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義娟,王云平,林元清,李秀英,炊文婷
(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寧 810001)
青海省2010—2015年牦牛、藏羊主要疫病監(jiān)測結果及分析
傅義娟,王云平,林元清,李秀英,炊文婷
(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寧 810001)
為掌握青海省牦牛、藏羊主要疫病感染狀況,于2010—2015年對全省40個縣(市)牦牛、藏羊口蹄疫、結核病、布魯氏菌病、衣原體、小反芻獸疫等主要疫病進行了監(jiān)測。結果表明:口蹄疫非結構蛋白抗體有較高的陽性率,牛平均陽性率15.53%,羊平均陽性率7.81%,從免疫抗體情況來看,牦牛、藏羊平均抗體合格率均低于70%,群體保護性較差;奶牛結核病平均陽性率0.05%,近幾年陽性檢出率呈穩(wěn)步下降趨勢;布病陽性率總體上牛高于羊,陽性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種牛(1.53%)、其他品種牛(1.12%)、奶牛(0.28%)、其他品種羊(0.18%)、種羊(0.11%);衣原體檢測,牦牛平均陽性率7.91%,藏羊平均陽性率6.47%,總體呈上升趨勢;而對小反芻獸疫的病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通過對監(jiān)測結果的比較分析,對近年來牛羊疫病的防控效果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防控建議。
牦牛;藏羊;疫病監(jiān)測
青海省是全國五大牧區(qū)之一,存欄牦牛590余萬頭,藏羊1 400余萬只,有“世界牦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之稱。牦牛和藏羊是青海牧區(qū)群眾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為掌握全省牦牛和藏羊主要疫病的發(fā)生及流行狀況,更為今后做好疫病防控提供技術支持,作者等連續(xù)多年對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疫病開展了采樣監(jiān)測工作,較全面地掌握了牦牛、藏羊主要疫病的免疫效果及病原分布情況?,F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樣品 666 419份牦牛血清、383 920份藏羊血清和2 130份鼻腔拭子采自全省40縣(市)的規(guī)模場和散養(yǎng)戶,血清分離后冷凍保存,鼻拭子保存于專用保存液中。1.1.2 試劑 口蹄疫液相阻斷ELISA試劑盒、3ABC-I -ELISA試劑盒、衣原體IHA試劑購自蘭州獸醫(yī)研究所,結核菌素和布魯氏菌試管凝集抗原購自北京中監(jiān)所,小反芻獸疫ELISA和PCR試劑盒購自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口蹄疫 免疫抗體檢測采用液相阻斷ELISA試驗,非結構蛋白抗體檢測采用3ABC-I-ELISA試驗。
1.2.2 結核病 按照GB/T18645—2002進行,采用牛提純結核菌素皮內變態(tài)反應試驗。
1.2.3 布魯氏菌病 按照GB/T18646—2002進行,篩選檢測采用琥紅平板凝集試驗,陽性樣品再用試管凝集試驗復檢。
1.2.4 衣原體 采用間接血凝試驗(IHA)檢測。
1.2.5 小反芻獸疫 免疫抗體檢測采用ELISA試驗,病原學檢測采用PCR試驗。
1.3 抽樣方法
對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選擇在地理位置、飼養(yǎng)方式、不同品種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8個縣(市),每縣(市)選擇2個鄉(xiāng)(鎮(zhèn)),每鄉(xiāng)鎮(zhèn)選擇2個村、2個牛羊規(guī)模場、10戶散養(yǎng)戶開展“定點、定期、定量、定性”監(jiān)測;結核病重點對西寧市、海東市農區(qū)的10縣(市)規(guī)模場奶牛和大通種牛場的牦牛開展監(jiān)測;布病主要針對不同畜種,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兼顧種畜場、規(guī)模場和散養(yǎng)戶;衣原體抽樣方式同布??;小反芻獸疫主要針對調運羊只進行免疫抗體檢測,同時針對靠近西藏、甘肅等邊境縣(市)的羊群采集鼻拭子進行病原學監(jiān)測。
