教”。
1.2 師傅名諱
哈薩克族認為知識是無限崇高的財富,由此特別尊敬教師及學問高的讀書人因此忌諱直呼師傅(老師)或“神師”(molda)的名字。哈薩克族忌諱直呼教師的名字,而以“muγal?m”(教師)或 “abz?j”(早期老師的一種稱呼,大多數(shù)用教宗教的師傅)為稱呼。在必須稱呼教師名字的情況下,通常在教師名字的后上加“muγal?m或muγal?meke”(教師)一詞以示尊稱。如果師傅是一位特別有社會地位的人或有名的大師,對學徒培養(yǎng)指導的時間較長,那就他的學徒都必須叫他“ustaz”(師傅),“pirim”(神傅)等詞語來尊稱。但是舊社哈薩克族大部分以家庭教育制為主,由此學徒一般以“ustaz?m”(我的老師)稱呼教師。自古以來,教師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員的尊敬和重視。若有人責罵、侮辱教師的名譽、對教師不尊敬或觸犯教師的教導,根據(jù)當時的法律,觸犯者會被處以一匹馬帶頭的九件東西(畜或衣裳)(toγ?z ay?p)作為罰款,并將提供一匹好馬和金秀大衣給教師作為賠償。而且,無論是學徒還是學徒的家長都會避免直呼教師的名字,以免失禮或顯得粗俗無禮。另外,哈薩克族一直尊敬學問高的讀書人,并回避直呼其真名,而一般用他們的學位級別或?qū)W銜來稱呼。例如,“molda/molla”(有學問的人)或“oq?m?st?”(學者)等。②可見尊稱格式以名字加學位級別最為典型。總而言之,哈薩克族在與年邁的人、讀書人或?qū)W問高的人交流時,通常以文雅、委婉、低聲的言語對待,以示尊老且崇拜知識的哈薩克族傳統(tǒng)美德。
哈薩克族的祖先及長輩名諱風俗文化及其社會價值最為突出,社會各階層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并對祖先或長輩表示萼敬和孝順。相比之下,師傅名諱則不如祖先或長輩的嚴格。
1.3 官長名諱
在舊社會,普通群眾誤認為國王就是上天派來的神人、老天在人間的使者,因此社會各階層普遍忌諱長官的名字,以示誠意和敬畏。以前封建時代哈薩克汗國的各個大汗都被平民叫“han”(汗),“haγan”(可汗),“baχadur han”(圣主)或“ul? han”(皇帝)等名字來表達敬意。古代,在哈薩克汗國的領(lǐng)土上普通老百姓都以把各級官人叫“t?re”(大人)、“sültan”或“bek”(伯克、省會長官),“atoy?? bat?r/bas sardar”(軍臣)或“bat?r/sardar”(軍官),“qoja”(宗教大臣)等尊稱來稱呼貴族,而忌諱直呼貴族或社會統(tǒng)治階層人物的真實姓名。③然后國王的子女和夫人的名字也盡量避諱直呼,如“han zada”(王子),“han?a”(國王的女兒),“bek zada”(首相或省會長官的兒子),“m?rza”(富人的兒子),“el anas?”(國王的大夫人),“b?ybi?e”(貴婦人)等尊敬的稱呼。這些可見,哈薩克族官長名諱具有悠久的歷史。
1.4 死者名諱
對哈薩克族而言,“死喪”就是人一生中最不幸、最不愉快的經(jīng)歷,也是老天的命令。由此,一直以來,人們非常忌諱直言“死喪” 一詞,則用委婉語來表達“死”及其相關(guān)的概念。一般情況下死者家屬或子女、親威或鄰居在傳達噩耗時,忌諱直接說“?ldi”(他死了),而是用合適的委婉詞語來傳達關(guān)于喪禮的消息,并綜合述評死者生前的年齡、社會地位、級別、稱號、學銜或職位等種種情況。哈薩克族將國王去世轉(zhuǎn)稱為“taw?m?z qulad?”(山崩)、“tangirding d?rgejine qaytt?”(返回天堂);其他成年人去世了稱為“k?z jumd?”(閉眼了),“qayt?s bold?”(去世了),“t?n?s? üzildi”(斷呼氣),“aram?zdan attand?”(離開我們之間),“?mirden ozd?”(過世),“ol dünyege ketti/o dünyege ketti”(上西天)等;若剛出生的嬰兒不幸夭折時,必須給嬰兒取名以便辦理喪事,而且也不能說死了,“?etinedi”(滅命),“üzildi”(短命)等詞語來稱呼。哈薩克人已經(jīng)過世的人名也不能直接稱呼,如果必須要說它的名字就名稱后加上“marqum”或“jar?qt?q”(善人)的詞語來說出。
1.5 丈夫的親戚名諱
哈薩克族的社會生活中,比較來說,女人的名諱比男人多,尤其是年輕的兒媳婦(弟媳婦),她們除了自己丈夫的父母,祖先名諱外,還有自己丈夫的兄弟姐妹,一個部落里血緣比較近的親威和部落里的老丈人,大媽名稱都要避諱直呼。平時生活交流中,為了稱呼方便她們自己對他們專門起個名,例如:年齡比自己丈夫的“jaqs? aγa”(好大哥),“apay,t?te”(大姨,大姐),年齡比自己丈夫小的“m?rza bala”(紳士小伙子),“tentegim”(小調(diào)皮),“erkem”(調(diào)皮小姨),“qara k?z”(黑眼睛),“aq bala”(白小姨)等等。④
自古以來,名諱習俗是一種普遍的,特殊社會風俗。世界上大多數(shù)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名諱習俗,而且這種習俗是一個民族社會民俗文化的十分重要部分。我們哈薩克族的名諱習俗也是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多彩,使用范圍廣闊和作用突出的特點。在舊社會,哈薩克族的名諱習俗的執(zhí)行比較嚴格,社會功能也很復雜,而現(xiàn)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和很多古代風俗都稍稍地淡化了,但是有些還在存在,尤其是我們談過的名諱習俗。哈薩克人的名諱習俗也有有特別多社會功能,但現(xiàn)在很明顯的,常見的社會功能只有禮貌功能和避諱功能。下面我們簡單地分析一下名諱習俗的這些功能。
