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仙
2001年發(fā)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币虼?,校本課程是學校在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之外,為落實學校的辦學特色、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和發(fā)揮教師的特點而自主設置的課程,融合了該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且與學校校訓一脈相承,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學校自主課程。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而各地區(qū)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開發(fā)意識。”玉山城東小學與武安山、冰溪河、閻立本故園、玉山考棚、端明書院和明城墻等自然和人文資源為鄰。南宋詩人陸游和楊萬里、唐代詩人戴叔倫、現(xiàn)代詩人郁達夫均贊美過此地,朱熹、本地狀元汪應辰在此講過學,唐代畫家閻立本晚年隱居此地,著名國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柳子谷出生此地等。這些以武安山為主及臨近的本土文化為平臺和素材,構建了本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山谷誦韻》與《山林拓韻》。
一、《山谷誦韻》主修校本課程構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為中國教育所追求的求學模式,同時中國的文化歷來與山水有著不解之緣。2010年10月,學校以“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為主導思想,以國學經典為主題,以吟誦玉山自然、人文資源有關詩句為主要素材,組織各年級組長探討“我吟我誦”的系列校本教材主題及資料搜集、篩選活動。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特點,同時結合各個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詩句課文,以戴叔倫的《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更將舊政化鄰邑,遙見逋人相逐還”和楊萬里的《玉山中道》:“村北村南水響齊,巷頭巷尾樹陰低。青山自負無塵色,盡日殷勤照碧溪”為例子,引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以“青山自負無塵色,盡日殷勤照碧溪”的武安山和冰溪河為載體,挑選一篇篇具有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文質兼美的詩歌、美文為載體,讓學生品味作品所表達的品質和情操,使德育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山谷誦韻》校本課程分為一年級主題為“綠色童謠伴我行”,主要收集武安山和冰溪河周邊所能體驗的童謠,培養(yǎng)孩子親近大自然和愛護大自然的情感。如有“蝴蝶”“螳螂”“小蝌蚪”“小螃蟹”“大南瓜”“小鳥學我做早操”等等。
二年級主題為“古詩任我吟”,以戴叔倫、陸游和楊萬里贊美武安山和冰溪河的《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玉山縣南樓小望》和《玉山道中》為啟篇,結合武安山和冰溪河的自然和人文風景意境,收集了有相似意境的古詩,如《獨坐敬亭山》《楓橋夜泊》《贈汪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詠柳》等古詩。
三年級主題為“讀成語誦經典”,主要是與山水文化相關的成語,如“一葉知秋”“層林盡染”“碧波蕩漾”“蟲鳴鳥叫”等。同時以在此講過學的朱熹《玉山講義》《學規(guī)》經典為范本,收集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經典,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行為規(guī)范。
四年級主題為“走近名人聆聽名言”,從朱熹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樣本,收集顏真卿“白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經典名句,又分為“讀書篇”“惜時篇”“學習求知篇”“把握機遇篇”等。
五年級主題為“經典宋詞”,與古詩收集一樣,收集了與武安山、冰溪河的自然和人文風景相似意境的宋詞,以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開篇,收集了歐陽修的“蝶戀花”、蘇軾的“水調歌頭”、辛棄疾的“摸魚兒”和姜夔的“淡黃柳”等。
六年級主題為“傳承國學吟誦經典”,主要收集了《論語》《弟子規(guī)》《名著導讀》等。
課程實施后的學生與老師反饋信息,可以促進校本課程完善與優(yōu)化。試行一個學期后,發(fā)現(xiàn)教材吸引不了學生,達不到預期的“朗朗誦讀”之效果。經多次調研、交流、探討、借鑒,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材單調,甚至有些詞、語句學生不了解。經過查閱大量資料,我們在教材中增添了了解和掌握得較成熟的注解和圖片,以充實、豐富、優(yōu)化教材。同時帶領學生在武安山和冰溪河邊具有相似意境的地方詠誦故事,從而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和學習。
二、《山林拓韻》選修校本課程構建
校本課程(選修課程)開發(fā)既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要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同時課程目標要與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哲學或價值觀基礎密切相關,且盡可能把學生在學習結束時應該獲得的能力與態(tài)度陳述清楚。校本課程(選修課程)是一種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經驗性、綜合性課程,強調以學生的健康、技能、經驗、社會實踐等素質提升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
根據(jù)學校校情,我們提出了讓學生“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理念,以確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每個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承擔者和實施者,直接影響校本課程開發(fā)質量。基于第一套校本教材的編寫經驗,學校印發(fā)了“教師特長登記表”,以全面調查我校教師各自的特長。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師資源,更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盡量避免與基礎課程重復。因此,學校充分發(fā)揮拓展型教師的作用,整合各科組教師的特長和優(yōu)勢共同開發(fā)拓展型課程,動員全體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開設拓展型課程。最終將《山林拓韻》校本教材分為四大板塊:武安山之樂音、武安山之書墨、武安山之健體和武安山之踐行。
武安山水之樂音?!渡搅滞仨嵵鞓穼W豎笛》的樂曲選擇與武安山和冰溪河風情相近,如展現(xiàn)山的鳥鳴之音,《百鳥朝鳳》《鷓鴣飛》等,還有《牧羊曲》《劃小船》《春天來了》《閃爍的小星星》等親近山水大自然樂曲;《山林拓韻之跳動的音符》則選取《紅蜻蜓》《小白船》《蘭花草》《小公雞》和《歌聲與微笑》等歌曲。
武安山水之書墨。《山林拓韻之五彩的油畫棒》則由欣賞具有武安山意境的柳子谷的《蕭寺空山晚》《云林意》和《雨竹圖》,閻立本的《步輦圖》為啟篇,收有“武安山的彩色小樹”“美麗的茶花”“含苞的荷花”“美麗的家園”和“我們的城市”等作品用以展開課程;《山林拓韻之墨跡飄香》則收集以武安山及周邊的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風格獨特、寓意深遠的字碑、牌匾、石刻等墨跡為開篇,如朱熹手書“蟠龍崗”、趙佑手題“高山流水”,尤其是端明書院內的牌匾和立柱對聯(lián)墨跡;課程主題包括鋼筆書法和毛筆書法課程。
武安山水之健體。《山林拓韻之山水的運動》內容主要是策劃如何組織“攀登武安山”“冰溪河沿岸健步走”“健步環(huán)繞武安山”等活動。組建了校武安山小健體隊,每學期組織攀登武安山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毅力、體力。同時開設《山林拓韻之飛揚的羽毛球》《山林拓韻之跳躍的籃球》等課程,結合體育課田徑、太極拳、跆拳道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
武安山水之踐行?!渡搅滞仨嵵`巧的手工》主要根據(jù)在武安山和冰溪河所能獲得的素材編寫,如取材于武安山藤本的“籃子編織”,取材于山上各種草、樹葉的“葉畫”,取材于冰溪河的鵝卵石“石之畫韻”等;《山林拓韻之探索與發(fā)現(xiàn)》課程匯編“走進端明書院”“走進清代考棚”“走進武安山植物王國”“小蝌蚪找媽媽”“聽辨武安山的蟲鳴鳥叫”“冰溪河邊楊柳扦插”和“武安山腳下的大棚蔬菜”等。
經過幾年的實踐、完善、優(yōu)化和積淀,《山谷誦韻》與《山林拓韻》課程已在城東小學教育中初現(xiàn)成效,學生整體素質得到逐步提高,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增添了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