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海
摘 要:通過全校開展的推門聽課活動,了解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策略。
關鍵詞:領會;解讀;挖掘;教材
新課程改革歷時多年,教育資源、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農村中小學由于教育資源有限、信息閉塞、師資隊伍薄弱等原因,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
問題一:對教材缺乏有效挖掘和科學合理的利用
教材可以理解為教學素材。教材實質就是為我們傳授知識服務,為培養(yǎng)能力服務。但仍有教師擺脫不了教“教材”的慣性定式,仍是照本宣科。我們的現(xiàn)狀是多數(shù)老師一頭鉆進教材中不能自拔,就知識教知識,就例題講例題,不能掌握知識指向的本質,不能透析例題之外的思維品質。正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解決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用什么教材,如何用教材,增繁刪減主動權在教師手中。徐老師的教學課:“認識幾何體”,對教材的挖掘非常到位和典型。針對本節(jié)課,有三個層次:
第一,認識—識記:概念與幾何體的對應記憶。
第二,認識—辨析:辨析各種幾何體的區(qū)別。
第三,認識—特性: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球體。
這樣的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才真正落實了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后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他在授課中,各層級要求,沒有做特別強調和顯性的外化處理,但三個層級要素都不留痕跡地體現(xiàn)了出來。如何用好教材,談幾點建議:
1.熟知教材的編排特點
舊教材以知識鏈為體系,注重知識本身,忽視了學生對知識來源的過程性體驗;新教材則更加以生活基礎為依托。例如:過去的語文教材,以記敘文、議論文、戲劇、詩歌等特別的標準來編排教材,每個單元后附錄一篇語文知識短文,名詞分類詞性、單句、復句等;新教材則打破了這種體系。單元編排以“人與自然”“家庭生活”“童言童趣”“學校生活”等題材來組成單元教學模塊。這些特色我們要通過系統(tǒng)閱讀鉆研本學科各級教材來認真領會,明確各學段教學材料的內容特點,確定教學思路設計和教學方法。
2.悟透教材的編排意圖
新舊教材的變化,包含著編者的強烈意愿,體現(xiàn)著課程標準基本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以語文教材為例,它之所以以“人與自然”“童真童趣”“學校生活”“師生友誼”“社會生活”等題材來編排,就是為了突出各個學段適齡兒童的生活基礎,使生活與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知識扎根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除教材編排體系的意圖外,教材編排細節(jié)也包含著一定的強烈意圖。如:在正負數(shù)引入時,首先從海拔高度、溫度計表示來引入負數(shù)概念,其目的就是在揭示知識的本源,只有回到本源,學生才能對概念有一個具體而直觀形象的理解。
3.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各類圖片和文字信息
現(xiàn)行教材中,除有章節(jié)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的文字表述外,還有許多圖片、漫畫、圖表、數(shù)據(jù)及相關文字信息。這些都是我們教學的輔助素材,要合理利用、科學支配,有效地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問題二:缺乏學科思想的有效指導
學科思想是對學科發(fā)展、學科學習最具有影響力、最具指導性的觀點、觀念、見解或者思想。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卻常常會忽略這些學科間的不同特點,不能合理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忽視了學科思想的有效指導和運用。
解決策略:我們首先要明確教課的終極目的是要學生掌握什么,再來篩選材料、設計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經常講,教育是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而教學又是最零碎繁重的勞動。但,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把握學科思想方法這一精髓和靈魂,我們就能舉重若輕地組織教學。
問題三:缺乏有效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套教學流程長期演練,不斷完善,形成定式,就形成了教學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量的有效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合理地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
解決策略:怎樣的教學模式是有效的教學流程。就我校目前課堂現(xiàn)狀我們應該堅持以下三個總體原則來探索高效的課堂的構建,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再去談模式問題:
課堂設計三原則知識問題化原則問題生活化原則課堂活動化原則
首先,要明白各學科教材,只有把握教材,無論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知識,通過問題化的處理,才能使學生學習知識有了具體的抓手,有了切入點和突破口。知識的生活化,使學生能深切地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例如:自然數(shù)、正數(shù)、負數(shù)等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是生活生產、社會實踐需要的產物。也就是說重在考查知識的應用、遷移能力。前面兩項是就備課而言,課堂活動化是就課堂實施講的,就課堂具體操作講的。課堂活動化后,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要嚴格落實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作為首要目標,它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同時又是課堂教學的最終歸宿。過程與方法,除課堂教學中的操作、實驗、探究、合作等教學活動過程外,它還指知識的本源、生發(fā)、運用、實踐等,即知識的發(fā)展過程。方法不只指教師傳授的學習方法。學生探究,師生共同實踐的各項措施,都該是這一概念的范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不單是熱愛祖國、尊老愛幼等大道理。
學生學習產生的興趣、動機、喜怒哀樂等都是情感態(tài)度的部分;學生對真、善、美的判別,對是非曲直的判別認定等都是價值觀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遵循了三維目標的要求,才能設計出生動、活潑、充滿智慧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流程并形成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劉奎敬.我的課堂我做主:當前初中課堂教學現(xiàn)狀引發(fā)的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