2.1 禮貌功能
名諱的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就禮貌功能。哈薩克族年齡小的人比自己年齡大人的姓名不能直呼的習俗,這是一種長久以來承傳的傳統(tǒng),也是每個人都要服從的規(guī)則。生活中要求說話人要以清楚明白的語言方式表達含義,應避免晦澀、避免歧義,要用語簡練、井井有條。這一原則要求說話人直截了當?shù)乇磉_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才能確保語言表達的精確性。顯而易見,名諱恰恰偏離了這樣的語言常規(guī)要求,成為了一種變異語言。但在特定的情形下,作為語言變異的名諱不僅不會妨礙語言交際的正常進行,而且往往能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因為除了合作原則之外,禮貌原則同樣也是語言交際的一個重要原則。出于禮貌心態(tài),人們在相互交流中常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來避免直接談論某些客觀上帶有不雅或不吉色彩的事物或現(xiàn)象,因為如果直接說出來,會使人尷尬、招人厭惡,或者使說話人顯得粗俗無禮,用委婉語表示則可幫助交際雙方避免窘迫,給聽話人留下典雅、含蓄、有禮、得體等印象。因此,在特定的場合下,名諱并不會違背合作原則而影響信息的傳遞和思想的交流,而是更具藝術(shù)性,是更高層次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時使對方感到你的友善,親近,你的禮讓,覺得你在“禮”上做得周到。而在現(xiàn)實交際中,一個人如果滿口污言穢語,或直呼大人,尤其是直呼岳母岳父,大哥的名字他就會被認為是粗俗,“不懂禮貌”、“沒有教養(yǎng)”。反之,一個人如果出言高雅,他就會被認為是問質(zhì)彬彬,“有教養(yǎng)”、“彬彬有禮”的人,聽話人也會以“禮”回報,從而贏得尊重。
2.2 避諱功能
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信仰是伊斯蘭教,因為伊斯蘭教的規(guī)則已經(jīng)去世人的名字前必須加“marqum”一個詞說出,還有不能說他人的壞話,所以常常避諱死者的名字直呼,而且死者年齡比自己大歲更不能直接稱呼姓名。人們的觀念中把象征物和被象征物混為一體,人身抽象為一個名字,名字則被物化為人的各方面,成為語言拜物教的一種表現(xiàn)。人的名字就不可避免地賦予了神力和魔力。因而哈薩克族歷史上名諱非常嚴格。自古以來,最初的意思晚輩不愿直呼其祖先的名字,用其他字代替以表敬意。哈薩克族還有相信語言魔力,人們害怕提到死者的名字,認為叫了他們的名字就會牽動其靈魂,而使其降禍與自己和家人。
總之而言,人類的名諱是一種歷史悠久、使用范圍廣闊、功能強大、普遍的生活習俗,名諱詞語也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哈薩克族的名諱習俗和名諱語也例外。名諱習俗詞語的研究文化語言學,人類學和文化學當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 賈合甫·木爾扎汗:《哈薩克族歷史與民俗》(哈文版),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9頁。
② D.馬卡提耶娃:《哈薩克族忌諱》,阿拉木圖,2008年,第156頁。
③ 波拉提·波拜:《哈薩克族忌諱習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第122頁。
④ [哈]Q.朱馬力耶夫:“哈薩克族人名研究”,阿拉木圖,1972年,第205頁。
[1] 蘇北海:哈薩克族文化史[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89年;
[2] 賈合甫·木爾扎汗:哈薩克族歷史與民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帕提曼:哈薩克族民俗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
[4] 卡木那·江波孜:哈薩克族民俗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
[5] 楊凌:現(xiàn)代哈薩克語結(jié)構(gòu)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6] Mahatova.D:哈薩克族忌諱[M],阿拉木圖,《dayik-press》出版社,2008年;
[7] Zhumalyev.Q:哈薩克族人名研究[M],阿拉木圖:蘇聯(lián)哈薩克聯(lián)盟共和國國立文藝出版社,1972年。
特列吾哈布力·阿克木巴依(1982.10-),男,哈薩克族,新疆烏魯木齊人,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突厥語言、文化。
H236
A
1672-5832(2016)09-02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