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可
摘 要:語用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嶄新領域,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話語,特別研究在不同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中如何理解和運用語言。在分析語用失誤與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基礎上,從文化角度分析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原因,提出在外語教學中導入文化因素,培養(yǎng)學生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觀點,以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 語用失誤; 外語教學; 文化創(chuàng)造力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一、語用失誤與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內涵
語用失誤是指說話人在言語交際中使用了符合關系正確的句子,但說話不合時宜,或說話方式不妥、表達方式不符合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交際失敗。語用失誤與我國外語教學一貫重視的語言錯誤不同。語言錯誤是指與語言本身有聯(lián)系,主要反映在學生對語言的讀音、詞匯、句子這三要素掌握不得當;然而語用失誤與語言的實際運用有關,反映在學生對語言之外而又與語言運用密不可分的各種因素把握出現(xiàn)失誤中。這包括在同一文化內交際時發(fā)生的語內語用失誤,也包括在不同文化間交際時出現(xiàn)的語際語用失誤即跨文化語用失誤。
二、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具體表現(xiàn)
跨文化交際常常受到交際雙方母語使用及本族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影響。這些語用失誤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詞語和結構的任意套用
例如:A.Is that the Jinjiang Restaurant? B.Of course.
“of course”是英語中常用的短語,可用來回答各種問題,在不同語境中會引起聽者不同的心理反應。在本例這一特定語境中,“of course”的使用使語氣顯得生硬,帶有認為問話者無知,因此不屑回答對方的提問的意思。
2.文化觀念和交際模式的任意套用
例如:(Greeting an American)Where
are you going?
本例是中國人見面常用的打招呼用語。然而,你這樣問一位西方人,他會覺得你在打探他的隱私。這是由于說話人缺乏對中西文化觀念、習俗、心理之間差異的了解和認識,在與西方人交際中套用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仿用中國人的交際模式,從而引起誤解。
3.價值觀念的差異
例如:(Saying to an old woman)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f, Mrs. Brown, youre very old.
英漢文化由于價值觀念不同,常常導致在交際中不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如果不重視這種價值觀念的差異,就會導致語用失誤,影響正常交際。在本例中對西方人而言,經常使用“take care of”這類建議或勸告式的關心方式,會使他們產生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感覺;一般“old”這個詞在西方人眼里有無用、無能的意思。所以,西方人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年老。
三、跨文化語用失誤對外語教學的影響
想從根本上減少語用失誤,就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外語學習者一定要探索語言中深刻的文化內涵,用不同的文化意識指導自己的交際活動。
由于傳統(tǒng)語言的觀念長期束縛著廣大外語教師的思想,外語教師通常把教學重心放在傳授語言內部結構系統(tǒng)知識點上,要求學生不僅要記憶大量的詞匯,還要記憶大量的語法規(guī)則,使得中國學生在真實的言語交際中水平及能力較差,而且與他們所打下的語言基礎不相符。
我國外語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成功用外語進行交際。因此,開展語用失誤研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整體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而言,已知的是母語的文化知識,未知的則是目的語的文化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能夠理解本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相互作用。學習的結果就是學生能夠產生內部認識以及思維變化,讓他們在兩種價值系統(tǒng)和行為規(guī)范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能夠溝通雙方的行為。
總之,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語用原則,我們必須教會學生懂得并使用這些原則,在交際中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語用障礙和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孫 亞,戴 凌.語用失誤研究在中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3):19-21.