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今
碗中有個繽紛的世界
尤 今
第一回看老撾人吃牛肉米粉,我感覺目瞪口呆又驚心動魄。
牛肉米粉是老撾一道著名的小食:煙氣氤氳的米粉,極白、極滑,像纖細的趙飛燕慵懶地裸躺于飄忽的云霧之中,別有一種瘦骨伶仃的性感;鋪陳在上面的牛肉片呢,輕、薄、軟、嫩。整碗米粉,像是一幅淡雅雋永的畫作。
浸在清晨那明亮而歡愉的陽光里,坐在擦得干干凈凈的矮桌邊,看到這樣一碗超塵出世的食物,連心情都變得纖塵不染。
與我同桌的是個老撾人,年輕而黝黑的臉龐,在風吹雨打的粗糙里,透著一種潑懔的活力。米粉一端上來,他便開始“變戲法”:加入一大把薄荷葉和幾根小辣椒,倒進魚露、白醋、醬油、辣椒醬,摻入白糖、蝦膏,擠入酸橘汁,撒上胡椒粉。他“心狠手辣”地干著這一切,絲毫沒有憐香惜玉的溫柔。原本清澈見底的湯被他任意蹂躪而又胡攪一氣之后,五顏六色、百味齊集。直到這時,他才快快樂樂地拿起筷子,呼嚕嚕地吃個心滿意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我原本以為,這僅僅只是個不按理出牌的特殊個案,沒有想到,在老撾,人人如此。每每米粉一擱到面前,個個都專心致志地忙得不亦樂乎,男女老幼,莫不如是。
綜觀老撾的歷史,這是一個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地方,而長期的自我封閉又使?jié)M目瘡痍的國家在恢復元氣時,速度慢若蝸牛。這個國家盡管幅員遼闊,但人口才四百余萬,大部分老撾人迄今為止仍然掙扎在貧窮線上。他們的平均月薪只有十余美元,物資極度匱乏,娛樂場所寥若晨星,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樣患著嚴重的“貧血癥”。
于是,那一碗純潔的米粉,便成了他們寄托夢想的“烏托邦”。生活蒼白無色嗎?不要緊,他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地弄出一碗的繽紛多彩。生活淡然無味嗎?沒關(guān)系,他們“招募各路英雄好漢”,搞出一碗的酸甜苦辣。他們大汗淋漓地吃下去,仿佛已嘗盡人生的悲歡苦樂,在咂嘴咂舌間,所有的不快、不滿、不甘、不平,全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摘自《曇花的哲學——尤今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