2.1 口蹄疫
從表1可看出,18個定點縣(市)牦牛和藏羊口蹄疫非結構蛋白抗體均有較高的陽性率,牛平均陽性率15.53%,羊平均陽性率7.81%,但對陽性牛羊O-P液抽檢做RT-PCR試驗結果又全為陰性,關于非結構蛋白抗體陽性是否與多次免疫、疫苗生產工藝或是畜體內存在隱性感染等有關需進一步進行驗證。從免疫抗體情況來看,牦牛、藏羊平均抗體合格率均低于70%,群體保護性較差,在個別地區(qū)存在疫情隱患,需要進一步做好免疫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提高群體保護率。
表1 2010—2015年口蹄疫檢測結果
2.2 牛結核病
由表2可知,對種畜場的牦牛未檢出陽性;農區(qū)10縣(市)奶牛陽性檢出率近幾年呈穩(wěn)步下降趨勢,2013年、2014年連續(xù)2年未檢出陽性,但2015年陽性率突然攀高,主要原因是2015年對農區(qū)的奶牛實施了“出戶入園”工程,結核陽性牛主要出現在散養(yǎng)戶飼養(yǎng)的奶牛中,追溯調查發(fā)現,有部分奶牛是從省外引進的,引進時未進行檢疫,另外,散養(yǎng)戶之間奶牛串換較多,易引起本病的感染傳播。
2.3 布魯氏菌病
表3監(jiān)測結果表明,青海省牛布病陽性率總體高于羊,陽性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種牛、其他品種牛、奶牛、其他品種羊、種羊。
表2 2010—2015年牛結核病檢測結果
表3 2010—2015年布魯氏菌病檢測結果
近幾年羊布病陽性率逐年下降,而奶牛和種畜場種牛布病陽性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究其原因,一是種牛和奶牛價值較高,種牛沒有撲殺補助費,奶牛雖有一定的撲殺補助,但標準極低,故撲殺淘汰處理種牛、奶牛難度較大,造成陽性牛持續(xù)存在;二是奶牛的陽性中不排除個別奶牛場私自注射疫苗或從外縣引進免疫牛而造成假陽性牛的存在;三是個別出現布病流產的場戶,未及時對流產物及污染的圈舍等進行嚴格的消毒和無害化處理,成為持續(xù)污染源。而羊由于飼養(yǎng)周期短,出欄快,布病陽性率遠低于牛的。
2.4 衣原體
表4監(jiān)測結果表明,近幾年全省牛羊衣原體感染總體呈上升趨勢,個別地區(qū)監(jiān)測發(fā)現有衣原體與布魯氏菌病混合感染現象,加劇了孕畜的流產和死胎現象。
表4 2010—2015年衣原體檢測結果
2.5 小反芻獸疫
2014年4—5月份,在全國20多省份發(fā)生小反芻獸疫疫情后,青海省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對全省40縣(市、場)的所有羊群進行了緊急免疫注射,同時進行了疫情緊急排查和采樣監(jiān)測工作。表5監(jiān)測結果表明,小反芻獸疫病原學檢測全部為陰性,羊只免疫抗體均合格,臨床未發(fā)生小反芻獸疫病例,有力保障了青海省養(yǎng)羊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表5 2014—2015年小反芻獸疫檢測結果
(1)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對檢測出的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應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但因撲殺補助費遠低于市場價,畜主抵觸情緒大,私自將陽性牛轉移或低價轉賣,陽性牛撲殺淘汰不徹底,造成隱患持續(xù)存在。建議多方籌措資金,提高撲殺補助標準,并在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部門的監(jiān)督下,及時撲殺處理陽性畜,早日凈化養(yǎng)殖環(huán)境。
(2)個別場戶未經許可,私自注射布病疫苗,免疫畜的流動調運以及檢疫監(jiān)管不力,嚴重干擾了布病的正常監(jiān)測凈化工作。建議對已免奶牛認真做好耳標佩戴和檔案建立工作,同時加強流通監(jiān)管,避免免疫畜干擾正常監(jiān)測工作。
(3)近幾年衣原體感染呈上升趨勢,危害較大,應盡早應用流行株開展疫苗研制工作,在衣原體流行嚴重地區(qū)開展免疫預防。
S851.33
A
2095-3887(2016)05-0055-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5.015
2016-07-20
傅義娟(1970-),女,高級獸醫(yī)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