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亭
【摘 要】本文應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方法論,對榮譽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重新做了嚴密的定義,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闡釋了榮譽的特點、功能及社會評價系統(tǒng),廓清了榮譽這一具有基礎地位的道德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關鍵詞】榮譽 社會價值 道德價值
在社會生活中,榮譽是一個被人們普遍關注的重要道德范疇,然而在當前我國倫理學界,對于什么是榮譽,從定義上尚未形成共識。
“所謂榮譽,就是社會對于人們履行義務有所貢獻之后的肯定和褒獎。”
“所謂榮譽,就是社會對于人們道德行為的褒獎和贊許。”
“所謂榮譽,就是對于道德行為的社會價值所作出的公認的客觀評價和主觀意向?!?/p>
概念歧義是明顯的,或內涵混亂,或以偏概全,或外延偏頗。
⑴榮譽是由誰做出的評價?社會他人還是包括自己?
⑵評價對象是什么?行為本身、行為后果還是遵從的價值?
⑶與義務、責任與貢獻等概念的關系如何?
⑷是否涵蓋行為人的“主觀意向”?
對于道德概念的模糊性,必然導致社會倫理生活的混亂。我們必須高度認識,道德要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價值基礎與思想源泉,道德理論必須上升到科學的哲學,而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那么,我們如何對榮譽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呢?筆者以為,面對這種歧義頗大的概念,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上一個重要方法不無啟示,即從“感性的具體”上升到“抽象的規(guī)定”,再回到“思維中的具體”的認識方法。不妨對榮譽重新作一次“抽象的規(guī)定”,然后再經過“思維中的具體”加以驗證。也許這樣做,我們不僅能得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而且能在其理論上加以展開。
一、榮譽的定義
先看下面幾個例子:
A.第29屆奧運會上,中國獲得51枚金牌,雄居金牌總數第一,世界矚目。
B.工人李雙良綜合治理太鋼爐渣,被聯(lián)合國授予“環(huán)境保護獎”。
C.居里夫人發(fā)現放射性元素鐳,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D.張海迪在高位截癱的條件下,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爭做貢獻,被譽為青年楷模。
E.歐洲某某在豆?jié){中過活兩周之久,被計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從榮譽的例子中概括與抽象可知:
(1)榮譽是對行為價值的評價而不是行為本身,或行為后果具有社會價值,如B、C;或行為后果具有道德價值,如D;或既有道德價值又有社會價值,如A。
(2)行為僅具有價值還不夠,同時還必須是合乎一定社會標準的價值。如E,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標準里,這種突出表現個人“自我”,爆冷門、創(chuàng)奇跡,是有社會價值的,故而也被授予“榮譽”。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標準里,它既沒有道德價值也沒有社會價值,是不能視為榮譽的。
反人類的荒唐行為是永遠不應該被獎賞的。
(3)榮譽是一定社會認定并賦予的。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行為后果,即使具有很高合乎社會標準的社會價值或道德價值,若不為社會認定與接納,還是不能稱上榮譽。由于行為者自身的價值認定而可能在其內心里獲得某種道德情感的滿足,那只能稱得上榮譽感,而不能說榮譽。
由此,榮譽定義如下,榮譽是一定社會對于人們的某種行為后果的社會價值或道德價值所給予的一種贊譽和褒獎。
二、榮譽的特點
1.榮譽歸屬性原則。凡是提到榮譽,不論多大范圍,多高評價,總是具有明確歸屬性的?;蛘邔儆谀硞€人,或者屬于某個團體、民族、國家。沒有歸屬的榮譽是沒有意義的。
2.榮譽社會性原則。由于行為主體的人是一定社會的人,不能離開社會存在。人們關心榮譽,正是對自己行為的社會后果的關心。榮譽根植于人的社會性。榮譽本身已包含了社會的價值要求,同時也是一定社會給予的。這一原則告訴人們,你的行為無論在內心中激起多么崇高的榮譽感,但畢竟還只是榮譽感而不是榮譽。
3.榮譽階級性原則。社會是分為階級的。由于階級的立場和價值觀不同,榮譽的對象、內容有時具有明顯得階級差異。人民大眾的進步的榮譽觀與剝削階級的腐朽的榮譽觀相對立。一切剝削階級都以個人的出生、門第、等級、權勢與金錢為最大榮譽,進步的人民大眾以勤勞、勇敢、服務于集體利益、對國家、對人民、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貢獻為最大榮譽。
4.榮譽時代性原則。由于一定社會所處的時代不同,不同時代對行為后果的社會價值與道德價值存在認知上的不同,榮譽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審視歷史人物、事件與榮譽相關時,應審慎地參考那個時代。
三、榮譽的社會作用
1.社會激勵功能。榮譽激勵是社會激勵的重要形式。社會通過對人們行為后果的社會價值與道德價值的肯定和贊譽,使人們在內心的價值層面產生一種愉悅感和滿足感,強化人們的行為動機,轉化為人們履行更大社會責任與義務的積極性和能動力,以更好地服務于一定時代社會。
2.社會報償功能。人們在獲得榮譽的社會行為中,往往要花費巨大的辛勞,包含了精神的和物質的付出。榮譽是對人們付出特殊勞動的精神慰藉。社會通過榮譽,撫慰人們的創(chuàng)傷,報償人們的精神損失,使人內心里產生一種履行了責任和義務之后的愉悅感,道德實現之后的幸福感。
3.社會示范功能。 社會通過榮譽的授予,頌揚某種合乎社會價值或道德價值的行為,為其他社會成員樹立榜樣,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普及與傳播社會的價值觀。正是這個意義上,有道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四、榮譽的社會評價
榮譽是和責任、義務密切聯(lián)系的道德范疇。人們在履行了一定的責任或義務并具有突出表現而被社會公認時,常被賦予某一榮譽,以表示社會對于人們行為價值的關心、肯定和接納。當行為后果具有較高合乎社會標準的社會價值或道德價值時,則被稱之為貢獻。所以,貢獻是榮譽的前提條件。行為是否能獲得榮譽,獲得何種榮譽,與一定社會的評價系統(tǒng)是否準確、及時、公正有關。
一般地,有下面四種情況:(1)無貢獻也無榮譽;(2)有貢獻并獲得了榮譽;(3)有貢獻而得不到榮譽;(4)無貢獻但獲得榮譽。
前兩種情況,應該是經常的,普遍的,有功受賞,賞罰分明,表明社會評價系統(tǒng)的客觀公正,能有效地發(fā)揮榮譽的社會作用,敦促人們更加努力地履行責任和義務。后兩種情況,有功不賞,無功受祿,則表明了社會評價系統(tǒng)的歪曲、不公正,若這種評價系統(tǒng)成為主導,則喪失了榮譽的社會功能,這個社會就會犯價值導向錯誤,表現為社會或團體內風氣不正、社會成員奉獻精神低落、風范失措,產生榮譽的社會負效應。這也是各級各類評比競賽嘉獎,不能不慎重的原因。
(作者單位:山西省經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