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引皊
(江蘇省連云港市康復醫(yī)院精神科,連云港222000)
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應用效果
魏引皊
(江蘇省連云港市康復醫(yī)院精神科,連云港222000)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將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均采用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觀察組按照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路徑進行整體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全過程。對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和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對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知曉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改善了護患關系。結論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服務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老年科;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護理服務滿意度;癲狂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種符合成本效益規(guī)律的管理式照顧模式[1],它用圖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時間和照顧,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遺漏項目,提高醫(yī)療護理執(zhí)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深化。而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敏感多疑、恐慌不安,出現(xiàn)妄想性情緒,逐漸發(fā)展為明確的妄想內(nèi)容。妄想范圍逐漸擴大并有泛化趨勢,部分患者出現(xiàn)幻覺和感知覺綜合障礙等情況,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本文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為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排除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zhì)和非成癮物質(zhì)所致精神障礙者等。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1~73歲,平均(60.13±5.07)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以上5例。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50~72歲,平均(59.87± 5.89)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以上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觀察組為臨床護理路徑組,責任護士依照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路徑對入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而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病情恢復或出院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nèi)容自擬調(diào)查問卷和本院制訂的工作滿意度調(diào)查表問卷作調(diào)查。
1.2.1制定臨床路徑流程表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特點,結合我院臨床實際,以時間為縱軸,以重點醫(yī)囑、主要護理工作、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為橫軸,為患者制定健全的臨床路徑流程表。
1.2.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第一階段,患者發(fā)病的急性治療期。在患者入院后第1~3天,根據(jù)患者癥狀進行相關的檢查,對其病情進行準確評估,并進行對癥護理。責任護士督促患者合理飲食、按時給予口服藥物,并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同時協(xié)助個人衛(wèi)生料理,并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及時評估患者病情進行健康教育。此階段,在責任護士的協(xié)助下患者能配合服藥,睡眠良好,進行下一階段。第二階段,系統(tǒng)治療期,一般情況下不予患者外出,需外出時有專人陪同,進行4周護理。開展工娛療活動,組織患者看電視、讀報、下棋、聊天、散步、打球等室內(nèi)外活動,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精神癥狀。為患者提供癥狀護理、各項監(jiān)測,實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此階段,患者能正確認識自己病情,主動參加活動,主動服藥配合治療,服從管理,進入下一階段。第三階段為康復期,檢查患者服藥、進食情況,為患者提供各種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和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早日融入社會。
最后,臨床護理路徑貫穿于患者住院的全過程,醫(yī)囑及所有護理工作均記錄在表,每日責任護士記錄各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并簽名。
1.2.3效果評定采用自制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于病情恢復或出院時進行調(diào)查,了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健康教育內(nèi)容自擬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入院診斷、什么是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類型、您認為自己有哪些符合分裂癥的癥狀、治療方法、服藥的重要性、好轉(zhuǎn)標志、藥物副反應、病情復發(fā)的早期表現(xiàn)和怎樣預防復發(fā)、出院后注意事項”等12項子條目,采用3級評分法(0——不知道,1——知道一部分,2——基本知道)。工作滿意度調(diào)查表問卷包括8項子條目,采用3級評分法(0——不滿意,1——一般滿意,2——很滿意)
1.3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對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或0.01),說明實施CNP后患者提高了對疾病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認識,也提高了對護理工作的服務滿意度,改善了護患關系。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病之一,提高護理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著重要臨床價值[4]。臨床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實踐,能夠很好地提高護理效果[5]。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較新的護理理念,是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使護理人員能夠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更好地提高護理效果[6-8]。近10年來,CNP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肯定[9-11],使護理人員能夠判斷患者病情,及時采取護理措施,可明顯促進護理水平的提高,改善護理質(zhì)量,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健康教育在我國各科護理領域推廣很久,但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依然流于形式、教育內(nèi)容不全面,教育過程缺乏階段性,常出現(xiàn)教育內(nèi)容遺漏或重復,往往不能收到滿意效果[12]。精神科領域開展CNP更有特殊性,因為在入院初期精神病患者多數(shù)處于嚴重精神病性狀態(tài),輕則呆滯少語、懶散少動、情感淡漠,重則胡言亂語、興奮躁動、幻覺妄想、傷人毀物,生活自理和治療護理都不能配合完成、依從性差,更無法開展健康教育。所以,按照CNP在精神科開展健康教育就更顯得有實用性和科學性。在患者入院初期以各種人性化關懷和誘導為主,經(jīng)過1~2周治療后患者精神癥狀初步好轉(zhuǎn)時再逐步全面實施。CNP要求每位責任護士根據(jù)病情及患者需求,按照路徑及時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避免了責任護士一次宣教過多患者接受不了的弊端。本文應用CNP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病情好轉(zhuǎn)或出院前用自擬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調(diào)查問卷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明顯提高。同時,CNP要求護士必須按照路徑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時間和內(nèi)容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加了護士與患者交流的機會,能夠獲得患者的接受和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不僅高質(zhì)量完成了護理工作,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改善了護患關系。隨著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和護患關系的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會提高,從而有利于改善病情、穩(wěn)定病情。因此,CNP的開展有效提高了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和護理工作的服務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齊德廣,秦銀河,李書章.臨床路徑在醫(yī)院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2,22(10):12.
[2]RiordanH J,Antonini P,Murphy MF,Atypical anlipsy choticsandmetn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risk factors,monitoringand healthcare implications[J].AmHealthDrugBenefits,2011,4(5):292-302.
[3]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521.
[4]何秀英,陳劍英,吳風云.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20(2):112-114.
[5]Buckley P F,F(xiàn)oster A.Schizophrenia:currenl coneepts andapproaches topatientcare[J].AmHealthDrugBenefits,2008,1(4):13-22.
[6]徐晶宇,符丹萍,程棋,等.時間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728-1730.
[7]Aberg K A,van den Oord E J.Could monitoring methyl-ation markers aid the managementofschizophrenia[J].Biomark Med,2014,8(5):607-611.
[8]聶明.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科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評估[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46(3):362-364.
[9]馬巍,趙亞君,張彩麗.正確運用臨床路徑防范護患矛盾[J].哈爾濱醫(yī)藥,2006,26(3):118-119.
[10]尹雪冰,吳藝革.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信息,2006,19(11):995-996.
[11]陳梅芳.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14):1711-1712.
[12]尹忠元,李風輝,楊娟,等.應用臨床路徑對腸息肉患兒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2A):70-71.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I Yinling
(Psychiatric Department,Lianyungang Cit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Jiangsu Province,Lianyungang 222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all used conventional schizoPhrenia drug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holistic nursing in accordance with schizoPhrenia clinical nursing Path.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whole Process of hosPital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level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urve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which im-Pro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on the degree of mastering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geriatrics;schizoPhrenia;health education;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7.048
1672-2779(2016)-17-0108-03
(本文編輯:張文娟本文校對:傅萍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