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興趣是指一個人經(jīng)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guī)в蟹e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使他不知不覺地心向神往,表現(xiàn)出注意的傾向。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廣大數(shù)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數(shù)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
Abstract:The interest is refers to a person to tend to frequently the understanding, grasps some kind of thing, makes every effort to participate in some activity, and has the positive mood color mental disposition. The human is interested to him the thing always to cause his unconscious center of earth to be charmed, displays the attention the tendency. The interest may breed the desire, may multiply the power. Therefor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rais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is a question which our general mathematics teacher must take seriously.
Key words:Mathematics;the study interest;raises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10-01
作為一名教師,由于任教課時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勵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他上的課,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可能的話,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shù)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常常會產(chǎn)生一些后進生,對他們的態(tài)度,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shù)學課直至愛上數(shù)學課,對數(shù)學這門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chuàng)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五年級"數(shù)的乘除"這一單元,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時,向學生介紹說:能被2、5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只看數(shù)的個位,那能被3整除的數(shù)也看個位行嗎?然后驗證發(fā)現(xiàn),3的倍數(shù)的個位數(shù)各種情況都有,顯然不能再用看個位的方法來判斷,再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個判斷的"法寶",隨便哪位同學站起來說一個任意數(shù)也能迅速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可請同學說出大一點的數(shù)考考老師,看是否有效。這時教師再把話鋒一轉,進入新課,同學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因為大家都想得到這一"法寶"。
現(xiàn)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三個形狀不一樣的長方形然后我再說:"森林里有小猴,小豬,小狗三個小動物
要各選一塊地種菜。小豬首先選了第一塊地,他認為這塊地是最大的;小狗選的是第三個,他也認為自己選的是最大的;剩下的就是小猴的,小猴覺得自己得到的這塊地才是最大的。小朋友們,你們說他們誰選的地是最大的呢?"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開了,
生1說:小豬的最大,因為他的地最長。
生2說:不對,小豬選的地雖然長,可是他的地也是最窄的,我認為是小狗的地是最大的
師點了點頭:有道理。
生3說:他們說得都不對,我覺得小猴的才是最大的。因為┄因為我們都知道猴子是最聰明的,他才不會讓自己吃虧呢┄┄
還沒等他說完,下面的學生就笑開了。
我適時制止了他們,說:"他們三個的地誰大誰小,都要先知道這三塊地的面積是多少,而這三塊地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長方形的面積。你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什么有關嗎?"
生4:我想應該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關。
我向他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說: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呢?你們有辦法嗎?
生5說:我拿課前準備的小正方形到圖上去比一比,看看每個長方形由幾個小正方形組成,多得那個圖,面積就大。
師小節(jié):那么,接下去就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去驗證一下吧。
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發(fā)手讓學生動腦去探索,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學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發(fā)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應塞現(xiàn)成公式要好得多。
2.聯(lián)系實際,培植學習興趣
要數(shù)學教學中,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本學期評優(yōu)課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我總是這樣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的,先出示這樣一題:"學校有12個籃球,體育課上四年級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組、女生組2組活動,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幾個籃球?"很明顯,這是一個平均分的例子,很簡單,同學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這樣一題:"三年級上體育課,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歡籃球運動,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2組,每組分得幾個籃球?"教師講道:"也能每組分6個嗎?"很顯然,這樣分男生會大有意見,而女生每人一個還多一個籃球,那么怎樣分才合理呢?這時我再告訴大家,用老辦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為男女生人數(shù)不一樣,學習了"按比例分配"這一課就會合理地分配籃球了,就這樣,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了新課的學習,教學效果極佳。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能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也會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會真正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如在教學了乘、除法應用題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題:小紅和小明同住在一幢大樓里,小紅住五樓,小明住四樓,小紅每天回家要走80級臺階,小明回家要走多少級臺階?
這道題顯然不同于一般的應用題,因此我啟發(fā)學生,解這道題時應該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要忽略了一樓沒有臺階這一重要條件。學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如下的結論:
小紅住5樓與1樓的間隔為:5-1=4(層),4層一共有80級臺階,那么每層就有臺階:80÷4=20(級),小明住4樓,與1樓的間隔是:4-1=3(層),因此,小明回家要走3個20級臺階,即:20×3=60(級)
因此,小亮回家要走60級臺階。
3.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tài)的數(shù)學知識動態(tài)化,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級運用教具學習"湊十法",通過擺小棒等操作,學生容易領會新知識,學起來也富有興趣,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行、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過程,化靜為動,一目了然,而通過學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通過自擺弄得出的結果,印象深刻,記得牢。很顯然,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數(shù)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shù)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秉德、李寶仁《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7月
[2] 張建偉,陳琦《簡論建構性學習和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5期
[3] 金洲《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的若干問題》[M]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